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聰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項目的代表,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不斷蓬勃發(fā)展,武術以獨特的健身鍛煉價值,在全民健身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體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根基,高校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終身體育”思想的最后階段,因此高校武術的發(fā)展對普及終身體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校園作為文化國際化傳播的前沿陣地,有著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和環(huán)境優(yōu)勢,高校武術發(fā)展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高校武術教學狀況展開調查研究,分析當前高校武術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探尋提高高校武術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對高校武術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廈門市四所非體育專業(yè)本科院校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為研究對象,并根據研究調查需要,將主要調查對象分為兩個層面:高校武術教師;在高校中參與武術課的在校大學生。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期刊上關于高校體育課、高校武術課教學等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依照課題擬定具體調查指標,對四所高校24位擔任武術選項課的教師發(fā)放問卷,回收問卷24份,經核查,有效問卷24份,有效回收率100%。到四所本科院校向選武術課的學生發(fā)放問卷共600份,回收問卷565份,經核查有效問卷515份,有效回收率為85.8%。
1.2.3 專家訪談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任務,走訪一些武術名家、體育主管領導,同他們進行了深入認真的座談和交流,了解高校武術選項課開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獲得了重要的資料。
1.2.4 實地調查法
到廈門市四所高校學校實地觀摩武術課情況,并和教師、學生進行交談,了解教師在武術課教學過程的感受和碰到的問題;學生對武術課的評價和看法,獲取第一手的資料。
1.2.5 邏輯法
對獲得的相關材料和調查問卷的內容,運用邏輯學的知識和方法,進行認真的比較、歸納、分析與綜合,以闡明和總結本課題的研究觀點。
體育場地器材是武術教學的必要物質條件和載體,它直接關系到武術課的效果。良好的場地器材會提高學生參加武術活動的興趣;在技術動作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快的掌握正確動作;學生在練習難度動作和激烈對抗時可以減少受傷情況發(fā)生;也使武術教師教學方法、手段上有更多的選擇,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據調查,廈門市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幾乎都在戶外進行,室內武術場館一般供運動隊訓練和專業(yè)課使用,有83.3%以上的教師認為武術課場地急需改善,特別是在夏天炎熱,適合上武術課的場地受限,將影響武術課的教學質量。這主要原因是:高校這幾年迅速擴招,學生人數增加,廈門市四所本科高校為了學生擴招需要,都在擴大校區(qū)的面積,新建校區(qū),但新建的校區(qū)運動場館配套沒有到位,一些運動場館和適合上武術課的場地還在建設當中,造成現在武術課場地的缺乏。在武術器材方面有92%的教師認為目前的器材基本能滿足上課的需要。
多媒體技術是把文字、聲音、圖形、動畫等多種技術集成在一起,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1],比如在技術教學當中應用的動作示范,可以運用正常速度、快速、慢速等不同方式進行播放,讓每個同學都看清動作的細節(jié),還可以反復觀看動作的重點、難點、易犯錯誤等,讓同學在新動作的學習過程,可以更快更準確掌握動作的要領。在對是否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調查當中,所有的教師都曾運用過多媒體教學,但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次數偏少,對多媒體在武術課當中運用的目的調查當中可見(表1),目前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主要是以理論教學和觀看比賽視頻為主,在技戰(zhàn)術教學當中應用很少,大多的教師只是在開學初的理論課上運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部分教師計算機水平有限,對各種教學需要的多媒體制作存在一定難度;學校沒有專門的體育課多媒體教室,給體育課多媒體教學帶來麻煩;多媒體課件素材準備需要發(fā)費更多的時間,武術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量多,沒有時間制作多媒體課件。
表1 體育教學當中應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
網絡教育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協(xié)作下,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而獲得學習指導和信息資源,網絡教育在經濟發(fā)達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體育教學現代化是社會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網絡技術在武術教學當中的應用,可以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教師通過網絡對學生是技術動作進行指導,可以作為體育課的延伸,彌補了體育課現場教學的不足,網絡教學可以很好的解決當前學生體育課時少的問題。根據調查目前廈門市高校還沒有運用網絡進行武術教學。這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教師沒有參加過網絡教學技能培訓,目前也很少有這項培訓課程,教師如果沒有通過培訓是無法應用網絡技術教學的,另外在網絡教學過程素材制作等發(fā)費很多的財力和時間,這需要學校部門領導的支持,由于學校體育部門經費有限、學校領導對網絡教育的重視問題,將制約著網絡教育技術的應用。
學生是課的主體,教師在課的教學過程起主導作用,教師隊伍狀況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廈門市高校武術教師年齡結構相對合理,年輕教師占比例大,40歲以下教師占66.7%;學歷較高具備研究生以上學歷占50%;武術老師職稱分布相對合理,中級以下職稱占62.5%;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多數教師是因為職稱晉升而被動做科研;專業(yè)技能方面所有的武術教師都是武術專業(yè)出身,完全能勝任武術教學的需要;武術教師對當前工作的滿意度較高,對武術教學工作充滿責任感和熱情[3]。
教學內容是實現體育目標的主要載體,在武術選項中應設置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最大限度保證學生能夠選到自己興趣的項目,這樣才能認真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即使在畢業(yè)后也能積極保持該項目的鍛練,真正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據調查,廈門市高校開設的武術課內容并能讓學生選到的課程依次為:24式太極拳(48%)、散打(23%)、段位制武術(16%)、防身術(6%)、傳統(tǒng)套路(4%)、其他(3%)。學生希望開設的武術項目依次為:散打(38%)、防身術(22%)、傳統(tǒng)武術套路(21%)、太極拳(14%)、其他(5%)。從調查可以看出當前教與學嚴重失調,學生希望開設散打課、防身術的人數比例占多,但最后選擇24式太極拳的學生人數比例最大,這說明部分學生是被動選擇的,這些學生因為教學內容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將嚴重挫傷學習武術的熱情和積極性,而學校由于師資、場地受限等原因無法讓學生完全自由選課,造成教與學的矛盾。
根據調查有72%的學生和87.5%以上的教師認為武術課時不夠,武術內容豐富包含散打、徒手套路、器械、傳統(tǒng)氣功、擒拿等。教育部文件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要制訂和實施體育課程,每個學生學會至少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養(yǎng)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4]。因此現在高?;旧隙际前才艃蓚€學年的體育課,武術課安排一個學年,各高校一般一個內容在一個學期上完,通常一個學期體育課為32-44學時,除去身體素質練習和考試,大概就26-38學時。以24式太極拳為例,必須在26-38學時內完成全部教學內容,這對于一個普通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大多數學生只能為了應付考試突擊幾天,只能大概把動作比劃下來,考試過后就忘得干凈,根本無法拿它作為鍛煉身體的手段。由于課時不足,教師在規(guī)定的課時內教完24式太極拳時間都比較緊,更無法顧及在教學過程當中傳授武術文化、技擊、擒拿等方面的內容,使得學生武術課興趣度大大降低。
根據調查,對學生武術課成績考核,其中92%的教師以學生的動作演練作為成績評定的主要依據或完全依據,少數老師把學生平時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學習進步等作為評分參考。這樣以技術考核為主的評分辦法,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全部反應學生學習的全部過程,造成有基礎的學生學習比較輕松,即使沒有認真上課也能獲得高分,而身體條件差的學生無論多大努力也難以獲得高分,這樣將會嚴重挫傷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廈門市高校武術教學場地、器材較差,已經影響到正常的武術教學;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當中運用較少;教學當中網絡教育技術還未得到應用;武術課內容單一,學生對教學內容滿意度低;教學課時少,學生要完全掌握所教內容難度大;成績評價方法單調,完全以技術動作水平評價為主,缺乏合理性、公正性。
改善上課條件,加大場館建設;組織武術老師參加專業(yè)技能、多媒體、網絡技能等方面培訓學習;適當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武術課時;豐富武術課的內容,讓學生在選課過程能夠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完善武術課成績評價體系,重視上課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加入學生學習進步程度評價、同學互評等內容。
[1]張 瑛.多媒體教學在中學體育課當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0(2):152-153.
[2]王大鵬,張興海.網絡教育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2007,32(7):126-129.
[3]趙少聰.廈門市高校武術教師現狀調查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1,8(8):153-154.
[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EB/LO].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17_zcwj/201210/143745.html,201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