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陽
(宿州學(xué)院 化學(xué)與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安徽 宿州234000)
外源激素SA對大蒜受Cu2+、Zn2+脅迫的影響
劉小陽
(宿州學(xué)院 化學(xué)與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安徽 宿州234000)
以大蒜為材料,研究外施SA對大蒜受Cu2+、Zn2+脅迫的影響。研究中,采用常規(guī)測量方法測量形態(tài)性狀,采用經(jīng)典的愈創(chuàng)木酚法測定POD活性,采用分光光度計法。結(jié)果表明:(1)大蒜在受Cu2+、Zn2+脅迫時,外施適量的SA可以緩解脅迫,改善生長性狀。(2)大蒜在受Cu2+、Zn2+脅迫時,外施適量的SA可以改善生理活性,如葉綠素的含量提高,光合性能得到改善;體內(nèi)POD活性明顯增強,可提高大蒜的抗逆性,且脅迫赿重,POD活性赿高。
SA,大蒜,Cu2+脅迫;Zn2+脅迫;形態(tài)性狀;葉綠素含量;POD活性
水楊酸(salicylic acid,簡稱SA)作為植物體內(nèi)的內(nèi)源信號物質(zhì)和激素,已受到植物生理學(xué)界的關(guān)注。已有研究表明,SA及其類似物能誘導(dǎo)植物產(chǎn)生抗病性[1]、抗鹽性[2]、抗寒性[3]和抗熱性[4]及減少重金屬對細胞膜的傷害[5]等,說明SA能夠緩解植物的逆境脅迫,提高植物的抗性。本文以大蒜以材料,對其進行Cu2+、Zn2+脅迫,并施以外源SA,研究大蒜的形態(tài)和生理變化,以進一步探討水楊酸在植物抗逆性誘導(dǎo)方面的作用機制。
1.1 實驗材料
大蒜(llium sativum L.)購于宿州市南關(guān)菜市場。挑選大小均勻、健壯無損傷的蒜瓣為實驗材料,大蒜剝除外部的膜質(zhì)鱗片,洗凈、晾干備用。
1.2 實驗儀器
電子天平、離心機、751紫外分光光度計、磁力攪拌器、剪刀、研缽、移液管、刻度尺、容量瓶。
1.3 試劑
CuSO4·5H2O、ZnSO4·7H2O、水楊酸、丙酮、CaCO3、石 英 砂 、 愈 創(chuàng) 木 酚 、H2O2、KH2PO4、NaH2PO4、Na2HPO4。
1.4 實驗設(shè)計
挑選大小均勻、健康的大蒜鱗莖(蒜瓣),插入細沙中,施加自來水,每日自然光照10 h。待出苗長至約5 cm高,挑選長勢相同的大蒜幼苗,分置于塑料盆中,每盆10株,用細沙固定其根部。
施液情況:根據(jù)塑料盆中的沙重以及國家規(guī)定的重金屬污染指標(biāo),配置3種不同濃度不同的Cu2+、Zn2+溶液和SA溶液,對大蒜幼苗做如下五組不同的處理:
處理一:加入不同濃度的 Cu2+(濃度分別為30mg/kg,150mg/kg,300mg/kg)溶液;
處理二:加入不同濃度的Zn2+(濃度分別為80mg/kg,200mg/kg,400mg/kg)溶液;
處理三:加入不同濃度的 Cu2+(濃度分別為30mg/kg,150mg/kg,300mg/kg)溶液和不同濃度的SA(濃度為2ug/kg,20ug/kg,200ug/kg)溶液;
處理四:加入不同濃度的 Zn2+(濃度分別為80mg/kg,200mg/kg,400mg/kg)溶液和不同濃度的SA(濃度為2ug/kg,20ug/kg,200ug/kg)溶液;
處理五:加入不同濃度的SA(濃度分別為2ug/ kg,20ug/kg,200ug/kg)溶液。
采用根施技術(shù),分別處理大蒜幼苗,空白植株施等量蒸餾水。每組除所施加的培養(yǎng)
液的組成不同外,培養(yǎng)液的體積及其他栽培情況完全相同,每日自然光照10h。適時補充營養(yǎng)液。
培養(yǎng)12d后,取大蒜的植株做形態(tài)指標(biāo)測定,取大蒜的葉或根用自來水、蒸餾水洗凈晾干后做生理指標(biāo)的測定。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Excel軟件完成。
1.5 測定方法
1.5.1 形態(tài)指標(biāo)的測定 將大蒜小心取出后,先用自來水漂洗,然后用去離子水洗滌3次,濾紙吸干表面水分后測量株高和根長,觀察葉片和根的顏色;置于85℃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用電子天平精密稱取大蒜的干重。另外在培養(yǎng)期間,每天觀察并記錄葉片的顏色變化。
1.5.2 生理指標(biāo)的測定
1.5.2.1 POD活性的測定 POD活性的測定采用經(jīng)典的愈創(chuàng)木酚法[6]。用KH2PO4提取大蒜葉片中的過氧化物酶,加入愈創(chuàng)木酚和過氧化氫混合液,于分光光度計470nm波長下測量OD值,每隔1min讀數(shù)一次。每分鐘OD值變化大小表示酶活性大小,即以ΔOD470/min·g鮮重表示。
1.5.2.2 葉綠素含量
葉綠素含量采用分光光度計法[7]。取新鮮葉片,稱取0.5 g放入研缽中加純丙酮5mL,少許CaCO3和石英砂,研磨成勻漿,再加5mL 80%丙酮洗滌研缽,一并轉(zhuǎn)入離心管,離心后棄沉淀,上清夜用80%丙酮定容至20 mL。取上述色素提取液1 mL,加80%丙酮4mL稀釋后轉(zhuǎn)入比色杯中,以80%丙酮為對照,分別測定663 nm、645 nm處的光密度值。按下式分別計算葉綠素a、葉綠素b和葉綠素a+葉綠素b的含量:
Ca=12.7 OD663-2.69 OD645
Cb=22.9 OD645-4.68 OD663
CT=Ca+C b=8.02 OD663+20.21 OD645
再根據(jù)稀釋倍數(shù)分別計算每克鮮重葉片中色素的含量,即:
葉綠素含量=5·0.02L·C/0.5g=0.2mg/g鮮重。
2.1 水楊酸對大蒜受脅迫Cu2+、Zn2+時生長的影響
從表1中可以看出,外施Cu2+高于150mg/kg、Zn2+高于80mg/kg時,大蒜生長受到脅迫,株高、根長和干重明顯小于對照組。施加外源SA,當(dāng)濃度達到20ug/kg時,性狀得到改善,即株高、根長和干重明顯大于受脅迫組,但仍低于對照組。但當(dāng)施加的外源SA達到200ug/kg時,性狀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有脅迫加重之趨勢。
2.2 SA處理對大蒜生理特性的影響
2.2.1 對大蒜POD活性的影響 POD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zhì),廣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細胞防止活性氧傷害的三大保護酶之一[8]。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在不外加SA的情況下,Cu2+、Zn2+對POD活性有明顯的影響,表現(xiàn)為隨著Cu2+、Zn2+濃度的升高,POD活性增強,其中Cu2+濃度升高,POD活性提高比Zn2+明顯快。
表1 不同濃度的水楊酸對大蒜受銅、鋅脅迫時生長的影響
外加SA對POD活性均有一定的影響。在只外加SA,而不加Cu2+、Zn2+的情況下,SA對POD活性的影響不明顯,SA濃度在2ug/kg、20ug/kg時與空白對照基本相等,在200ug/kg時略有增強。在同時加SA和Cu2+的情況下,與只加同等Cu2+相比,SA濃度為20ug/kg時可以明顯增強POD的活性,并隨Cu2+濃度和SA濃度的升高而增強;在同時加SA和Zn2+的情況下,與只加同等Zn2+相比,Zn2+濃度低時SA對POD活性的影響不明顯,而Zn濃度達到400ug/kg時比較明顯,此時隨著SA濃度升高,POD活性增強,其中SA濃度為200ug/kg時POD活性達最高。
圖1 水楊酸對Cu2+脅迫下大蒜POD活性的影響
圖2 水楊酸對Zn2+脅迫下大蒜POD活性的影響
2.2.2 對大蒜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從圖3和圖4可以看出,在不外加SA的情況下,施加Cu2+、Zn2+對葉綠素含量有明顯影響,表現(xiàn)為低濃度可以提高葉綠素的含量,高濃度降低葉綠素的含量。其中當(dāng)Cu2+濃度小于150mg/kg時,可以提高葉綠素的含量,大于150mg/kg則降低葉綠素含量;當(dāng)Zn2+濃度小于80mg/kg時,可以提高葉綠素的含量,大于80mg/kg則降低葉綠素的含量。
外加SA對葉綠素含量均有一定的影響。在只外加SA,而不加Cu2+、Zn2+的情況下,表現(xiàn)為SA在2ug/kg和20ug/kg時與空白對照相比,分別將葉綠素含量提高了1.32倍和 1.58倍;而在200ug/kg時,葉綠素含量與空白對照相比卻略有降低,是空白對照的98%。在同時加SA和Cu2+、Zn2+的情況下,與只加同等Cu2+、Zn2+相比,低濃度SA可以提高葉綠素的含量,而高濃度SA降低葉綠素的含量,其中以20ug/kg提高葉綠素含量最明顯。
圖3 水楊酸對Cu2+脅迫下大蒜總?cè)~綠素的影響
圖4 水楊酸對Zn2+脅迫下大蒜總?cè)~綠素的影響
上述實驗結(jié)果表明:
(1)外施適量的SA(20ug/kg)可以緩解金屬Cu2+、Zn2+對大蒜生長的脅迫,改善生長性狀。
(2)不同金屬離子對大蒜產(chǎn)生脅迫的濃度不同,Cu2+為150mg/kg,Zn2+為80mg/kg。
(3)外施適量的SA可以改善植物受金屬Cu2+、Zn2+脅迫時的生理特性,大蒜幼苗在Cu2+、Zn2+脅迫下,外施20ug/kg濃度的SA,葉綠素的含量提高,光合性能得到改善。
4)外施適量的SA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在大蒜受Cu2+、Zn2+脅迫時,外施SA達到20ug/kg時,植物體內(nèi)POD活性明顯增強;同時隨Cu2+、Zn2+濃度的提高,POD活性也隨之增強,其中SA濃度在200ug/kg時,其活性達到最高。說明SA可提高大蒜的抗逆性,且脅迫赿重,SA活性赿高[9]。
[1]湯曉莉,薛紅芬,鄧國賓,等.水楊酸誘導(dǎo)馬鈴薯瘡痂病抗性的生理機制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xué)報,2010,23(6):1851-1854.
[2]王利軍,占吉成,黃衛(wèi)東.水楊酸與植物抗逆性[J].植物生理學(xué)通訊,2002,38(6):619-622.
[3]Al-Hakimi AM,Hamada AM.Counteraction of salinity stress on wheat plants by grain soaking in ascorbic acid,thiamin or sodium salicylate[J].Biol.Plant,2001,44:253-261.
[4]Janda T,Szalai G,Tari I,et al.Hydroponic treatment with salicylic acid decreases the effects of chilling injury in maize(Zeamay L.)plants[J].Planta,1999,208:175-180.
[5]Monika N,Tibor J,Eszter H,et al.Exogenous salicylic acid increases polyamine content but decrease drought tolerance in maize [J].Plant Science,2002,162:569-574.
[6]Ho-Min K,Mikal E S.Chilling tolerance of maize,cucumber and rice seedling leaves and roots are differentially affected by salicylic acid[J].Physiologia Plantarum,2002,115:571-576.
[7]張志良,瞿偉菁.植物生理學(xué)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馬文麗,王轉(zhuǎn)花.鉛脅迫對烏麥及普通小麥抗氧化酶的影響[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4,32(2):8-12.
[9]張芬琴,李曉利,馬斌山,等.水楊酸對鎘脅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6,45(5):567-56.
[責(zé)任編輯:錢立武]
Q946
A
1674-1104(2013)06-0053-03
2013-09-21
宿州學(xué)院教授(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2012jb03)。
劉小陽(1963-),男,安徽懷寧人,宿州學(xué)院化學(xué)與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抗逆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