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邵文菁
老上海的西人越野賽馬
文·圖/邵文菁
每年的春秋賽季,是租界里的大日子,斯時跑馬廳里人聲鼎沸,上海的大小報紙、畫報更是無不競相報道賽事,可謂盛況空前。而現(xiàn)在的徐家匯、虹橋、劍河路、江灣等繁華地帶,在過去曾是一片廣袤的市郊,這些地方也舉辦過各種不同賽制的越野賽馬比賽。
說起現(xiàn)在的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很多人都知道,這里曾是遠東第一大跑馬廳。
每年的春秋賽季,是租界里的大日子,斯時跑馬廳里人聲鼎沸,上海的大小報紙、畫報更是無不競相報道賽事,可謂盛況空前。而現(xiàn)在的徐家匯、虹橋、劍河路、江灣等繁華地帶,在過去曾是一片廣袤的市郊,這些地方也舉辦過各種不同賽制的越野賽馬比賽。也許由于比賽的格局比較分散,地處偏遠,因而國人對此的關注度相對較低。盡管在當時也屬西人社區(qū)內重要的娛樂項目,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地理格局的變遷,當時西人在上海的越野賽馬活動已難覓蹤跡。
1843年上海開埠后,一批早期登陸上海灘的英國移民,在這里蓋樓、經商之余,也帶來了不列顛民族最愛的運動之一——狩獵。除了在租界里建跑馬場,舉辦跑馬比賽外,公共租界以外的遼闊平坦的廣袤鄉(xiāng)間,成為他們騎馬縱狗,打獵射擊的絕好場地。鄉(xiāng)野的自然環(huán)境,為越野賽馬提供了許多天然的障礙,需要騎手們翻越、跨跳。隨著越野賽馬運動發(fā)展的日臻成熟,也逐漸在野地里形成了一些常規(guī)線路,比賽的組織者還會在制訂路線時設立人為的障礙。每個新騎手必備一份狩獵地圖,如果不熟悉路線和地形,就會在比賽中吃不少苦頭。由于這些障礙適用于各種越野賽馬,所有狩獵地圖一般可以通用于幾項野地賽馬運動。
參加越野賽馬的女騎手
蒙古小馬和中國馬夫
為了更好地舉辦各類比賽,熱衷于賽馬的人們組建了一些賽馬俱樂部。俱樂部成員不限國籍,主要是租界里歐美國家的西人,也有中國人參加。由于越野賽馬的互通性,俱樂部之間的成員也多有重復,一個人可以同時參加幾個俱樂部。賽馬俱樂部有理事會管理,定期舉辦年會和比賽,并制定比賽規(guī)則,設立獎項,確保了這項運動井然有序地發(fā)展。俱樂部成員多為在上海的商人,他們也為賽馬活動提供了資金保障。過去上海主要的越野賽馬俱樂部有獵紙會、追獵會、獵獺會等。
當然,傳統(tǒng)的野外狩獵,依舊是騎獵愛好者的經典保留項目。在上海及周邊一帶經常出沒的小型野生哺乳動物有水獺、獾、貉、兔子和狐貍等。捕獵兔和獵狐之輩,對于獵手和獵犬來說已太不具挑戰(zhàn)性了,而狡猾的水獺和兇悍的獾,似乎更能激發(fā)獵手和獵狗對這項運動的熱情。即便筋疲力盡,帶著一身泥水狼狽歸來,只要向伙伴們炫耀一下獾的首級,便能得到旁人的喝彩,受到勝利者的禮遇;而立了功的獵犬也能享用獵物,飽餐一頓。
對于這些越野賽馬活動,住在市郊當?shù)氐闹袊r民多半不那么反感。每一場越野比賽的起點和終點現(xiàn)場,除了從市區(qū)遠道而來觀賽的西人,最多的觀眾就是當?shù)氐闹袊r民。不過一些騎手在比賽過程中糟蹋了農民的作物,當然也許還有其他原因,讓一些中國農民對洋人十分仇視。他們會不斷給越野賽制造麻煩,比如破壞比賽線路上的障礙物,在騎手常經過的道路上撒碎玻璃,向正在比賽的騎手丟石子、垃圾。為保證比賽順利進行,對此,各個越野賽馬俱樂部也不是沒有對策。比如對比賽時參賽者破壞當?shù)剞r民作物做出賠償,并希望公開申明。但這條看似公道的條文全是由西文寫就,農民根本不懂,甚至從不知道,更無從落實賠償。農民要求賠償?shù)纳暝V由專事華洋案子的會審公廨受理,賠償金也必須存放在會審公廨。所以所謂的賠償,并沒有太大實質性意義。
還有一部分中國人反因西人的賽馬比賽而找到了一份工作。早年西人在中國賽馬時用的馬匹蒙古小馬,是古時蒙古族的戰(zhàn)馬。蒙古小馬確是最適合越野賽馬的好品種。只是這種馬脾氣很暴躁,桀驁難馴,它們可不太服從金發(fā)碧眼的西洋主人,于是不得不請中國人來擔當馬夫了。
隨著租界的收回,賽馬的西人也離開了這個冒險家的樂園。但這片上海市郊的鄉(xiāng)野并沒有恢復寧靜。如今,當年的市郊已經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早沒了供人們縱馬奔馳的遼闊。只是不一樣的年代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精彩。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獵紙賽(The Paper Hunt),又稱“跳半涉”“跑紙”“撒紙賽馬”。上海的獵紙活動,最早可追溯到1855年,晚晴時,就已有上海文人對西人的這項活動進行了描述記載。在上海之前,獵紙運動在克什米爾及印度等的英國早年領地,已有出現(xiàn)。由于海外的環(huán)境物產與英國不同,因此熱衷獵狐的西僑,對獵狐活動因地制宜地進行了改動。最主要是由人代狐,把“人狐”當做是騎獵的目標?!叭撕鄙泶r艷的紅斗篷,先于“獵狐者”騎著馬出發(fā),沿既定路線撒下彩色紙片。然后“獵狐者”跟隨紙片緊追,先追上“人狐”的即為獲勝者。后來,獵紙活動的規(guī)則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取消了“人狐”。在比賽前一天,由五名馬夫在比賽路線上拋撒碎紙,或斷或續(xù),或田或河,無規(guī)律可循,制造比賽難度。比賽當天,以最先到達紙盡處者為勝。參賽者不僅要賽出速度,更要防止中途迷路而耽誤時間。
追獵賽(The Drag Hunt),是讓獵犬追蹤人工留下氣味的一種野地騎獵比賽。追獵比賽中獵犬扮演著重要角色。但中國本土的狗沒有接受過英式的追獵訓練,因此,想偶爾帶上獵犬去田野狩獵的上海外僑們,就必須從國外購買已經訓練有素、能聽他們使喚的專業(yè)獵犬。1868年,怡和洋行的大班們進口了一群獵犬,1880年,成立了上海追獵總會。追獵總會的成員總數(shù)以50人為上限,一般人數(shù)保持在30到40人之間,其中還有幾名女會員。比賽路線設在離上海市區(qū)12到14公里范圍的鄉(xiāng)間。一般被帶出去參賽的獵犬為7到10對。幾名騎手在馬背上放上一種草藥,沿著指定路線先出發(fā),隨后獵犬再嗅著草藥的氣味追蹤,直到找到氣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