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周寶石
摘 要:“三三制策略”指導下的“1+1”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針對化學學科特點和化學教學現(xiàn)狀,以建構自主型的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此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真正達到“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師輕松,學生學會”的目的。
關鍵詞:三三制策略;1+1教學模式;化學教學
教育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著新課程改革的成敗。近幾年來,圍繞課堂教學改革的討論見仁見智,課堂教法改革百花齊放,各種教學模式也相繼出現(xiàn)。但目前的一些教學模式,太空虛、含混,導致教師有時無所適從,難以把握其要領;或有些太微觀、瑣細,使老師難以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和主導性。特別是教學任務繁重時,更不會顧及全體學生。造成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多數(shù)是被動的,而且學生課業(yè)負擔越來越重,沒有時間真正預習,也不會自主學習,導致一些學生消極厭學。針對化學學科課時少、課堂容量大、活動頻繁的教學特點下,堅持貫徹新課程理念,并有效地進行化學課堂教學改革。近幾年,一種適合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的新課堂模式——“三三制策略”下的“1+1教學模式”(簡稱“3311”)。
一、“3311”教學模式解讀
“三三制教學策略”包含三個層面,每個層面包含三個要素。第一層面是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第二層面是教學對象,全面關注優(yōu)、中、差三類教學對象。第三層面是教學流程上突出自學反饋、多法導引、檢測達標三個環(huán)節(jié),不能一講到底?!?+1”教學模式即一節(jié)“自主課”加一節(jié)“互動課”的組合模式?!白灾髡n”在前,一般按三步完成:自主學習、合作研討、梳理問題?!盎诱n”在后,也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小組展示、導學釋疑、檢測小結(jié)。兩節(jié)課合為一個教學過程,共同解決一個或一組教學問題。
二、“3311”教學模式應用于化學教學
化學學科實驗多、學習內(nèi)容多而雜、學習時間短,但所學知識與我們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所以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課堂學習入手,提高課堂效率,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歸納總結(jié)能力等?!?311”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極大地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1.化學“自主課”(無實驗)教學
在化學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理論性較強,而且比較抽象的概念理論學習,我們稱為無實驗模式。如高中化學“物質(zhì)的量”“氧化還原反應”“電解質(zhì)”等,這就要求我們:
(1)自主學習
教師以身邊的相關故事(數(shù)硬幣、數(shù)黃豆等)和一些科學史實導入新課,提出學習目標以后,要求學生首先認真通讀本節(jié)內(nèi)容,并主動思考課本內(nèi)蘊的知識點和相關問題。
(2)合作研討
在自主通讀課文、認真完成學案上簡單內(nèi)容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由小組長主持開展互動研討(也可獨立完成),憑借集體智慧達成知識整理,完成對概念理論學習的新認識。
(3)梳理問題
有些特別抽象的理論,學生第一次接觸肯定難以理解,所以要對經(jīng)過研討仍然難以理解的困惑、疑難,或?qū)蠋熃虒W的建議等進行匯總梳理,并填寫在“反饋卡”上,及時交給科任老師。
2.化學“自主課”(有實驗)教學
化學教學中,好多都是以實驗探究來認識新物質(zhì)的,特別是一些元素化學性質(zhì)的學習時,必須通過實驗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實驗現(xiàn)象和結(jié)論,這就比純理論的學習要復雜一些。
(1)自主學習
教師以一些小實驗和身邊的相關故事(如水封、油封等)導入新課,提出實驗目的后,要求學生首先認真通讀實驗,并主動思考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預測本實驗的相關問題。
(2)合作探究
在實驗方案的指導下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或?qū)W生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現(xiàn)象,認真記錄,推出結(jié)論,并書寫相關的現(xiàn)象、方程式。教師要對某些操作及時做出指導,學生對自己觀察的現(xiàn)象與結(jié)論不符的做出標記,由小組長主持開展交流研討。
(3)梳理問題
有些特別奇怪的反應現(xiàn)象,超出理論學習的范圍,或與之不符的(如銀鏡反應的實驗)。學生初次接觸肯定難以接受,要對經(jīng)過交流后仍難以解決的困惑,或?qū)嶒灥母倪M建議等,進行匯總梳理,并填寫在“反饋卡”上,及時交給科任老師。
3.化學“互動課”的教學
通過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和合作研討后,教師把“反饋卡”上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歸類整理,依此精心設計“互動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教師的“講授”一定要講到點子上,為學生知識的科學構建“牽線搭橋”“畫龍點睛”。講授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引導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
(1)小組展示
不同學生對“物質(zhì)的量”“電解質(zhì)”等的理解不同,所能想到的生活實例更是不同,通過學生自己的展示、辯論、板演,學生就能有多個實例支撐,這樣理解起來就會如魚得水。學生各個方面的才華都能得以鍛煉,從而達到展示自己學習成果之目的。
(2)檢測小結(jié)
當堂檢測使學習真正落實在課堂上,化學中的方程式、解題技巧等需要通過練習才能鞏固。如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反應特征、本質(zhì)、電子轉(zhuǎn)移等,檢測教學目標是否能達成,學生是否真的能學會。同時教師依據(jù)學生練習時出現(xiàn)的錯誤、方法不當要及時對其進行必要的小結(jié)、提煉與升華。
“3311”教學模式解決了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一種比較適用的化學教學模式。特別是給了學生充分的自我支配時間,在不同的知識與技能教學時,幫助教師優(yōu)化教學,并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做到面對全體,讓每個學生在每一堂化學課中都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07.
[2]鄭翠英.以“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J].高中數(shù)理化,2011(6).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