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毳 劉聰
腦肭肽(BNP)是反應(yīng)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敏感指標, 本質(zhì)上是一種心臟神經(jīng)激素, 在血容量增加和壓力超負荷的情況下反應(yīng)性地從心室合成和分泌, 對心衰的診斷、預(yù)后評估及療效評定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本研究旨在觀察氟伐他汀對慢性心衰患者血清BNP水平和左室收縮功能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CHF患者100例, 年齡 41~75歲, 心功能NYHA分級Ⅱ~Ⅳ級, 男 58例, 女 42例。隨機雙盲法分為 2組:對照組 48例, 其中男 22例, 女 26例, 年齡(62.3 ±10.9)歲, 病程 (7.5 ±2.6)年;治療組 52 例 , 男 34 例 , 女 18 例 , 年齡 (63.1±11.7)歲, 病程 (7.7 ±2.4)年。2組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洋地黃(地高辛片, 0.25mg/d)、利尿劑(呋塞米片, 視體液潴留情況調(diào)整劑量)、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常規(guī)治療;氟伐他汀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氟伐他汀 (來適可, 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 )40mg,1次/d, 口服。兩組療程均為 1年。所有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心臟彩超檢查檢測左室射血分數(shù) (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 (LVEDd), 測定血漿BNP水平。治療過程中觀察不良反應(yīng)。
1.3 心功能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jù)《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 》, 判定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 心功能進步2級或心功能達到I級;有效:癥狀、體征有所改善, 心功能進步1級;無效:心功能無明顯變化或加重或死亡。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應(yīng)用 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 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療效的比較 治療后, 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檢測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 兩組間各項檢測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 >0.05)。治療后,兩組LVEDd及血漿BNP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P<0.01), LVEF 均顯著提高 (P<0.05), 且治療組的 LVEDd、LVEF及血漿BNP水平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yīng) 在服藥期間, 對照組 2例腹部不適;治療組有 2例腹部不適, 1例食欲減退。均不影響服藥。
表1 兩組心功能療效的比較[n,(%)]
表2 兩組 LVEDd、LVEF及血漿BNP水平的比較()
表2 兩組 LVEDd、LVEF及血漿BNP水平的比較()
注 :與治療前比較 , ▲P<0.05, ▲▲P<0.01;與對照組比較 , *P<0.05
2001年歐洲心臟病協(xié)會[2]已將血清 BNP水平作為一個診斷心力衰竭的必要的客觀指標。Maisel[3]等證實, 以BNP≥100 pg/ml作為判斷心力衰竭的標準, 其敏感性為90%, 特異性為 76%, 準確率達 83.4% ;以 BNP <50 pg/ml作為排除心力衰竭的標準, 其陰性預(yù)測值為 96%。BNP還可作為治療的隨訪指標, Kawai K等證實 BNP水平與治療前后的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 (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 (LVEF)均明顯相關(guān), CHF患者有效治療后血漿BNP水平顯著下降[4]。
Go AS等發(fā)現(xiàn), 除調(diào)節(jié)血脂作用外, 他汀類藥物還具有心血管系統(tǒng)的多效性作用:可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 減少體內(nèi)氧自由基的生成, 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 具有抗氧化應(yīng)激作用, 減少其對心肌細胞的損傷;可降低CHF患者血清中的細胞炎性因子, 可減輕心肌及間質(zhì)纖維化, 從而逆轉(zhuǎn)心室重構(gòu)等[5]。他汀類藥物還可降低交感神經(jīng)活性及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6]。因此, 他汀類藥物具有直接的保護血管及心肌的作用, 能改善預(yù)后。
本研究顯示, 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聯(lián)用氟伐他汀, 1年后患者血清BNP水平顯著降低, 心功能及心肌重構(gòu)得到顯著改善, 表明他汀類藥物可以進一步提高慢性心衰的療效, 對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延緩心力衰竭的進展有積極作用。本實驗中僅有3例患者出現(xiàn)輕微消化道反應(yīng), 證實他汀類藥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1]王春彬, 王偉.B型腦肭肽與不同病因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心血管病學(xué)進展, 2008, 29(3):458-461.
[2]RemmeW J, Swedberg K.Task Force for th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Eur Heart J, 2001, 22(17):1527-1560.
[3]MaiselA S, Krishnaswamy P, Nowak RM, et al.Rapid measurement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emergency diagnosis of heart failure.N Engl J Med, 2002, 347(3):161-167.
[4]Kawai K, Hata K, Takaoka H, et al.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novel therapeutic indicator in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uring beta-blocker therapy:a potential of hormone-guided treatment.Am HeartJ, 2001, 141(6):925-932.
[5]Go AS, Lee WY, Yang J, et al.Statin therapy and risks for death and hospitaliz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AMA, 2006, 296(17):2105-2111.
[6]Plaquett RU, Cornish KG, Zucker IH, et al.Statin theraqy restores sympathovagal balance in experimental heart failue.J Appl Physiol,2003, 95(2):7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