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第六十七中學 何新榮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這個論述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具有極強的現(xiàn)場性,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的全部細節(jié),教師不僅要在課前精心預設,更要運用靈動的教學機智,及時捕捉課堂上的動態(tài)資源,合理開發(fā),有效利用,盡展課堂教學精彩.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以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念來駕馭課堂教學,使數學課堂呈多元、動態(tài)的形式,是強調課堂教學過程的預設性、計劃性、規(guī)定性的一個重要的補充和修正.教學的精妙就在于動態(tài)資源的及時捕捉和巧妙利用.
教材呈現(xiàn)的數學知識是靜態(tài)的,而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有生命力的發(fā)展過程,在教師的精心預設下,師生交流互動,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以螺旋上升,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然而,學生是鮮活的主體,有著巨大的潛能,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課堂教學意外迭出,這些意外往往會突破教師設置的原有框架,脫離教師的預設軌道,不斷地生成一些動態(tài)資源,影響著課堂教學的進程及師生的交流與互動.
對待這些意外,不同教師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或及時捕捉巧妙運用,或漫不經心一笑而過,或大發(fā)雷霆粗魯對待.殊不知,教師教學機智的高明與否恰恰表現(xiàn)在對這些動態(tài)資源的處理上.及時捕捉、合理利用這些動態(tài)資源,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推動課堂向縱深發(fā)展,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充實、拓展、延伸,使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達到心靈的交流,盡展課堂教學之精彩.動態(tài)資源的合理開發(fā)與利用,無不凝聚著教師的教學機智,是教師課堂教學功力的體現(xiàn),能給課堂教學造成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給課堂教學呈現(xiàn)一個與眾不同的亮點,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動態(tài)資源包括教學資源(包括教材等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教學目標及教學中的偶然事件,乃至失誤、靈機一動等,都會為課堂教學帶來生氣,尤其是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指導價值,如果能被教師捕捉到并給予恰當的評價,對師生的成長都會具有積極的價值.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資源,從動態(tài)生成的角度運用適當的評價進行引導、挖掘、升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涌現(xiàn)出新的生命信息.
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發(fā)與利用動態(tài)資源,盡展數學課堂的精彩呢?下面筆者結合日常教學中捕捉到的動態(tài)資源案例,談談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動態(tài)資源進行有效開發(fā)和利用.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氣息”.真實的課堂是能夠如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難免會出現(xiàn)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聯(lián)想”與“推測”,時常會引發(fā)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動態(tài)資源.但這些資源是隱性的、潛在的,如果教師的敏感性不強,不注意傾聽,這些資源將“曇花一現(xiàn)”.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及時捕捉、判斷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努力地將這些“亮點”資源變?yōu)檎n堂教學中的“高潮”,盡展課堂教學的精彩.
案例1:教書多年,筆者發(fā)現(xiàn)在學習了“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即“SSS”)后,緊跟的“兩邊及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即“SAS”)的教學中,學生一開始總是對SAS中的“對應”兩字不甚理解,“對應”兩字的教學是困擾了筆者很久的問題.有一天,筆者在利用教具講解SAS的判定定理后,正準備出示例題讓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習慣動手實驗操作的小豪和同桌小峰定好具體的邊、角等數據后,就開始通過畫圖、剪拼驗證定理了,筆者想著讓他們動手操作驗證定理也是重要的數學思想,也就隨他們而去了.筆者按照自己的預設出示例題,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筆者正想講解例題時,小豪驚喊:“老師,我和小峰畫出的兩個三角形不全等,SAS是不成立的”.全班同學嘩的一下議論開了,究竟是怎么回事?筆者急忙走過去,一看之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亮點資源,何不充分利用呢?筆者隨即把他倆所剪的三角形展示出來(如下圖).
學生們很快就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深刻理解了“對應”的含義.今天這次意外亮點資源的及時捕捉,圓滿解決困擾了筆者很久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機智,把這個曇花一現(xiàn)的亮點資源及時捕捉,有效利用,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高潮”,盡展數學課堂教學之精彩.
課堂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生成的,在課堂教學中,面對老師的啟發(fā),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令老師意想不到的“意外”,此時教師不能墨守成規(guī)、一成不變,要學會耐心傾聽、沉著思考,根據學生的思路,及時調整教學設計,甚至舍棄原有的教案,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善于捕捉在“意外”的背后隱藏著的有價值的信息,把這些信息作為活的教育資源.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發(fā)揮教學機智,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把學生出現(xiàn)的“意外”引到正常軌道,扶植它、栽培它,讓其擦出的火花燃燒起來,盡展課堂教學之精彩.某次筆者在講授“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就捕捉到了這么一幕.
案例2:設計了這樣一道習題:甲、乙兩人每天堅持在學校的200米環(huán)形跑道練習長跑,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4米,如果他們站在200米跑道的兩端同時相向起跑,那么幾秒鐘后兩人相遇?
學生普遍給出的解法都是:設x秒后兩人相遇,則所列方程為(6+4)x=200或6x+4x=200.在講解完這道例題后,筆者正準備按原定的教學程序進行鞏固練習,突然聽見一名學生說:“老師,我可不可以用方程6×2x-2x=200來解?”這雖然出乎我的意料,但我還是調整了原來的計劃,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假如乙也是每秒跑6米,那么兩人x秒內所跑的路程和應該是6×2x米,而實際上乙每秒比甲少跑2米,因此再減去2x米就正好是兩人在x秒內所跑的路程之和200米.”這是一次富有創(chuàng)意的思考.受此啟發(fā),許多學生有了“4×2x+2x=200”、“4×2x=200-2x”、“6×2x=200+2x”等各種新穎的解法.
這是一個精彩而又令人回味的教學片斷.學生提出的這個解法新穎且富有價值.對于這名學生提出的這種解法,筆者確實沒有考慮到,感到這是個“意外”.當筆者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有價值時,筆者改變了原定計劃,大膽地因勢利導、順水推舟,調整原設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和思考,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讓思維在問題之間飛翔,促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零距離交流,使學生對問題有了獨特的見解,列出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程,從而增強了教學的有效性,促進了生成,盡展課堂教學之精彩連連.
學生的獨異思維是教師促成課堂有效生成的寶貴資源,教師要善待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獨異思維所閃現(xiàn)的“智慧之花”,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進行追蹤、剖析,深挖其獨異思維的生長點,拓展延伸.
案例3:《射線和角》一課,學生知道射線的特征,教師讓學生舉例.
師:手電筒和太陽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你還能舉出一些射線的例子來嗎?
生:我認為手電筒和太陽射出來的光線不是射線,人的頭發(fā)倒是射線.(全班大笑).
凡遇到這類情況的發(fā)生,缺少應變能力的老師往往會很生氣,認為這個學生肯定是在“找茬”,但是遇到能尊重學生、尊重人格的老師肯定不會這么做,而是借此細節(jié)有效發(fā)揮.
師:同學們有意見嗎?(幾乎所有同學感到疑惑)那你再來說一下你的理由.
生:手電筒和太陽射出來的光線被物體擋住了,那不就不是射線了嗎?而人的頭發(fā)如果朝著自己的方向筆直地生長,再假如人是長生不老的而且不剪發(fā),那頭發(fā)不就是射線了嗎?
師:同學們認為他說的對嗎?
此時所有同學為之眼神一亮,露出了會心的肯定.這位教師對于學生的獨異思維,不是放棄更不是指責,而是巧妙地加以挖掘其思維的生長點,通過學生自己附加的條件拓展延伸,進一步鞏固解決了“射線的特征”,把學生的瞬間的獨異思維轉化為教學的亮點,有效地開發(fā)了課堂生成資源.
“學則須疑”,“于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fā)探索”,質疑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集中體現(xiàn),學習正是從質疑開始,從解疑入手的,在學習過程中有“疑”有“問”才是真正有成效的學習.精彩的課堂需要教師巧設情景制造疑惑問題,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激發(fā)學生質疑的興趣,提供一定時空讓學生質疑問難,以疑引探,以探促思,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能力,提高課堂效率,盡展課堂教學之精彩.
二次函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函數類型,它內容豐富,和很多數學知識聯(lián)系很緊密,題目富于變化,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要求較高,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由于對二次函數的概念理解不清、性質掌握不牢等認知偏差,思維往往只停留于表面,從而忽視題目中隱含的條件,極易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致使解答陷入誤區(qū).
案例4:求證:無論a取何值,關于x的函數y=ax2+(a+1)x+1的圖像與坐標軸至少有兩個交點.
對于這道題,筆者先讓學生思考解答,在巡視時,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由于考慮不全面,出現(xiàn)了錯誤,連班上數學成績一向名列前茅的數學權威——科代表也發(fā)生了錯誤,于是筆者讓數學科代表在黑板上板書,而筆者卻不置可否.
解:依題意得:
化簡得:Δ=(a-1)2≥0.
關于x的函數y=ax2+(a+1)x+1的圖像與坐標軸至少有兩個交點.
同學們看了數學權威——科代表的板書紛紛點頭表示同意,這時小聰明多多的小豪產生質疑,調侃說:“數學權威,你怎么知道這一定是二次函數?我也可以說它是一次函數?。《野凑漳愕恼f法也只能說函數與坐標軸有交點而已,不能說至少有兩個交點啊.”
疑問提出后,教室里討論開了:“這是含有字母系數的函數題,需要對字母進行分情況討論,數學神童并沒有對字母a進行討論.”同學們帶著質疑展開了思考,學習熱情高漲,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下列解答:
正解:(1)當a=0時,該函數為一次函數,函數解析式為:y=x+1,函數圖像與y軸交于點(0,1),與x軸交于點(-1,0),故a=0符合題意.
(2)當a≠0時,該函數為二次函數,函數的圖像與y軸交于點(0,1).
Δ=(a+1)2-4a=(a-1)2≥0,此時函數與x軸至少有一個交點.
故關于x的函數y=ax2+(a+1)x+1的圖像與坐標軸至少有兩個交點.
綜合得:無論a取何值,關于x的函數y=ax2+(a+1)x+1的圖像與坐標軸至少有兩個交點.
這節(jié)課整節(jié)課下來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大膽質疑的帶領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在發(fā)言中學會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傾聽中學會了理解他人的觀點,在質疑中學會了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對于含字母系數的函數題有了深刻的體驗,課堂精彩不斷.
學生獲取知識是在不斷探索中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于考慮不周全、缺乏經驗、認知偏差、思維定勢等原因,在課堂上產生錯誤是必然的.錯誤是學生樸實思想真實的暴露,是正確的先導,是通向成功的階梯,是嘗試和創(chuàng)新,學生每出現(xiàn)一次錯誤,就增加了一次打破和超越已有經驗的機會,每糾正一次錯誤,學生的已有智慧結構就會呈現(xiàn)一次螺旋式的遞升,獲得一次信息的重組.面對學生課堂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輔之以策略處理,不要急于給出標準答案,更不要代替思考,當然也不能放任其流,而應該及時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細節(jié)選中制高點,將其提煉成為全班學生的學習材料,剖析錯誤中蘊含的“精華”,巧妙地引導學生在誘錯、尋錯、用錯、議錯、理錯的探究過程中不斷提升,以錯啟智,盡展課堂教學之精彩.
案例5:在推導得(a+b)2=a2+2ab+b2公式后進行鞏固練習,筆者再三強調在應用此完全平方公式時千萬不要漏掉“積的2倍”,即2ab,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在計算時漏掉.面對學生這種屢屢出現(xiàn)的錯誤,筆者在黑板上并排寫上①(3+4)2=32+42;②(3+4)2=32+2×3×4+42,然后組織學生計算、討論、判斷.
師:請計算黑板上的兩個算式,然后對比、討論一下,看看它們有什么區(qū)別.
生甲:①式的左邊值是49,右邊值是25,所以等式不成立;②式的左邊值是49,右邊值也是49,所以等式成立.
生乙:我同意甲的看法.①式的錯誤是在用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計算展開(a+b)2時,漏掉了a、b積的2倍,即少了2×3×4.
生丙:我同意甲、乙兩人的意見,今后計算類似(a+b)2的題目時,千萬要正確使用公式,不要漏掉“積的2倍”了.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后,立即對自己原本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并快速采取措施,調整預設,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通過學生的錯誤細節(jié)處選中了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制高點”,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造成錯解的原因及如何避免錯解的再度發(fā)生,給學生以深刻的體驗,進而達到了學生對這一公式的進一步理解與認識,這樣學生發(fā)生類似的錯誤的機率也會大大降低,這比老師不厭其煩的強調、反復叮嚀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錯誤資源的有效開發(fā)與利用,可以以錯啟智,盡展課堂教學之精彩.
葉瀾教授說過,教師“要把孩子們的思維看成是豐富的教學資源,要收攏學生頭腦中發(fā)出的‘波’,集‘波’成‘瀾’,再推給學生,這便是生動的教學資源”,這種資源稍縱即逝,但是,如果教師具備“有準備的頭腦”,善于捕捉利用,則具有比常規(guī)教學資源彌足珍貴的教學價值.
數學課堂上的生成是真實而美麗的,稍縱即逝,可遇而不可求,要求教師要有取舍揚棄的教學機智,從關注生命的高度,及時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動態(tài)資源,巧妙開發(fā),靈活運用,因勢利導,生成珍貴的教學資源,激蕩出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閃亮火花,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盡展課堂教學之精彩.
1.溫新國.對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教學參考,2008(7).
2.錢軍先,過大維.從錯誤中發(fā)現(xiàn),在探究中建構[J].中學數學(下半月),2004(10).
3.錢月健.利用錯誤資源構建精彩課堂[J].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11(6).
4.徐樂.正確對待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J].考試周刊,2010(9).
5.黎興貴.例說善待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