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Insight
人事∣ Personnel
2011年底的高校領導更換潮之后,2013年又出現(xiàn)許多新面孔。對知名高校的領導任命仍是“學者型”和“官員型”的相互交雜,并且“交流任職”的思路明顯。
原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校長喬建永,已出任北京郵電大學校長。他曾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月12日開始擔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的徐飛,即是西南交通大學的管理工程專業(yè)博士研究生,之前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2012年底,教育部也曾公開選拔北京科技大學等三所直屬高校校長,3名候選人皆是有留學經歷的博士研究生、教授。
在今年3月到4月的高校任命中,教育部官員仍是“知名高校黨委書記的搖籃”。曾經的教育部發(fā)展規(guī)劃司司長韓進,在湖北省黃岡市、鄂州市主政之后,現(xiàn)在已經是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原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靳諾,新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曾任教育部人事司司長的姜沛民,7月已是中國農業(yè)大學黨委書記。
除了行政和教育的關系,避免高校腐敗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今年4月底開始,四川護理職業(yè)學院院長、四川理工學院院長和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校長皆因涉嫌嚴重違紀被紀檢部門調查?;I域的高校腐敗案頻發(fā)。
高層∣ High Level
習近平
習近平近日在哈薩克斯坦演講時表示,中國明確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拔覀兗纫G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fā)展?!?/p>
李克強
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談到,要使就業(yè)人員轉變就業(yè)觀念。 “獲得理想的職業(yè)、走到高的崗位往往也是從低層做起的。” “在幾十年前我就是農民。當年我當農民的經歷對我今天擔任總理的職務受益匪淺。我也相信,這個會場建筑中心的管理者,如果他有‘刷馬桶的經歷,會把這個建筑群管理得更好?!?/p>
劉云山
劉云山近日表示,在黨內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讓不同的意見相互交鋒,有利于從原則上分清是非、從思想深處形成共識,從而形成同心同德推進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力量。無論“一言堂”、“家長制”,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都不是真正的民主,也不是真正的團結,而是缺乏黨性原則的表現(xiàn),最終只會讓我們消解奮進的銳氣、喪失創(chuàng)新的勇氣。
政情∣ Political
最高法和最高檢近日聯(lián)合公布《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明確規(guī)定網絡誹謗信息被轉發(fā)500次以上,將被追究刑事責任;而“網絡反腐”中的發(fā)帖人,如果沒有誹謗的故意,將免責。此外,有償刪帖或明知是虛假信息仍有償發(fā)帖的單位和個人,也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北京青年報》報道,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蘋果客戶端上推出APP的部委僅5家,且大多提供的內容和服務比較有限。國家統(tǒng)計局的APP保持了高頻率更新,但國新辦APP只有iPad版沒有手機版,內容已有很長時間未更新。分析稱,政府機構的APP遠比商業(yè)網站的信息開發(fā)要少得多,用戶體驗也差很多。據悉,美國政府門戶網站可以提供252個應用程序。
最高檢近日發(fā)文強調,要注重證據的綜合審查和運用,對于只有犯罪嫌疑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得認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對于命案等重大案件,應當強化對實物證據和刑事科學技術鑒定意見的審查運用,對其中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必須堅持最嚴格的證據標準;認真調查核實犯罪嫌疑人無罪和罪輕的辯解,對前后供述出現(xiàn)反復的原因必須審查。
輿情∣Public Sentiment
沒有實名認證,沒有個人介紹,沒有真名ID,但卻在微博上擁有1767萬粉絲—比荷蘭的全國人口還多。她發(fā)了僅僅16個字加一個表情,宣布了一條私人消息,就被轉發(fā)了77萬余次,評論49萬余條,被稱作“地震級”。
她是“天后”王菲。她離婚的同一日,一個“大V”被刑拘。有人恨恨地認為,王菲這條“不合時宜”的微博吸走了太多的網民注意力,讓更有“利害關系”的消息被湮沒。但馬上有人反駁道,關心娛樂的社會才正常,過分熱議時政是畸形表現(xiàn)。當然也有人調侃說,娛樂明星才是真正的意見領袖。
但大多數娛樂明星的大多數微博,并不談國事。網民們關注她們,也不是為了關心國事?;蛟S正是因為這種“漠然”,她們才能夠讓影響力悍然發(fā)動,卻不受忌憚?!覀冃枰?,是抒發(fā)個人情緒、展現(xiàn)個人悲歡的“大V”,還是“像皇帝批閱奏折”那般評議國事的那一個?或許都需要。
完全沒有輿論領袖,是件很可怕的事。這意味著你要與民眾談判時,得向著碎片化的個人一個一個去解釋,或者僅靠自身的公信力。輿論領袖可以參與理性談判、說服領袖就說服了粉絲,但一片散沙的民眾卻鮮少能夠在群體活動中具有卓越的理性,領袖的“閥門作用”喪失。但輿論領袖和超級輿論領袖又是兩碼事。粉絲到了一定規(guī)模,量變可能引起質變,這或許正是一些人不愿看到的。
反過來想,我們又真的需要 “大V”嗎?傳播資源和網民注意力全被“大V”影響,網民追捧“大V”、對其寄予厚望,希望“大V”能仗義執(zhí)言。正是在網民遴選的過程中,一部分原本不那么有名望的人脫穎而出。
“大V”的影響力一直以來就是網民賦予的。網民能夠捧出這個“大V”,就能夠捧出另一個替代者—前提是網民需要。只要網民這片源頭還在,“大V”后繼者就必然會出現(xiàn)。既然在微博打拐中崛起了薛蠻子,就很可能有新的輿論領袖在“薛蠻子被刑拘”事件中崛起。如今,有許多人對于“大V”的遭遇和言論環(huán)境較為悲觀,實際上這幾乎是必然會經歷的一段時期。
有更加重要的一點,需要我們明白。一堆渴望被拯救的人,最好首先具有獨立的人格與判斷能力,緊握自己的權利,而不是捧出一個皇帝之后,再捧出另一個,滿足于不同皇帝之間的進步。奴性不再,皇帝就不再。 (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