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霞
(廣東省東源縣婦幼保健院,廣東 東源 517000)
50例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及治療體會
萬永霞
(廣東省東源縣婦幼保健院,廣東 東源 517000)
目的 總結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治體會,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方法 將到本院就治的經臨床病理學確診的 8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按隨機數字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 30 例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 50 例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 + 多潘立酮治療,觀察治療效果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 觀察組惡心、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P均 <0.0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P<0.01)。結論 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關鍵是根據幽門螺桿菌陽性檢驗、電子胃鏡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排除腫瘤、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病變,作出明確診斷。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聯合多潘立酮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顯著,臨床癥狀消失快,安全可靠,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治療
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發(fā)生在小兒身上的非器質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癥狀,約占小兒消化不良癥狀的20%-40%[1]。消化道不適癥狀一般持續(xù)時間較長,患兒因惡心、嘔吐、腹脹、噯氣等消化道不適癥狀反復發(fā)作而使生長發(fā)育及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本院采用幽門螺桿菌陽性檢驗、電子胃鏡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手段確診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并給予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聯合多潘立酮治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
80例研究對象均為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兒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常規(guī)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12歲,平均(6.2±1.2)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3±0.2)年。觀察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2~12歲,平均(6.1±1.3)歲;病程3個月~2.5年;平均(1.2±0.4)年。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不大(P>0.05),存在明顯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2]
反復性出現惡心、噯氣、腹脹、腹痛、胸骨后燒灼感、泛酸、嘔吐、易飽等消化不良癥狀,而且消化不良癥狀持續(xù)4周以上;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陽性;內鏡檢查排除腫瘤、胃黏膜糜爛、胃炎、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等病變;X線、B超檢查排除腸道、肝膽、胰腺等器質性病變;消化不良癥狀在排便后得不到緩解,排除腸易激綜合征。
1.3 治療方法
常規(guī)組30例根據臨床癥狀進行緩解胃腸痙攣、補液、止吐、糾正電解質紊亂、通便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50例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給予多潘立酮(生產商: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13196)餐前15min左右口服治療,0.3mg/(kg·次),3次/d。然后再給予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生產商:揚州一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232)治療。<4歲且體質量<20kg的患兒,半粒/次,2次/d;4~12歲且體質量<30kg的患兒,1粒/次,2次/d;>12且體質量>30kg的患兒1粒/次,3次/d,餐后口服;兩組均進行為期2周的治療。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治愈:腹脹、腹痛、食欲不振、嘔吐、惡心等臨床表現完全消失,且>3個月無復發(fā)。②好轉:上述臨床表現有所改善,生活飲食正常。③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不變化甚至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5.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兩組患者治療3~4d后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觀察組惡心、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χ—±s,d)
2.2 治療效果
治療2周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常規(guī)組為70.00%,觀察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組。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確,臨床普遍認為是飲食、心理、胃酸分泌、胃腸運動異常、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共同作用的結果。由于幼兒、兒童的胃腸功能尚未發(fā)育正常,功能性消化不良容易引起患兒胃腸功能紊亂,在餐后出現胃排空延遲,進而導致腹脹、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不適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3]。
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的關鍵在于將該病與其他器質性病變區(qū)別開來,這樣才能采取針對性治療方案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容易誤診為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胃炎、胃癌以及胃輕癱等器質性疾病,進行幽門螺桿菌陽性檢驗、內鏡檢查、X線片檢查以及B超檢查等容易將其他病變排除,為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提供依據。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藥物較多,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藥物、促胃動力藥、抗幽門螺桿菌藥等。由于小兒的胃腸功能發(fā)育未完善,所選用的藥物一方面能顯著緩解消化不良癥狀,另一方面對小兒胃腸道起到保護作用。多潘立酮是一種強效多巴胺受體拮抗劑,通過外周阻滯促進胃腸道張力及蠕動功能的恢復,促進胃排空,提高十二指腸及胃竇的運動能力,協調幽門、食管及食管下括約肌的收縮,促進食物消化[4]。此外,多潘立酮對多巴胺受體具有拮抗作用,發(fā)揮止吐、緩解惡心功能。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是一種助消化藥,其主要成分阿嗪米特是促膽汁分泌藥物,通過促進膽汁及膽汁有形成分的分泌,增強胰酶的活性,促進蛋白質、脂肪以及糖類的消化。同時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中的二甲硅油成分,其能使腸道黏液中氣泡表面的張力降低,緩解腹脹、腹痛癥狀[5]。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癥狀較多,單純使用一種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將促胃動力藥多潘立酮與助消化藥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聯合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能起到良好的協同作用,促進消化不良癥狀的消退。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多潘立酮聯合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00%,顯著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P<0.05),且各種消化不良消失時間也明顯短于常規(guī)治療組(P均<0.05)。
[1]聞春生,韓文.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臨床特點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36):4643-4644.
[2]方小燕,盧宏華.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診斷與治療[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0,14(10):102-103.
[3]梅建華,陳員梅,吳建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特點與治療[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33):68-69.
[4]朱巧女.多潘立酮聯合乳酶生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觀察[J].海峽藥學,2011,23(8):157-159.
[5]馮清 祥,李建 建.蒲 元 和胃膠 囊 聯 合 多潘立 酮 治 療小兒 功 能 性 消化不良療效觀察[J].首都醫(yī)藥,2011(24):31.
[6]尹金柱,曾育輝 ,潘 敏,等.160例消化 不良 患者癥狀 特點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25(14):2093-2095.
R725.7
:B
:1671-8194(2013)05-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