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應該體現啟蒙性、基礎性。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huán)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在化學課程中如何體現這一點,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體現這一點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至關重要的。
1.教師該如何教?在課堂上關注什么?教學的重點是學科還是人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是傳授知識,主要精力放在了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過分關注學科,把生動的、復雜的教學活動囿于固定、狹窄的認知主義的框框中,只注重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而不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正如蘇聯(lián)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指出的:"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給積極情感的食糧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我們的課堂是沉悶的,學生在課堂上是愁眉苦臉、冷漠呆滯的,學習化學知識的時間越長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越消極,學習的信心越弱。
在傳統(tǒng)的化學課的教學中,剛開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濃的,有許多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但我們老師卻只按照教材的內容,大綱的要求,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教學活動,考試要考的就講,不考的就一帶而過甚至不講,根本不管學生的感受、情緒。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背,有很多題目要學生做,采取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大量采用題海戰(zhàn)術,把學生變成了解題的工具,考試的機器。這就導致了學生能解很多的題目卻無法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導致了很多學生產生一種疑問:學化學有什么用?在加上一些學生對知識掌握不好,不會解題,對學習化學的興趣越來越淡,信心越來越弱,使他們的成績越來越差,最終對化學采取了放棄的態(tài)度。據粗略統(tǒng)計,課改以前的教材,從緒言課開始到第八章,對化學課一直有興趣的學生比例是比較低的,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學習時間的推延而減弱。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知者。"因此,在進入新課程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該象過去那樣給學生逐一地講授化學知識,而應該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利用實驗教材,使學生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化學知識。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該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2.學生該如何學?在課堂上學什么?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的接受,整天處于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于所學的內容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們的學習只是完成任務,不是"我要學",而是老師、家長"要我學",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處理好學生的接受學習和發(fā)現學習的關系,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鼓勵學生難倒老師。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決不是一、兩節(jié)課能夠作到的,需要師生雙方長期、共同的努力。剛開始時,教師講述的時間可以多一些,這時的重點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課本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使學生意識到生活與化學聯(lián)系得是如此的緊密,想學習化學。這時組織學生進行幾個簡單的實踐與探究,鼓勵他們大膽提問,指導查閱資料,初步建立學習化學應該以科學探究為手段的思想。隨著學習的深入,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時間應該越來越少,留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時間要越來越多,這時的課堂是學生的,他們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從講述者變成了傾聽者,這時的學生非?;钴S,學習非常主動,他們會爭先講述自己的發(fā)現,提出自己的疑問,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整個學習過程應該是輕松的、愉快的,學習的興趣并沒有隨著學習時間的延長、學習難度的加大而減弱。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也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會自己意識到學習的責任,會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這時學生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學習。
總之,作為教師,應該意識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應該體現化學教育的啟蒙性和基礎性,在課堂教學中轉變觀念,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化學、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使他們從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要盡可能地給予學生體驗探究的機會,在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