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華 李 嵐 劉 彤 黃文珍
(武漢市五醫(yī)院產科,湖北 武漢 430050)
兩種不同階段干預新生兒黃疸的效果分析
劉丹華 李 嵐 劉 彤 黃文珍
(武漢市五醫(yī)院產科,湖北 武漢 430050)
目的 探討新生兒黃疸不同階段早期干預的效果。方法 將健康足月兒657例作觀察組、664例作対照組,當經皮膽紅素值觀察組TCD24h內>6mg/dL、48h內>9mg/dL、72h內>12mg/dL者列為干預對象,對照組TCD>12mg/dL列為干預對象,給予口服茵梔黃顆粒。結果 兩組間黃疸程度比較,黃疸TCD值≥12mg/dL者對照組明顯多于觀察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TCD值≥15mg/dL者對照組明顯多于觀察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結論 新生兒生后24h內即可早期監(jiān)測和干預新生兒黃疸,且效果顯著。
新生兒黃疸;早期干預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臨床癥狀,重者可導致新生兒智力及聽力損害,甚至導致膽紅素腦病,有很高的致死率或致殘率,臨床工作重點在于早期干預和治療新生兒黃疸,防止高膽紅素血癥的危害,但對于何時使用和用何種方法干預新生兒黃疸,國內外尚無明確共識。本文對兩種不同階段干預新生兒黃疸的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將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出生的胎齡為37~42周、出生體質量2.5~4.0kg、Apgar評分1分鐘評分8~10分的健康足月兒657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40例、女317例;剖宮產453例、順產202例、其他方式2例;同時取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出生的健康足月兒664例進行對照分析。
1.2 方法
采用JH20-1B型經皮膽紅素檢測儀,分別取新生兒前額正中、面部及前額為測定點,三者平均值得TCD讀數(shù),生后12和4各測一次,以后每天上午9~10點測定一次,直至出院。觀察組TCD值24h內>6mg/dL、48h內>9mg/dL、72h內>12mg/dL者列為干預對象,對照組TCD>12mg/dL列為干預對象,給予口服茵梔黃顆粒(每次1.5克,每天2次),當服藥期間TCD≥15mg/dL時,加用藍光燈照射治療。
兩組患兒黃疸均全部治愈,兩組間黃疸程度比較(卡方檢驗)見表1,黃疸TCD值≥12mg/dL者觀察組明顯多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TCD值≥15mg/dL者觀察組多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新生兒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尤其多見于間接膽紅素增高,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在新生兒早期血腦屏障功能不成熟,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的閾值較低[1],使膽紅素尤其是間接膽紅素對細胞,特別是神經細胞有較強的毒性作用[2,3],新生兒血腦屏障是隨日齡增大而逐步成熟,但血腦屏障什么時候完全成熟目前尚不清楚[1],窒息、缺氧、感染、高熱、酸中毒、低血糖、低體溫、出生時低體質量等高危因素是增加神經細胞毒性作用的一種誘因。國外有研究認為較安全的血清膽紅素水平也可引起智力、聽力、神經系統(tǒng)異常,因此提高新生兒質量,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使早期膽紅素水平維持在一個相對安全的范圍很有必要。
本資料兩組新生兒采取不同時段干預新生兒黃疸,結果顯示生后24h內經皮監(jiān)測膽紅值,前三天(72h內)當膽紅值高于日齡膽紅值(24h內>6mg/dL、48h內>9mg/dL、72h內>12mg/dL)給予早期干預,效果明顯優(yōu)于當膽紅值>12mg/dL時給予干預,達到15mg/dL需要光療者,觀察組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結果提示我們生后24h內即可早期監(jiān)測和干預新生兒黃疸,且效果顯著。茵梔黃顆粒為中藥制劑,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作用,服用方便,副作用少,易被家長接受,可作為早期干預新生兒黃疸的有效藥物之一[4]。
[1] 李佩紅.膽紅素、血腦屏障與核黃疸[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 1996,23(1):10-13.
[2] Bhutani VK.Neonal hyperbilirubinemia and the potential risk of subtle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J]. Pediatr Res,2001,50(6):679-680.
[3] Hansen TW.Bilirubin oxidation in brain[J].Mol Genel Metab,200 2,71(1/2):411-417.
[4] 鄭興惠,湯正珍.茵梔黃口服液預防388例新生兒黃疸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2):4617.
R722.17
B
1671-8194(2013)01-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