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凱
【摘要】要切實搞好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它是落實體育課改目標的主渠道。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就要善于發(fā)現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體育教學思想方面,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以終身體育為導向,以“育人”為最終目標。
【關鍵詞】課改 體育健康 觀念
記得剛剛進行新課程標準培訓的時候,新的教育理念沖擊著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思路,給我們體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我深感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增強了課程改革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決心把握課改方向,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首位,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全身心投入到這次課程改革的教學研究領域,真正從思想上、行動上進行一次較大的革新突破。
1 領會課改精神,更新教學觀念
體育教學由于長期受過去教學模式的影響,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和能力培養(yǎng),限制了學生活動時間和空間,阻礙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正所謂“教者發(fā)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使學生對體育活動喪失興趣,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和想象能力的發(fā)展。新課改確立了嶄新的教育觀念,既為我校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又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新的課程理念,并且學好、用好課標,研究教材,發(fā)掘教材的內涵,轉變教法,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差異性,不斷進取,才能取得成功。
重視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實現學生人人享有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在體育新課程標準與教材方面,要從育人角度創(chuàng)造地挖掘教材中的多種教育因素,促進學生的道德形成、社會化及個性化的發(fā)展;在教學方法上,更重視學生學法的研究與設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強調師生、學生間的平等對話交流。共同參與體育活動,形成對體育的感悟和共鳴,教師及時抓住各種教學時機,創(chuàng)造不斷變化的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體驗式、探究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持續(xù)、積極、主動地感受。教師應不斷反思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主張,堅持以人為本,著眼全面提高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生活、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 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教學質量的關鍵
體育教學將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開放教學模式轉變;從注重知識技能教育向全面的綜合性的素質教育轉變,從學校體育向終身體育轉變。可見,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首先,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的先行者。學習,一方面在于了解新知識,掌握新信息,新技術,把握時代的脈搏,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則在于深刻地體味學習的艱辛,尋求求知的門徑,探索學習的規(guī)律,以便結合自身的經驗,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有效的身體練習的手段和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良好的體育精神及品質。
其次,教師要成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教師總是以高人一等的身份向學生發(fā)號施令,實施管教式和僵化式的灌注方法,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者和知識的容器?,F代教育要求體育教師成為組織者和引導的角色。因為,讓學生在學習中盡可能地表現出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體育教師必須要積極的組織和引導。
再次,教師要成為創(chuàng)新者。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首先就必須是一個創(chuàng)新者,采用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加大改革的力度,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終身受益,成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建設者。
3 進新課堂、探究新方法
新教材把“學生主動,健康發(fā)展”作為課程的出發(fā)點,體現在教學中,清楚的說明了,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構建新型課堂。充分發(fā)揮教師,學生雙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從而保證大多數學生能夠完成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我重點對體育課堂中的開始部分、授課過程、課的結束部分進行了實驗。
(1)開始部分。在隊形上,因課而異,采用散點,圓形等多種形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師生關系。而在熱身上,更是下了一番功夫。同樣根據課的內容來決定,或是跟音樂做一組健身操,跳一段熱身舞,或是做一個熱身游戲等。如此營造出了和諧、愉快、文明的學習氣氛,既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喜歡體育課的情感。
(2)在整節(jié)課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共同學習。新的課堂組織形式是“圍繞學生轉”,以學生實踐為主,師生互動。例如:在發(fā)展投擲能力《壘球》一課中,教師把球交給學生,由學生做主尋找各種方法體會握、投等感覺,然后融入游戲中。這些游戲以學生為主貼近生活。在熟悉球性后,教師馬上送上“打靶”、“打地滾球”等多種口味的新游戲,這些游戲適合不同學生身體的需要,學生們積極參與,既玩的開心又得到了鍛煉。同時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自我志趣”的空間。
(3)在課的結束部分,我采用了多種方式方法。如:游戲、放松舞、放松操、提問、意念放松等,學生能夠徹底融入放松的狀態(tài),從而體會了運動的另一種美。
整個課堂在輕松有序中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都得以大大的改變。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練習,為學生打造了一片自由鍛煉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體驗了體育的學習和成功的目標。
以上只是我對課程標準、課程改革的一些膚淺認識和初步實踐,而且是剛剛邁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還很漫長,而且將充滿著艱辛和苦澀,伴隨著挫折和失敗?!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堅信: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同行的協(xié)作、資源信息的共享,我們的課改一定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