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
語文實際應用和語言積累是人們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見積累是運用的基礎。新課標也明確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所以只有注重平時的語文積累,才能厚積薄發(fā),讓所積累的知識在運用中得到鞏固和深化,演繹出其表情達意的生命力和價值。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積累,并加強學生語文實際應用呢?我的看法是:
1.引導學生注意課堂積累語言
在課堂上,教師應注意發(fā)現(xiàn)、挖掘教材中能給學生語文實際應用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文實際應用中,積累語言。課堂上多給學生提供語言實際應用的機會,其形式要豐富多樣,貼近教材實際,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如教《談禮貌》這篇課文,我?guī)е碌慕虒W理念進行新的教學設計,課堂上還給學生語言實際應用的權(quán)利。我檢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及人物特點的認識情況,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這樣的:找出描寫牛皋的詞語,從中你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學生找到了牛皋的動作是"在馬上吼道",語言是"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兒去?"學生們說:沖人吼不好,稱人"呔"更不妥。有的說:我在電視里看到兩軍交戰(zhàn),會對敵人說:呔,來將通名!有的說:我聽評書中會對下人說:呔,你這個狗奴才!由此得出結(jié)論:牛皋是個粗魯無禮的人,難怪老人生他的氣。那么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詢問呢?小邵說:我問路會學岳飛。我會讓爸爸把車停下,開門走到路邊干活的人身邊,用上"請問"這個詞。于是大家紛紛說,還可以用"打擾一下""勞駕您告訴我""麻煩您能告訴我嗎"……
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要把理解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在實踐中加強理解,形成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盡快地從分析講解課文的圈子中走出來,在課堂上多給學生提供語言實際應用的機會,其形式要豐富多樣,貼近教材實際,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指導學生注重課外積累知識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積累語言,還要在廣泛課外閱讀中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激勵學生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地閱讀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讀物,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本人具體是這樣做的:
一加強對課內(nèi)外優(yōu)美句子的積累。是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向?qū)W生推薦一些好的、適合學生的課外書籍。課外有很多好的雜志,如《讀者》、《意林》等有很多短小精悍且蘊含深刻的文章,值得背誦摘抄。同時注重于課文相關(guān)內(nèi)容文章的推薦。如學過一組關(guān)于歷史人物的課程,我就推薦《上下五千年》;學過了《海倫凱勒》,就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過以后,每周摘抄一段百字左右的名家散文片段,爭取熟讀成誦。
二是注重詩歌的積累。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語文教學的詩意創(chuàng)設絕不能離開誦讀與欣賞詩歌。誦讀經(jīng)典詩歌,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我讓學生每天利用閑暇時間背背古詩,并盡力運用到生活實際及文章中去;每周讀一首現(xiàn)代著名詩人的詩作, 感悟詩作的情感內(nèi)涵。
當我讀到小付用比較方法描述一朵花的句子:"我想上帝花園中的日光蘭,也不過如此吧。"我就知道,她讀過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當我初春時節(jié)在教室門口感嘆:啊呀,今天的風不刺骨了。小徐蹦過來一句:"吹面不寒楊柳風??!",我開心:詩的語言,已經(jīng)轉(zhuǎn)化成她的語言了;當我批閱作文,讀到小徐筆下的蘇梅島賓館"遠處的大海忽隱忽現(xiàn),屋里屋外到處彌漫著花香,我馬上想起了海子說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欣慰,又一代人記住了海子……
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他們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肯定。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我讓他們讀或講自己準備的詩歌、故事、散文,給了他們展現(xiàn)才華的舞臺。讓課外積累成為學生的習慣,一定會使學生受益終生。
總之,學生積累語言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語文教師應從各種渠道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努力構(gòu)建開放式的語文教學模式,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才能使他們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堅持不懈勤加積累,厚積薄發(fā),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一定能得到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