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2011年10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平日補充復合維生素的女性死亡率更高。數(shù)天后,克利夫蘭醫(yī)學中心的研究員發(fā)現(xiàn),食用維生素E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
服用維生素可能有害的結論并非新鮮出爐,此前,已有7項研究顯示維生素會增加患癌癥、心臟病以及減少壽命的風險。但在2012年,仍有超過一半的美國人在食用某種形式的維生素補充劑。
很少有人知道,公眾對維生素的信任可以追溯到一個人,他曾兩次獲諾貝爾獎,卻也糊涂得離譜,可以被稱為“世界頭號庸醫(yī)”。他便是全球知名的化學家萊納斯·鮑林。
頂尖科學家被假大師所騙
1931年,鮑林獲得朗米爾獎,并成為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最年輕的人。當時,年僅30歲的他還贏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而他的成就不僅局限在科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40年間,他都是全球知名的和平主義者,1962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是有史以來獨自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第一人。1961年,他登上《時代》年度人物的封面,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嚴謹?shù)墓ぷ骱拖冗M的研究原本能讓鮑林成為傳奇,但最終這一切都消失了。1966年3月是鮑林的人生轉(zhuǎn)折點。在紐約的一次演講中,65歲的他提到希望自己能再活25年,繼續(xù)閱讀各領域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在回加利福尼亞的旅途中,鮑林收到一封來自“生物化學家”歐文·斯通的信。歐文寫道,如果聽從他的建議每天攝入3000毫克維生素C,就不止能再活25年。這位自稱斯通博士的人在大學花了兩年學習化學,后來得到了洛杉磯一所未經(jīng)認可的函授學校的“博士學位”。
鮑林采納了斯通的建議?!拔腋械礁谢盍?、更健康,還增加了維生素C的攝入量,最終每天吃1.8萬毫克?!?/p>
從那時開始,人們記住鮑林的只有一件事:維生素C。
1970年,鮑林發(fā)表文章《維生素C與感冒》,力勸人們每天吃3000毫克維生素C。他的書迅速成為暢銷書,維生素C的銷量也因而成倍增加,藥店的貨供不應求。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約5000萬美國人聽從了鮑林的建議。
維生素是萬靈藥?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美國兒科學會、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等機構均不建議以補充維生素C作為預防或治療感冒的手段。盡管有多項研究證明他錯了,但鮑林拒絕相信,繼續(xù)在演講、文章和書中大力提倡維生素C。即便偶爾帶著感冒出現(xiàn)在媒體前,他也會說自己是過敏了。后來,鮑林提高了“賭注”——聲稱維生素不僅預防感冒,還能治愈癌癥。
憑借在媒體上的巨大影響力,1971年,鮑林宣布維生素C可以減少10%的癌癥死亡率。1977年,他又邁出一步:“我估計單獨使用維生素C就可以減少75%的死亡率,結合其他營養(yǎng)補充劑可以進一步減少。”后續(xù)的研究一直證明維生素C不能治療癌癥,但鮑林從不相信。
他宣稱,當維生素C和大劑量維生素A與維生素E以及硒、β胡蘿卜素一起服用,可以治療幾乎所有人類已知疾?。盒呐K病、精神病、肺炎、肝炎、口腔潰瘍、糖尿病、中風、燒傷、骨折、狂犬病、毒蛇咬傷……當艾滋病病毒侵入美國時,他說維生素可以治愈艾滋病。
1994年,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和芬蘭國家公共健康研究所合作,針對2.9萬患癌癥和心臟病風險較高的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和不服用任何營養(yǎng)劑的人相比,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的人更可能死于癌癥或者心臟病。
抗氧化劑悖論
人體產(chǎn)生的自由基具有氧化作用,可損傷細胞,飲食中富含抗氧化劑的人因此就更健康。那攝入維生素補充劑為什么有害呢?最可能的解釋是,盡管自由基傷害DNA、破壞細胞膜,但它不總是干壞事。人們需要自由基殺死細菌,并消除新出現(xiàn)的癌細胞。
而如果大量攝入抗氧化劑,自由基的產(chǎn)生和破壞間的平衡就被打破,從而使免疫系統(tǒng)殺死有害入侵者的能力下降。研究人員稱之為“抗氧化劑悖論”?,F(xiàn)有研究和數(shù)據(jù)明確表明,高劑量的維生素補充劑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癌癥的風險。因此,沒有一家對公眾健康負責的國家或國際機構推薦維生素補品。
1980年5月,鮑林在俄勒岡州立大學接受采訪時,對于高劑量維生素會致癌的說法,他的回答迅速而果斷:“不會!”然而7個月后,他的妻子死于胃癌;1994年,鮑林死于前列腺癌。
(摘自《世界博覽》2013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