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作柱
(敦化市中醫(yī)院骨科,吉林 敦化 133700)
鎖定鋼板內固定在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申作柱
(敦化市中醫(yī)院骨科,吉林 敦化 133700)
目的對應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對患有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抽取96例患有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8例。采用傳統鋼板內固定技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治療組患者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癥狀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完全負重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治療前后HSS評分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結論應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對患有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鎖定鋼板內固定;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治療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膝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骨折疾病, 大多數患者是由于高能量暴力或軸向壓應力導致發(fā)病,患者在傷后骨折程度較為嚴重,除關節(jié)面發(fā)生塌陷、骨折端粉碎之外,部分患者還有可能會同時合并出現程度不同的半月板、韌帶及血管損傷現象,目前臨床上對該類疾病進行治療的方法仍然以手術為主,但由于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關節(jié)內骨折,其手術治療的操作難度相對較大,治療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較多[1]。本次研究對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應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F將研究過程和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抽取本次研究的96例患有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18~62歲,平均35.8歲;發(fā)病時間2至18h,平均4.8h;左膝骨折患者31例,右膝骨折患者17例;治療組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19~64歲,平均35.3歲;發(fā)病時間2~19h,平均4.3h;左膝骨折患者29例,右膝骨折患者19例。兩組患者受傷原因包括:高處墜落傷、交通事故傷、重物砸傷。抽樣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骨折部位等自然資料無顯著組間差異(P>0.05),可進行科學性的比較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鋼板內固定技術實施治療;治療組: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實施治療,主要措施包括:根據患者實際受傷的部位及嚴重程度對手術入路進行選擇,通常采用膝前內側或外側做切口,膝關節(jié)內損傷程度比較嚴重的患者在膝前正中做切口。在骨折處已經顯露之后,將骨折復位的參照平面找出,通過撬拔處理使已經分離或塌陷的骨折塊恢復平整,如果平臺骨存在明顯的缺損現象,可取自體髂骨進行填塞處理,在確保脛骨軸線處于正常狀態(tài)的情況下,采用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處理。在C型臂機下對關節(jié)面平整度進行觀察,確定復位效果滿意后,選適當鎖定鋼板進行內固定處理,鋼板置入的過程中應該盡量與脛骨貼得近一些,但不用壓緊,使其保持好對平臺的支撐即可,然后將鎖定鋼釘擰入。對于半月板損傷程度比較嚴重患者,可盡量進行修復處理,對于一些無法修復的患者可以進行切除處理,術后在切口處放置引流管,切口縫合后在加壓狀態(tài)下進行包扎[2]。對兩組患者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癥狀治療效果、完全負重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治療前后HSS評分改善幅度進行對比。
1.3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采用HSS評分標準對骨折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分為優(yōu)、良、可、差四個等級,總分100分。優(yōu):總得分在85分以上;良:總得分在70分以上,但在85分以下;可:總得分在60分以上,但在70分以下;差:總得分在60分以下[3]。
1.4 數據處理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χ—±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P<0.05表現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明顯。
2.1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癥狀治療效果
對照組患者經傳統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后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治療效果為:優(yōu)8例,良10例,可17例,差13例,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治療總有效率72.9%;對照組患者經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后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治療效果為:優(yōu)16例,良19例,可9例,差4例,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治療總有效率91.7%。兩組患者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治療效果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癥狀治療效果比較[n/(%)]
2.2 完全負重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
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完全負重時間分別為(118.48±19.46)d和(82.25±17.32)d,完全負重時間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109.57±18.41)d和(77.31±17.84)d,骨折愈合時間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完全負重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比較(d)
2.3 HSS評分改善情況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HSS評分分別為(53.28±2.78)分和(52.74 ±3.16)分,組內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后HSS評分分別為(83.25±3.26)分和(74.27±4.02)分,組內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HSS評分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S評分改善幅度比較(分)
采用傳統普通鋼板對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進行治療雖然固定效果比較理想,但在手術結束后出現再次移位的可能性較大,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較多。鎖定鋼板是近年來研制出的一種新型內固定材料,是一種帶有螺紋孔的新型內固定裝置,其具有的鎖定鋼板螺釘可以起到內支架的功能,對關節(jié)面進行支撐,使整體能夠保持穩(wěn)定,且螺釘是通過外置的導向器經皮進行擰入鎖定處理,不易被拔出,可以使固定效果更加理想。鎖定鋼板具有相對特殊的解剖結構,使復雜的脛骨平臺骨折固定操作變得簡單,通過加壓固定處理,可以使螺釘與鋼板形成一種理想的框架結構,使骨塊之間產生應力刺激,對骨痂形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骨折愈合速度提高,不僅僅可以使沿骨的縱向壓力降低,還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螺釘松動而導致出現的骨折移位現象,使軟組織剝離減少,使手術對骨膜產生的損傷減輕,使骨膜間血運狀況保持良好[4]。
[1] 蔣衛(wèi)華.不同固定方式對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12):114.
[2] 周榮興,任前貴.兩種鋼板內固定治療長骨干骨折的療效對比[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0,6(22):488.
[3] 劉志雄.骨科常用診斷分類方法和功能結果評定標準[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25.
[4] 席紅波,黃立新,王振.鎖定鋼板內固定并植骨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09,15(1):9.
R683.42
B
1671-8194(2013)18-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