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坤
(本鋼總醫(yī)院 中國醫(y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遼寧 本溪117000)
鼻胃腸管及雙腔胃管應用臨床的護理觀察
付麗坤
(本鋼總醫(yī)院 中國醫(y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遼寧 本溪117000)
目的 探討鼻胃腸管及雙腔胃管的臨床使用效果。方法 運用鼻胃腸管及雙腔胃管的性能結構特點總結了適宜的胃管選擇是保證鼻飼及胃腸減壓成功的關鍵。結果 34 例患者均無置管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5 例患者置管 5~10d 后拔管,停胃腸減壓正常進食。6 例患者置管10 后天病情好轉,進食水無嗆咳拔管,停鼻飼正常進食。13 例患者置管 45d 后拔管,更換胃管繼續(xù)鼻飼飲食。1 例腦卒中患者因病情危重,于置管 1h 后搶救無效死亡。胃管置管成功率 100%。結論 臨床護理工作中為患者留置胃管屬于一種有創(chuàng)操作,通過鼻胃腸管及雙腔胃管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由于傳統(tǒng)胃管的使用而導致的諸多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體現了人文護理,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確保了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
鼻胃腸管;雙腔胃管;觀察;護理
胃管是由鼻腔插入,經咽部、食道到達胃部,常用其為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提供水分、食物、藥物等,滿足機體對水、電解質及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也可用來抽取胃液,進行胃腸減壓,以達到疾病治療的目的。本文總結了我院鼻胃腸管及雙腔胃管的臨床使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質料
選取我院內科、外科、急診科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腸梗阻患者5例,腦血管病患者10例,昏迷患者5例,胰腺炎術后患者5例,中毒洗胃患者5例。
1.2 方法
對選取的35例患者治療上給予鼻胃腸管進行鼻飼,雙腔胃管進行胃腸減壓。
1.3 結果
34例患者均無置管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5例患者置管5~10d后拔管,停胃腸減壓正常進食。6例患者置管10d后病情好轉,進食水無嗆咳拔管,停鼻飼正常進食。13例患者置管45天后拔管,更換胃管繼續(xù)鼻飼飲食。1例腦卒中患者因病情危重,于置管1h后搶救無效死亡。胃管置管成功率100%。
2.1 置管前健康指導
告知患者及家屬所患疾病相關知識,講解留置胃管的目的,告知所用胃管的結構特點及臨床應用的效果,消除患者對異物置入體內而產生的恐懼感,減輕其心理負擔。
2.2 胃管的選用
為區(qū)別于傳統(tǒng)胃管使用的臨床弊端,現將我院使用的鼻胃腸管與雙腔胃管的性能結構特點介紹如下,見表1。
表1 鼻胃腸管與雙腔胃管的性能結構
2.3 置管體會
2.3.1 鼻飼的患者選用鼻胃腸管
①鼻胃腸管在體內放置時間長,既減少了頻繁更換胃管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又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②鼻胃腸管管身柔軟,光滑,有較大的側孔,頂端采用直接熱封技術,對口腔及食道黏膜刺激性小,加之重力錘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置胃管后消化道出血、堵塞、脫管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也降低了患者及家人因為反復置管而產生的對治療及護理工作的不信任感。③導絲的使用增加了胃管的硬度,使護士置管過程更加簡便,提高了置管成功率。④X光顯影線,便于置管后定位。⑤多種管徑與長度規(guī)格,滿足不同患者需求。
2.3.2 胃腸減壓的患者選用雙腔胃管
雙腔胃管由主管腔和輔助管腔構成,中間隔膜隔開,在末端相通,接頭處分開。①雙腔胃管可有效降低使用墻壁吸引進行胃腸減壓過程中對胃黏膜的損傷。主管腔末端有多處側孔,不宜堵管。②如果胃腸減壓中引流液過于稠厚,致管腔堵塞,不需要重新置管,可通過輔助管腔進行減壓[1]。③主管腔和輔助管腔形成回路,灌注液和吸引在不同管腔中同時進行,不存在二次污染,洗胃效果好。④X光顯影線,便于置管后定位。⑤多種管徑與長度規(guī)格,滿足不同患者需求。
臨床護理工作中為患者留置胃管屬于一種有創(chuàng)操作,通過鼻胃腸管及雙腔胃管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由于傳統(tǒng)胃管的使用而導致的諸多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體現了人文護理,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確保了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
[1]王玉梅,周淳茜,楊素玲.雙腔胃管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5):333-334.
R473.5
:B
:1671-8194(2013)05-0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