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偉
預習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初中學生學習經(jīng)驗淺,通常只會泛泛讀過便罷,看不出問題和疑點。
起初,我在進行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許多同學從來沒有這種自主學習的習慣,對他們而言,預習作業(yè)是可做可不做的作業(yè),更有甚者連課本都不拿;還有的同學以為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yè)沒辦法檢查,即使檢查也很好應付,就說沒看懂;有的同學預習了但只是走馬觀花,還有的同學只是把書中的定義、概念背了下來,做到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問題。
總之,概括為兩個問題:(1)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2)沒有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而我們?yōu)閹熣?,重要的?“授人以漁”傳給學生“點金術”。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通過比賽,激發(fā)學生預習的動力
讓全班同學同時預習一節(jié)內(nèi)容,進行小組預習比賽,比一比誰預習的效果好。出于競爭心理,幾輪下來,學生也就習慣自主預習了。同時,教師要在每天新課前檢查預習任務的完成,以免教學時起點太高或太低。
我第一次讓學生回家預習“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的第一課時,學生對照課本,習慣性地把課本方框里的內(nèi)容“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記了下來,至于什么位置關系的角是同位角,根本沒有仔細分析、理解。第二天上課時,我先給學生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小組討論作業(yè)預習中不會的問題,然后由小組提出新的問題以供全班思考。
學生為了參與小組討論,課后就會自主預習,小組為了提出更好的問題也會深一步去探索研究。隨后我在黑板上畫了二條直線被第三線所截,讓學生找出圖中的同位角。抽查了幾個小組的學生都找不出同位角,而對于答對了的同學及小組則大加表揚。
快下課時,我對學生說,對于預習,我們不能蜻蜓點水,要真正地“鉆進去”,認真推敲每一個字詞所表達的意思,但總的來說,同學們已經(jīng)邁出了預習的第一步,今天的××組預習得很好,相信其他小組今后也可以做得很好,希望同學們以后要再接再勵,持之以恒。
經(jīng)這么一“忽悠“,信心十足,第二次的預習作業(yè)是“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的第二課時,有了第一課時的經(jīng)驗,學生們對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預習的效果明顯好于上課時,對于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小組討論中也積極發(fā)言,唯恐自己落后,對于我提出的問題,學生把手高高舉過頭頂,爭著回答來表現(xiàn)自我。
二、通過引導,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首先,教師應為學生的預習提供一個要求。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先粗讀,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nèi)容,掌握本節(jié)知識的大致內(nèi)容。再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確定出本節(jié)的重點。
在這個過程中,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要求,但即使達不到要求或對定理及概念、公式等有認識不到位或認識上的錯誤,我們也可以將他們的錯誤轉化為教學素材,如在學習“線段中垂線性質”時,學生認為只要AB⊥CO,就可以得AC=BC,我們可以及時的通過一個反例來進行說明他的錯誤,他是忽略了線段中點的條件。通過這一反例的出示,使學生對線段中垂線性質的兩個條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預習時要記、思、做結合進行。記:一般是在通讀教材內(nèi)容時,用筆勾劃出書上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要在不明白或有疑問的地方做好標記,要求學生對產(chǎn)生的問題做好數(shù)學筆記,同時也可以記錄自己的一些看法或思考問題的過程。
思:指有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對課本后的練習題要進行嘗試性的做一做。不會做,不會答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教師在授課時集中注意聽講或向老師提出。預習以后,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這樣做能使自己對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課本例題的選取是極有代表性的題目,它的難度通常都不是太大,多是簡單的直接利用所學的新知識,目的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學生在理解概念、定理及公式的基礎上,完全有能力自己嘗試去解決例題并做好記錄。
對于內(nèi)容多而難的課節(jié),教師可以設置“預習學案”幫助學生理順內(nèi)容,引導學生去完成預習。在這個過程之中,教師應該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要指導好學生自學的方法。很多學生不會使用學案,只是一味的做題,這樣也就失去了學案設計的意義,教師在學生使用學案之前應該給學生講明如何使用學案,讓學生慢慢形成習慣。
2.教師應當設計好有價值的問題和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而不是將答案或方法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
3.數(shù)學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啟發(fā)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有的應作適當?shù)奶崾?,配以一定?shù)量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三、通過評價,使學生清楚自己的預習效果
教師要及時的收集學生的信息,適時的給學生一個評價。在學生完成預習學案上交后,我都會根據(jù)學生的預習質量給學生一個評價,一個等次,比如A、B、C、D等,真正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讓學生體驗到、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清楚自己的預習情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同層次或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展開競爭,長期下來即便不用學案學生也會自覺去預習新課。
總之,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靠后天的長期培養(yǎng)。作為教師,我們應當不急不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幫助他們養(yǎng)成較好的習慣。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工作,在培養(yǎng)學生形成預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耐心與愛心,更需要學生的持之以恒。但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xù)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方面做有效地探索。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