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珺 湯小云 張雅健 華 蕓
(廣州市越秀區(qū)兒童醫(yī)院眼科,廣東 廣州 510115)
眼結膜激發(fā)試驗在兒童過敏性結膜炎診斷中的應用研究
屈 珺 湯小云 張雅健 華 蕓
(廣州市越秀區(qū)兒童醫(yī)院眼科,廣東 廣州 510115)
目的 探討眼結膜激發(fā)試驗(CPT)作為過敏原檢測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選取我院就診的74例臨床表現(xiàn)符合過敏性結膜炎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針對這74例結膜炎患兒隨機進行分組,36例患兒用塵螨變應原行眼結膜激發(fā)試驗,38例患兒用塵螨變應原予皮膚點刺試驗,對兩組檢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 CPT對塵螨變應原致過敏性結膜炎的敏感度為86.1%,皮膚點刺試驗對塵螨變應原致過敏性結膜炎的敏感度為76.3%。兩組檢測對過敏性結膜炎的敏感性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CPT誘發(fā)癥狀絕大多數(shù)僅限于眼與鼻部,對診斷塵螨變應原所致過敏性結膜炎具有實用價值,特別適宜于兒童過敏性結膜炎的診斷。
眼結膜激發(fā)試驗;過敏性結膜炎;皮膚點刺試驗
過敏性結膜炎累及世界人口的15%[1],年長兒童和青少年是發(fā)病高峰人群,對兒童的學習能力、注意力、性情等均可造成不利影響。過敏性結膜炎常常伴隨其他變應性疾病,其臨床癥狀常被認為是其他疾病的伴隨癥狀,所以對過敏性結膜炎病史詳細詢問以及有效的試驗檢驗對過敏性結膜炎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多把皮膚點刺試驗作為過敏性疾病的檢測方法。皮膚點刺對于成人可操作性強,而有創(chuàng)檢查對兒童有一定局限性。眼結膜激發(fā)試驗(CPT)無痛,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2],可作為一項替代或優(yōu)于皮膚點刺試驗適用于兒童的過敏性結膜炎檢測方法。經過相關研究證實,CPT比較簡便、安全且易于觀察。CPT是有控制地用少量可疑致敏原滴于結膜囊內激發(fā)臨床癥狀,以觀察測試物與過敏性疾病相關性的診斷方法[3]。近年來,CPT已經成為特異性診斷呼吸變態(tài)反應比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4]?,F(xiàn)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隨機抽出的74位患兒作為研究對象,評價CPT在過敏性結膜炎中臨床診斷意義。
1.1 病例選擇
選擇來我院就診的診斷符合過敏性結膜炎的74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針刺組和CPT組,其中男性53例,女性21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7.5歲,均為臨床過敏性結膜炎患兒,過敏性結膜炎診斷標準參照《中華眼科學》中冊變態(tài)反應性結膜炎章節(jié)[5]。全部患兒無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等。入組前7d未使用口服抗組胺藥者及4周未口服或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者。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過敏體質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試驗方法
皮膚點刺使用德國默克(Merck-KGaA)制藥集團原研、原裝進口未稀釋屋塵螨浸液;CPT則將稀釋的塵螨變應原浸液1∶100滴入癥狀輕的眼結膜;均在操作后10min進行觀察,記錄結果。
1.2.2 評估標準
皮內試驗陽性分級標準:采用《變態(tài)反應技術》中制定的全國統(tǒng)一觀察標準[6]。
CPT陽性判斷標準:對主要癥狀及體征參照以下標準區(qū)分嚴重程度進行記分評估:(-)無癥狀、體征;(+)瞼結膜輕度充血,伴淚埠紅腫,發(fā)癢和(或)流淚;(++)球結膜充血彌漫,伴血管明顯突起,瞼結膜輕度水腫,眼輕癢;(+++)球、瞼結膜全紅,結膜和淚埠明顯水腫、奇癢和流淚,或伴噴嚏、流清涕,鼻癢,或伴接觸性蕁麻疹。
1.3 評定標準
眼結膜激發(fā)試驗有效性、特異性以及敏感性的評定標準是根據《臨床醫(yī)學研究原理與方法》(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第六章中“篩檢與診斷試驗的評價”中理論與方法制定的標準。其中敏感性=TP/(S+病例數(shù));特異性=TN/(S-病例數(shù));有效性=(TP+TN)/(S+病例數(shù)+S-病例數(shù))。注:S+病例是蠶絲誘發(fā)呼吸道變態(tài)反應評分≥3分者,S-病例數(shù)是蠶絲誘發(fā)變態(tài)反應評分<3分者[7],TP表示眼結膜激發(fā)試驗陽性者、TN表示眼結膜激發(fā)試驗陰性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經過眼結膜激發(fā)試驗和塵螨變應原予皮膚點刺試驗得出CPT試驗中陽性(+)無,陽性(++)29例,陽性(+++)有2例;皮膚刺點試驗中陽性(+)有18例,陽性(++)有10例,陽性(+++)有1例。詳見表1。通過評定標準計算,CPT對塵螨變應原致過敏性結膜炎的敏感度為86.1%,特異度為86.8%,有效性為86.0%;皮膚點刺試驗對塵螨變應原致過敏性結膜炎的敏感度為76.3%,特異度為76.95%,有效性為76.2%。二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CPT與皮膚點刺的關系
2.2 CPT誘發(fā)癥狀的分布情況
①眼部:出現(xiàn)眼部充血及眼癢的38例,占到100%的比例,流淚出現(xiàn)2例,比率為5.26%。②鼻部:打噴嚏5次以上者有20例,占到52.63%,流鼻涕者有18例,所占比例為47.36%,鼻部癢有11例,占28.94%的比例;③皮膚癥狀:出現(xiàn)蕁麻疹7例,比例為18.42%,眼周紅腫著有4例,占10.52%比例。
變應性疾病是臨床上綜合征候群,每一種疾病都會根據其相應的癥狀和體征進行命名,例如變應性鼻炎、哮喘和本文所提及的過敏性結膜炎[8]。根據我國相關研究統(tǒng)計季節(jié)性過敏性結膜炎中52%的患者有過過敏性疾病史[9],對于兒童過敏性結膜炎來說這個比例更大。兒童過敏性結膜炎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并且過敏性眼結膜炎是眼科患者中常見的疾病,尤其是具有過敏體質的兒童很容易引發(fā)過敏性眼結膜炎。在臨床中,由于對過敏性結膜炎分類的認識不足,常常在過敏性鼻炎引起過敏性結膜炎眼紅、眼癢以及流淚正癥狀時,將其稱之為枯草熱或者是過敏性鼻眼結膜炎,而且認為眼結膜炎是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癥狀,在治療中常忽略眼部的針對治療。根據相關資料來看[10],過敏性眼結膜炎很少單獨發(fā)病,常常并發(fā)其他的變應性疾病,因此在過敏性眼結膜炎在臨床診斷過程中,詳細詢問病史以及必要的臨床檢驗具有重要的意義。CPT是有控制地用少量可疑致敏原滴于結膜囊內激發(fā)臨床癥狀,模擬自然發(fā)病條件。人為的制造由一定的變應原引發(fā)變應性結膜炎急性發(fā)作,屬于IgE介導的Ⅰ型變態(tài)反應[11]。IgE主要來源是由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扁桃體部的黏膜下漿細胞所產生,其最主要的特性就是親細胞性,能夠長時間且牢固的吸附在細胞的表面,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是IgE的靶細胞。本例試驗中在相同癥狀診斷情況下予以塵螨致敏原進行過敏原檢測,陽性率均達76%以上,反應出眼部過敏反應中最常見的類型主要由空氣中過敏原誘發(fā),其中以塵螨致敏居首位。同時CPT與皮膚點刺檢出的陽性和陰性符合率均較高,統(tǒng)計學顯示二者檢測方法的相關性高度一致.就免疫系統(tǒng)的基本特點來講,免疫反應是天然趨向局限化的。因此,激發(fā)試驗與以反應全身特應性狀態(tài)的皮膚試驗比較而言,應該更為準確可靠,同時也使致敏原與疾病直接建立了相關性聯(lián)系[12]。再者,就CPT的具體操作而言,我們取一最合適的濃度的塵螨變應原滴眼,根據癥狀出現(xiàn)的嚴重程度來判斷患者反應的強弱。絕大多數(shù)患者,雖誘發(fā)出鼻眼癥狀,卻無全身其他更嚴重癥狀。眼部癥狀出現(xiàn)快且重者,即于1∶1000腎上腺素液1滴于測試眼,癥狀快速消失,無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經過對兩組患兒兩種不同試驗的結果分析,CPT對塵螨變應原致過敏性結膜炎的敏感性大于皮膚點刺試驗對塵螨變應原致過敏性結膜炎的敏感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PT是一項安全,可靠,癥狀消失快速,無嚴重不良反應,且易于觀察的診斷方法,且不易出現(xiàn)非特異性反應,適宜于兒童過敏性結膜炎診斷。
[1] Bielory L.Update on ocular allergy treatment[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2,3(5):541-553.
[2] Linneberg A,Henrik NN,Fr?lund L,et al.The link between allergic rhinitis and allergic asthma: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study[J].Allergy,2002,57(11):1048-1052.
[3] 韓德民,孫長春,孟文霞,等.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97-208.
[4] Linneberg A,Henrik NN,Frlund L,et al.The link between allergic rhinitis and allergic asthma: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study [J].Allergy,2002,57(11):1049-1052.
[5] 李鳳鳴.中華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1314-1316.
[6] 喬秉善.變態(tài)反應試驗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129-133.
[7] 陳宗鑫,何薇,何莉.兒童螨性呼吸道過敏性疾病中眼結膜激發(fā)試驗的應用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6):417-418.
[8] Gold MS,Kemp AS.Atopic disease in childhood[J].Med J Aust, 2005,182(6):298-304.
[9] 劉祖國,姚勇,孫秉基,等.過敏性結膜炎的臨床特點[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4,9(22):694-697.
[10] Richard C,Bibas P,Lablache-Combier M,et al.Comparison of three antiallergic eyedrops in a specific conjunctival provo-cation test: mequitazine,levocabastine and dexamethasone[J].J Fr Ophthalmol, 2005,28(3):144-150.
[11] 李曉鸞,孟文霞,王燕,等.屋塵螨變應原結膜激發(fā)試驗在上、下氣道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的臨床比較[J].河北醫(yī)藥,2010,32(6):663-664.
[12] 李春蘭,馮明禮.變應原眼結膜激發(fā)試驗檢查同側鼻分泌物嗜酸粒細胞在呼吸變態(tài)反應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7) : 18-20.
R777.31;R729
B
1671-8194(2013)36-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