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海,饒 彬,趙 鋒,王 偉
(國防科技大學(xué) 電子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湖南 長沙410073)
在“雷達原理”課程教學(xué)中,講完目標距離測量和角度測量以后,目標高度可以由目標距離和仰角導(dǎo)出,目標測高通常一帶而過。雷達原理相關(guān)教材[1,2]以及《雷達手冊》[3]中都不加推導(dǎo)地給出測高公式。針對三坐標監(jiān)視雷達典型探測場景,目標仰角通常小于30o,對于近距離目標的目標高度為
對于遠距離目標的目標高度為
式中,r 表示目標距離;θ 表示目標仰角;地球等效半徑Re=8500Km,這里等效地球半徑為實際地球半徑的4/3 倍。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式(1)非常容易理解,但式(2)理解起來較困難。這個公式的由來教材中沒有提及。究竟何為近距離目標?何為遠距離目標?測高精度如何?學(xué)生對這些知識點提出了較多疑問。筆者鑒此,對該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研究。
對于近遠距離目標,地球表面不能看作平面,電波傳播也不能看作直線。對于電波的彎曲問題可以用等效地球半徑的方法來解決。對于遠距離目標可以看作直線傳播。此時雷達和目標的幾何關(guān)系如圖1所示。
在圖中的ΔAOT 中,利用余弦定理不難得出
因此,在已知目標距離和仰角的條件下,目標高度可精確求出:
由于該公式較繁瑣,我們可以在降低精度的條件下尋求更簡潔的解法。
圖1 考慮地球曲率時雷達—目標幾何關(guān)系
將上式進一步變形為
其中,X= (r2+2rResinθ)/R2e= r2/R2e+2rResinθ/Re。通常情況因rRe,所以X1,利用泰勒公式可得
將上式代入式(5),并忽略掉一階以后的所有項,近似得到
由此,便得到了式(2)??梢姕y高公式是精確公式泰勒展開后的一階近似結(jié)果。可以設(shè)想,如果保留二階項采用二階近似,則測高精度將進一步提高。所以要在精度和計算復(fù)雜度之間折衷考慮。
由上式可以看出,一階項以后所有項均為截斷誤差,但二階項是誤差的主體部分。根據(jù)相對誤差的定義,一階近似所造成的測高公式相對誤差為
可見相對誤差與目標的距離和仰角都有關(guān)系,目標距離越近、仰角越低,該公式的精度越高。在應(yīng)用測高公式(2)時,一定要明白該公式也是有誤差的,當誤差超過容忍范圍時,公式不再適用。
如果要求截斷造成的相對誤差必須小于某水平α0,或者說誤差容忍水平為α0,即 X/4 =α0或 X≤4α0。于是進一步可得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可得
滿足上述不等式的區(qū)域就是測高公式的適用范圍,等式表示適用范圍的邊界。
適用區(qū)域的邊界如圖2曲線所示,曲線下方的區(qū)域表示公式適用的范圍??梢钥闯?如果相對誤差容許水平為1%,即當目標高度1km 時,公式誤差為10m。因此在正常的雷達探測范圍內(nèi),該公式都是適用的。如果相對誤差容許水平為0.1%,即當目標高度1km 時,公式誤差為1m,公式適用范圍將大大減小了。如果目標仰角10o,目標最大距離100km;如果目標仰角4o,目標最大距離200km。
圖2 容忍誤差條件下公式適用范圍
本文詳細推導(dǎo)了目標測高公式,并進一步分析了公式適用性問題。該研究的意義有兩個方面:在“雷達原理”的教學(xué)方面,該研究對雷達原理教材是有益的補充,對“雷達原理”知識點的講解以及學(xué)生的理解都十分有利;在雷達工程實踐方面,該研究提醒工程師使用雷達手冊中目標測高時,公式也是有誤差的,在測高精度要求很高的場合,該公式有特定的適用范圍。
[1] 丁鷺飛,耿富錄,陳建春,雷達原理(第四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1.05,361-362
[2] 王雪松,李盾,王偉,等,雷達技術(shù)與系統(tǒng)[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08,130-131
[3] 斯科爾尼克,雷達手冊(第二版),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3.07,79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