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10月31日,歐洲精品戲劇《沃伊采克》,德國威斯巴登劇團的優(yōu)秀演員攜手中國演員在華彩歐羅巴自同臺獻藝。
《沃伊采克》是德國表現(xiàn)主義先驅作家畢希納的最后遺作,是他生前未完成的一部悲劇作品。這位享譽世界的德國“曹雪芹”被稱為德國現(xiàn)代戲劇的創(chuàng)始人、現(xiàn)實主義戲劇的先驅。雖然他的作品不多,但在德國戲劇史上卻占據有重要地位。為了紀念他而設立的“畢希納文學獎”是德國最著名的文學獎項。畢希納在19世紀后半期幾乎一直默默無聞。直至1913年10月17日畢希納百年誕辰之際,德國表現(xiàn)主義戲劇蓬勃興起,畢希納的劇本才開始上演,并被奉為表現(xiàn)主義戲劇的先驅。
《沃伊采克》在20世紀20年代,由音樂家阿爾班-貝爾格將《沃伊策克》改編成歌劇,在前蘇聯(lián)各地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從此以后,不少文學研究者對《沃伊策克》劇本的草稿進行各種考證和詮釋,因而此劇本迄今有若干不同的版本。本次德國威斯巴登劇團帶來的《沃伊采克》是中國翻譯大家舒昌善與歐洲戲劇巨匠畢希納穿越時空的攜手創(chuàng)作,也是特別為本屆“國際戲劇季”演出推出的全新翻譯版本,它是由國際劇協(xié)主席曼弗雷德-拜爾哈茨博士親自導演,威斯巴登劇團的實力派演員聯(lián)手中國的優(yōu)秀演員共同演繹的德國戲劇巨匠的傳世遺作。
《沃伊采克》根據真實的刑事案例改編,講述的是1821年的萊比錫城內,41歲的無業(yè)男子沃伊采克出于嫉妒,持刀殺死了他的情人。但是畢希納,這位來自黑森洲的劇作家和表現(xiàn)主義先驅,透過這起普通的兇殺案看到了社會中更深層次的問題。
他將沃伊采克塑造為一個社會的典型人物,代表那些被社會利用的厭世煩躁的人們,那些迷失生活的方向,缺乏歸屬感的人們。而沃伊采克的愛人瑪麗的背板,則徹底摧毀了他心靈最后的庇護所。畢希納在全劇中將主人公沃伊采克安排為一個十足的悲劇者,這也是歐洲戲劇里第一次將一位被壓迫者安排為悲劇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