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珠
[摘要]詩詞在語文教學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而詩歌鑒賞中考查最多的就是情感和手法。本文主要講在學習過程中如何判讀詩歌中使用“用典”的表現(xiàn)手法。只有平時多閱讀積累更多的典故,才能更好地判斷和鑒賞。
[關(guān)鍵詞]典故 用典 詩歌 情感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3(a)-0208-01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占有一定的份量。同時也是考試的一個重點和亮點。而詩歌鑒賞中考查最多的就是情感和手法。在增加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我們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些時候要是不能正確理解其中典故的含義就直接影響對整個作品的鑒賞。所以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原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達出的新的含義。一般而言,古詩詞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幾種類型。1.化用前人語句。2.引用神話故事。3.明用歷史故事。下面我想談?wù)剬W生學習過程中如何判斷詩歌中使用了“用典”的表現(xiàn)手法。
1.明確概念
“用典”又稱“用事…援引”。是古詩詞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它的特點是引用古代的歷史故事、寓言故事、歷史人物或古人的言論或俗語、成語等,來印證自己的論點或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
2.弄清分類
2.1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來意義入詩文,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表明自己雖然年紀老大,但雄心猶在,尚能為國殺敵立功。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語出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描寫了金陵的壯麗景色。
反用是在詩文中反用原典的意義,如王維《山居秋暝》中的“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本詩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詩人遠離世俗、過隱居生活的愿望。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誰寄錦書來”,語出《晉書》,竇滔妻蘇氏織錦為回文詩,寄給丈夫,后就用“錦書”指代妻子給在外丈夫的信,本詩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給妻子的信。
2.2借用和化用
借用就是被借典故的原意和詩文中所要表達的意義并不相關(guān),但它們之間也有某一相關(guān)的地方。如姜夔《揚州慢》中的“過春風十里”,出自杜牧《贈別》中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借指先前揚州繁華的街道;“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分別出自杜牧《贈別》中的“豆蔻梢頭二月初”和《遣懷》中的“贏得青樓薄聲名”,以此指代杜牧作詩的技巧和才情。
化用指用典時不直接引用典故,而是把典故靈活地加以融化、點化。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折腰”就是從陶淵明“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中化用的,表明了不事權(quán)貴、追求自由的傲岸精神;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表達了詩人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
3.明白作用
3.1通過引用歷史典故和歷史人物的典故來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馬嵬 白居易
莫長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借用“長恨歌”“銀河”“石壕村”“長生殿”四個典故,表達了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疾苦的同情。
3.2抒發(fā)詩人自己情感,表明自己的心跡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詩人借莊周夢蝶,望帝啼血,南海鮫人,藍田日暖四個典故,來抒發(fā)自己回憶往事是悲傷迷茫的情感。
3.3針對社會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詩人在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限制不便暢所欲言的時候,往往引用典故來影射時事,達到借古諷今的效果
泊秦淮 杜妝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詩中《后庭花》是一個典故,此曲為亡國之音,
杜牧生活的晚唐正值國運衰微之際,而這些統(tǒng)治者不以國事為重,反而聚集在酒樓之中欣賞靡靡之音。怎能不讓詩人產(chǎn)生歷史重演之憂?所以詩人解題發(fā)揮,表面上諷刺歌女,實際上把矛頭指向了統(tǒng)治者。
我們知道,古詩詞往往受字數(shù)、句數(shù)的限制,使用典故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nèi)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一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4.了解考查方式
對典故的考查主要有兩種方式:
4.1題干中直接點明典故,加以分析,這是最常見的一種
例《錦瑟》中間兩聯(lián)共用了四個典故:一是莊周夢蝶,以為歲月如夢,往事如煙,理想終將破滅;二是望帝啼鵑,比喻一生不得志,壯志難酬。第三、四個典故分別是什么,意在表現(xiàn)什么?
4.2題干要求從原詩中摘選出典故,再加以分析
征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jié)合詩句具體說明。
簡析:詩中的金河、玉關(guān)、青冢、黃河、黑山本都是邊塞的地名,后成為與邊塞有關(guān)的典故,表達的是征人的戍邊生活。
許多時候,用典是多方面的,既融達意抒情于一體,又集含蓄典雅于一身。我們只有平時多閱讀積累更多的典故,才能更好地判斷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