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敏 林燕鋒 袁 霞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廣東 惠州 516000)
卡培他濱在轉移性鼻咽癌維持治療的療效觀察
馬慧敏 林燕鋒 袁 霞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廣東 惠州 516000)
目的評價卡培他濱在轉移性鼻咽癌維持治療的近期療效和毒性反應。方法將我院收治63例轉移性鼻咽癌患者在一線姑息化療4~6個療程獲得CR、PR、SD后隨機分為單藥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組和觀察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和毒性反應。結果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觀察組(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2年生存率優(yōu)于觀察組(P<0.05),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較對照組高,但患者能耐受。結論卡培他濱在轉移性鼻咽癌維持治療中療效佳,不良反應可耐受,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卡培他濱;轉移性鼻咽癌;維持治療
我國是鼻咽癌的高發(fā)區(qū),據WHO統(tǒng)計,全世界80%以上的病例發(fā)生在中國,尤其中國南方各省發(fā)病率高達(10~25)/10萬人。鼻咽癌病情隱蔽,易發(fā)生遠處轉移,是一種傾向于遠處轉移的惡性腫瘤,而對于出現(xiàn)遠處轉移的鼻咽癌來說,目前主要采用全身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但鼻咽癌晚期(IVb期)患者大多數(shù)先前已行放療/化療,又存在轉移灶,故生活質量較患病前有所下降,出現(xiàn)轉移后還要接受多線的聯(lián)合姑息抗腫瘤化療,多數(shù)患者耐受性差,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急需尋找一個可以提高生活質量以及延長生存期的有效治療手段。維持治療是近幾年新興的腫瘤晚期的治療手段。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我科對轉移性鼻咽癌患者先進行一線藥物化療4~6個療程,對獲得CR、PR、SD患者給予單藥希羅達維持治療對照單純觀察組,探討卡培他濱在轉移性鼻咽癌維持治療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標準
1.2 病例資料
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共入選63例患者,其中治療組36例,采用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其中男28例,女8例,觀察組27例,均為經一線化療獲益后患者不再同意繼續(xù)化療并要求對癥支持治療者,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齡18~65歲,平均45.2歲,均為鼻咽部低分化鱗癌,其中治療組肺轉移11例,肺及骨同時轉移13例,肝轉移6例,肝及肺同時轉移5例,肝及骨轉移1例,觀察組肺轉移9例,肺及骨同時轉移10例,肝轉移2例,肝及肺同時轉移5例,肝及骨轉移1例;所有病例均為完成4~6周期化療并獲得CR、PR、SD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均無差異性,具有臨床可比性,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接受本臨床研究。
1.3 治療方法
轉移性鼻咽癌患者予一線方案姑息化療4~6個療程后對獲得CR或PR或SD患者,治療組予單藥卡培他濱每日2500mg/m2,分2次口服,d1~14,Q21d;每2程(6周)評價一次療效,至疾病進展或患者不能耐受毒副作用。觀察組則予最佳支持治療。病情進展后予相同的二、三線化療方案姑息化療。
1.4 評價標準
客觀療效評價按WHO實體瘤客觀療效評價標準,分CR、PR、SD、PD。CR和PR視為有效,骨轉移灶不作為療效評價目標病灶。不良反應評價按NCI標準分為I~IV級,化療2周期后評價療效。
1.5 隨訪
對本臨床研究的所有患者在結束治療2年內每3個月隨訪1次,在治療2年后半年隨訪1次,隨訪中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包括體格檢查、肝腎功能檢查、胸片或胸部CT、鼻咽鏡、鼻咽磁共振、上腹部CT,部分患者行頭顱CT或MRI、骨ECT等檢查,生存期為患者從開始治療至死亡或者末次隨訪時間,并對患者的2年生存率進行分析。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海洋公園現(xiàn)有或潛在的經濟貢獻是帶動地區(qū)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其選址、設計以及管理通常需考慮當?shù)氐纳鐣螒B(tài)、經濟熱點、制度結構與政治過程;同時也包涵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增加教育機會等因素。這些關鍵因素是社會的,而非科學的,即經濟和社會價值的體現(xiàn)。
對本臨床研究的數(shù)據采用SPSS14.0進行分析,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卡方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患者的生存資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
2.1 療效
隨訪到2012年10月,無失訪病例,治療組患者36例,CR 6例,PR 28例,SD 2例,PD 0例,客觀有效率(CR+PR)94.4%,中位緩解時間9.2個月,死亡15例,中位生存期18.3個月;1年生存率69.4%,2年生存率58.3%。觀察組27例,CR 0例,PR 3例,SD 9例,PD 15例,客觀有效率(CR+PR)11.1%,中位緩解時間4.6個月,死亡21例,中位生存期12.2個月;1年生存率44.4%,2年生存率22.2%。兩組死亡病例均因癌癥晚期并發(fā)癥而死亡。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2年生存率均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
2.2 不良反應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本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白細胞下降、胃腸道反應、手足綜合征等較觀察組高,但口腔黏膜反應和脫發(fā)、皮膚反應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組和觀察組的毒副作用比較(n)
鼻咽癌是我國、尤其是南方地區(qū)高發(fā)的腫瘤,晚期鼻咽癌占這部分人群的35%左右,患病人數(shù)多,如何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同時使社會醫(yī)療資源投入所產生的臨床效益價值盡可能最大化,促使我們開展晚期鼻咽癌單藥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的研究。
維持治療是繼抗腫瘤靶向治療后一個新的里程碑。近幾年的研究表明,維持治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晚期乳腺癌、晚期大腸癌均起著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總生存期的作用。JMEN研究是觀察Alimta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維持治療的療效,結果是采用維持治療的病人較安慰劑組病人無進展生存期明顯改善,總生存期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SUTENT研究是觀察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完成一線化療后維持治療的療效,結果是維持治療組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分別比對照組有明顯改善。在晚期乳腺癌聯(lián)合化療后取得療效的患者,常使用聯(lián)合方案的單藥進行維持治療,以盡量延長疾病控制時間,降低患者化療不良反應提高其生活質量,其常用藥物以卡培他濱作為代表。2008年ESMO會議上有一篇關于脂質體阿霉素在轉移性乳腺癌維持治療作用的研究結果摘要指出轉移性乳腺癌維持治療使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均有延長,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是一個很好的選擇[1]。對于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與間斷治療相比,單藥維持化療有使其生存期延長的趨勢,與持續(xù)化療相比,單藥維持治療不影響疾病控制率,且毒副作用低,患者耐受性良好,對生活質量影響不大。故晚期腫瘤的維持治療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研究。
5-Fu是治療鼻咽癌的有效藥物,實驗證明5-Fu持續(xù)靜滴較靜脈推注有更高的有效率[2]??ㄅ嗨麨I可模擬5-Fu持續(xù)輸注,經小腸吸收后,其作用主要通過三重酶(TP酶)活化反應完成,TP酶是與腫瘤血管生長因子同一家族,卡培他濱的抗腫瘤療效與腫瘤組織中的TP酶活性高度相關,因此卡培他濱是一個對腫瘤細胞有選擇作用的藥物[3]。腫瘤內TP酶的活性明顯高于正常組織,尤其是對于化療不敏感的乏氧區(qū)活性更高,所以卡培他濱優(yōu)先在腫瘤組織中生成5-Fu,對正常組織毒性較小,一項研究證實了其使用后在腫瘤組織內5-Fu濃度是鄰近正常組織的3倍,是血漿內濃度的21倍[4]。Ho等[5]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口服卡培他濱的患者其腫瘤組織中的5-FU水平明顯增加,而且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及選擇性。卡培他濱的主要副反應表現(xiàn)為皮膚色素沉著,手足綜合征,厭食,肢端感覺異常、麻木等,但停藥后均可不同程度緩解,胃腸道反應不重,血液學毒性低,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大的影響。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卡培他濱在晚期鼻咽癌治療中不僅有效,且方便、不良反應可以耐受,可避免放置中心靜脈導管所致不良反應[6]。Chua D等[7]采用卡培他濱對鉑類治療無效的頭頸部鱗癌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有效率高達23%以上。殷兆鋒等[8]研究顯示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對晚期鼻咽癌治療中表現(xiàn)出來良好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因此,卡培他濱是鼻咽癌有效的治療藥物之一,并且化療相關毒性低,適合作為維持治療藥物。
本研究中,應用卡培他濱維持治療一線化療后獲益的轉移性鼻咽癌患者,觀察其療效和毒副作用,隨訪到2012年10個月,無失訪病例,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36例,客觀有效率(CR+PR)94.4%,中位緩解時間9.2月,死亡15例,中位生存期18.3個月;1年生存率69.4%,2年生存率58.3%。觀察組27例,客觀有效率(CR+PR)11.1%,中位緩解時間4.6個月,死亡21例,中位生存期12.2個月;1年生存率44.4%,2年生存率22.2%。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觀察組(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2年生存率優(yōu)于觀察組(P<0.05)。在不良反應方面,治療組白細胞下降、胃腸道反應、手足綜合征等較觀察組高,但患者用藥后總體不良反應較輕,均可以耐受。
綜上所述,卡培他濱在轉移性鼻咽癌維持治療中療效佳,不良反應可耐受,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1] Chustecka Z.PEG-Liposomal Doxorubicin Useful for Maintenance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33rd[C].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 (ESMO) Congress:Abstract,145.
[2] Pentheroudakis G,Twelves C.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capecitabine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clinic[J].Anticancer Res,2002, 22(6B):3589-3596.
[3] Reichardt P,Von Minckwitz G,Thuss - Patience PC,et al.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of oral capecitabine(xeloda) in patients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relap sing after treatmentwith a taxanecontaining therapy[J].Ann Oncel,2003,14(8):1227-1233.
[4] Schuller J,Cassidy J,Dumont E,et al.Preferential activation of capecitabine in tumor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00,45(4):291-292.
[5] Ho JC,Lam DC,Wong MK,et al.Capecitabine as salvage treatment for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of lung[J].J Thorac Oncol, 2009,4(9):1174-1177.
[6] 牛松濤,蘇亞麗,周希山,等.多西紫杉醇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鼻咽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9,22(1):45-46.
[7] Chua D,Wei Wi,Sham JS,et al.Capecitabine monotherapy for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ncer[J].Jpn J Clin Oncol, 2008,38(4):244-249.
[8] 殷兆鋒,彭杰文,蕭建軍,等.晚期鼻咽癌使用卡培他濱維持化療的療效評價[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8):37-39.
Capecitabine Efficacy of Maintenance Therapy in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A Hui-min, LIN Yan-feng, YUAN Xia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Huizhou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Huizhou 516000,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capecitabine in the 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efficacy and toxicity.MethodIn our hospital, 63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in the first-line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4-6 cycle with who get CR, PR, S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ngle-agent capecitabine mainta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2-year survival rate of treated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patient can tolerate.ConclusionCapecitabine in the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maintaining good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adverse reactions may be tolerated,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Capecitabine;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aintenance therapy
R739.63
B
1671-8194(2013)11-0003-02
廣東省醫(y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編號:WSTJ201012214413221 976100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