我們每個人做的夢只有自己知道,當某天有人跟你說出你做了什么夢,而且同你所做的夢非常相似時,你是會感到好奇?還是會感到相當驚訝呢?
在睡眠過程中,有一段時間腦電波頻率變快,振幅變低,同時還表現(xiàn)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松弛,最奇怪的是眼球會不停地左右擺動。為此,科學家們把這一階段的睡眠稱為快速眼動睡眠。令人驚奇的是,當一個人進入快速眼動睡眠之后,如果把他喚醒,他會說自己正在做夢;而如果在慢波睡眠期間把他喚醒,做夢的機會則相對較少。
據(jù)《自然》雜志網站報道:日本京都ATR計算神經科學實驗室的研究小組在新奧爾良神經科學協(xié)會年會上報告稱,他們通過分析志愿者睡眠中的腦電活動,能預測出夢的某些特征。
他們分別對3名志愿者做夢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利用功能神經成像技術在睡眠時掃描他們的大腦,用腦電圖記錄下他們的腦電活動。只要探測到表示志愿者開始睡眠的腦電波信號,就叫醒他們問他們剛才夢到了什么,然后讓他們再接著睡。
每次實驗持續(xù)3小時,志愿者每小時被叫醒10次,其中有6~7次會報告他們夢到了些什么,這樣總共獲得了大約200個夢的報告。大部分的夢反映了志愿者日常生活中的經歷,但有些夢也包含了不尋常的內容。研究人員對V1、V2和V3腦區(qū)進行了分析,這些腦區(qū)負責視覺信號的最早期處理和對視覺圖像基本特征進行編碼,同時還研究了其他幾個負責高級視覺功能的腦區(qū),如目標認知。
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模型來預測每個大類是否在志愿者的夢中出現(xiàn),對志愿者被喚醒之前9秒的腦電波進行了分析,能預測一個人是否在做夢,準確率達到75%~80%。
通過更高級腦區(qū)的腦電活動,能精確地預測出志愿者夢中的內容。新研究還表明,在更高級視覺腦區(qū),做夢和視覺認知的表現(xiàn)形式相似。做夢牽涉到的許多高級視覺腦區(qū)和真實的視覺成像相同。在回憶夢的時候,可能是基于短期記憶,因為在志愿者被喚醒前的10秒內,對夢的解碼是最精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