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黃林君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機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由免疫反應介導的慢性肝細胞損傷?;颊唧w內長期有病毒活躍復制,最終導致肝硬化。對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最為關鍵,可以延緩疾病進展,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1]。在臨床工作中,筆者將阿德福韋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應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四川省仁壽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CHB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與排除標準:(1)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分會和感染病分會制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診斷標準[2];(2)HBV-DNA呈陽性;(3)近3 個月內未使用過免疫調節(jié)劑和抗病毒藥物;(4)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惡性腫瘤及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其他肝炎病毒重疊感染及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排除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所有患者均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共納入研究對象86 例(男50 例,女36 例),年齡42~71歲,平均(56.0±9.4)歲。根據病程0.5~7.0年,平均(2.6±1.1)年,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3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保肝治療(常用的藥物有甘利欣、古拉定),及并發(fā)癥的處理,對癥補充白蛋白。連續(xù)24 周,其后繼續(xù)服用藥物治療。
1.2.2 觀察組 給予阿德福韋酯片(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10 mg/片),10 mg,口服,1 次/d;拉米夫定(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0.1 g/片)100 mg口服,1 次/d。連續(xù)24 周,其后繼續(xù)服用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后分別觀察:(1)肝功能: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采用美國Abbott公司的Aerose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測;(2)HBV-DNA定量:采用Roche Light Cycler熒光定量PCR分析儀檢測HBV-DNA(試劑購自上海申友生物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操作;(3)對療效及不良反應進行評價。
1.4 療效評定標準 (1)基本治愈:臨床自覺癥狀消失,肝功能檢查正常,病毒復制標志消失;(2)好轉:主要癥狀消失,肝功能檢查正常或稍微異常,病毒復制標志基本消失;(3)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及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研究過程中,兩組均無死亡患者。將基本治愈、好轉計入總有效率。觀察組:基本治愈13 例,好轉26 例,無效4 例,總有效率90.70%;對照組:基本治愈8 例,好轉26 例,無效9 例,總有效率79.07%。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P<0.05)。
2.2 實驗室指標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實驗室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實驗室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差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或P<0.01);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或P<0.01),見表1。
2.3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1 例患者出現較輕微潮熱癥狀;1 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一過性惡心、(胃腸)脹氣;1例患者出現輕微心悸,未予特殊處理,自行緩解。對照組1 例患者服藥早期出現輕微惡心,無嘔吐;1 例患者出現輕微胃脘不適,未影響繼續(xù)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心肌酶、肝腎功能、血糖指標均未見明顯變化,未見明顯電解質紊亂。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6.98%和4.6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72,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實驗室指標比較(n,%)
研究表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的發(fā)展與預后與HBV復制聯系緊密,血清和肝組織中可檢測到HBV-DNA,對乙肝肝硬化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一般認為,對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只要有HBV復制則應盡早開始抗病毒治療,無需考慮HBV-DNA和(或)ALT的臨床限制。
在抗病毒藥物選擇方面,一般認為核苷類優(yōu)于干擾素,需要快速抑制病毒,并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較低的耐藥性[3]。目前,國內批準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等。本研究中,觀察組選用的LAM、ADV即為此類藥物,它們能較快速抑制HBV復制,降低HBV-DNA載量,顯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臨床癥狀、延緩生存時間、延緩肝移植手術時間或減少肝移植手術。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保肝治療比較,觀察組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了肝硬化的有關指標,迅速降低了血清HBV-DNA定量,且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4]。
綜上所述,可見阿德福韋酯和拉米夫定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療效明確,快速清除病毒,安全性高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Kim BK,Revill PA,Ahn SH.HBV genotypes: relevance to natural histor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Antivir Ther,2011,16(8):1169-1186.
[2]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8(6):324-329.
[3]Marcellin P,Cadranel JF,Fontanges T,et a1.High rate of adefovirlamivudi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nucleoside-na!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 France: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in 1730 patient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22(11):1290-1296.
[4]王像徽,趙卿禎,劉保安.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J].當代醫(yī)學,2010,16(3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