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樹奎
個性化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不同形式、不同理解的朗讀,加上學生個人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對文本的再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對文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反思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似乎很少聽到學生個性化閱讀。究其原因,一是教師機械地組織讀書方法,忽視學生對文本的情感融合與體驗;二是教師的權力掌控了學生朗讀的形式和層次,導致學生朗讀情感的損失。那么,該怎樣實現朗讀個性化,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在這里談幾點拙見:
一、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實現多元解讀文本
由于學生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情感經歷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使得他們的理解能力、朗讀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而這種差異性就決定了表現某一語言材料的神韻與情味并非只有一種讀法、一種朗讀表現模式。所謂“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道理。只要我們順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品詞摳句,使學生對語言產生具有個性化的理解與感受,就能實現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
二、創(chuàng)新學生朗讀形式,搭建個性朗讀舞臺
單調的朗讀方法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缺乏靈感創(chuàng)新和個性思維。我們要走出朗讀教學的誤區(qū),實現個性化朗讀教學的“科學化”。
1.要根據文本內容來確定是否采用個性化朗讀。情感教育帶有較強的隨意性,我們要依據課文語言內容的感情色彩確定是否感情朗讀。
2.要依據文本形式,確定個性化朗讀的訓練點。諸如詩歌之類的題材,文質兼美,行文活潑流暢,語言頗具層次美、節(jié)奏美、形象美,是進行朗讀節(jié)奏訓練的較佳訓練點,還包括重音、語調、停頓、緩急等等。
3.依據教材特點,學生自由確定朗讀重點,或優(yōu)美句、或哲理句、或對話句、或特點突出句等,教師則順其自然引導學生品析與體會。
為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活力,調整學生積極性,保證朗讀效果,課堂上我適時地搭建朗讀的舞臺,讓學生盡情展示、相互挑戰(zhàn)。在朗讀比賽中主要側重兩個方面:
一是賽技巧。朗讀除了要讀準音、韻、調,還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不顛倒語序、語調平穩(wěn);除了要正確處理好停頓、語調、語氣等語音運用技巧,還要講究深情并茂,是否能體現藝術表現力。
二是賽感悟。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實踐經驗,表達強烈主觀的情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通過參與競賽、同學評價,教師鑒定,達到提升自身朗讀水平的目的。
三、誘發(fā)學生獨特想象,拓展個性朗讀空間
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語言文字的內涵,個性化朗讀必須注意“情境性”,避免孤立地進行朗讀教學。
1.注意朗讀文本的語言環(huán)境。
2.注意感情朗讀氛圍的情境創(chuàng)設。
小學生的理解水平與能力有限,為降低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難度,渲染情感氛圍,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感知與領悟語言。
3.注意感情朗讀情境的轉化。
感情朗讀后,可以設計復述、畫畫或表演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轉化課文情境的表現形式,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語文教學的一般目的統一起來,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久而久之,學生通過這樣的朗讀訓練,就能把朗讀當作一種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學生個性化朗讀能力必然會得到顯著提高。
四、避免學生朗讀誤區(qū),建立朗讀評價機制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1.避免朗讀的盲目性
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沒有及時評估反饋,學生只是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這樣的朗讀往往事倍功半,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造成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2.避免學生“從師”“從眾”心理
要鼓勵學生敢于挑戰(zhàn)教師,更要挑戰(zhàn)同學,挑戰(zhàn)自我。
3.避免朗讀形式單一
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雖然個性化朗讀側重讓學生進入課文,自定讀法,自主朗讀,方法是讓學生自己選擇,節(jié)奏讓學生自己把握,重視信任學生,使學生能讀、愛讀,但是小學生還不是成熟的主體,教師應采取有扶有放的措施,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由表及里地把握朗讀重點,感悟課文,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和語感能力。
4.建立朗讀評價機制
關注學生的朗讀,根據不同的朗讀,有針對性地加以評析,既有激勵作用,又保護學生的朗讀個性。
個性化朗讀是有主觀性和個人色彩的,學生理應成為朗讀的主體。因此,從學生主體看,朗讀態(tài)度、需求和心理不同,朗讀體會自然不同;從文本看,作品內涵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它不可能為每個讀者提供一個統一的、單向的閱讀路徑。因此,教師的朗讀指導應該是讓學生放飛個性的翅膀!
(作者單位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武南鐵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