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晴
如今,世界上各個地方都是亂哄哄的,尤其是車水馬龍的街上。站在街上,各種嘀嘀聲和駛過馬路的剎車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它們會擾得你心煩意亂。不可否認,這世界是一天比一天更吵鬧了——更密集的交通工具、更多的機器,還有更多的人,制造刺耳噪聲的東西越來越多。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應對?
從有城市起,人類就無法逃避噪聲了。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無處不在的鵝卵石鋪就的街道上充斥著永無休止的喧鬧聲,叮叮當當?shù)蔫F器敲擊聲,馬車輪子駛過路面的聲音,還有大街上鬧人的流浪者們聲調難聽的樂曲聲。這些極富有時代特色的聲音都讓繁華街道附近的居民忍無可忍。為了得到寧靜,回家的人們把門窗緊閉,還用厚厚的窗簾堵住了每個縫隙,但刺耳的聲音還是不斷傳進來。
當時一個名叫卡萊爾的作家,花大價錢打造了一個集時代技術之精華的“隔音書房”??墒?,這個隔音書房卻成了卡萊爾新的“災難”。盡管隔音室將大部分聲音都擋在書房之外,但它實在太靜了,房間里任何微小的聲音都被放大了,對在里面寫作的卡萊爾造成難言的困擾??ㄈR爾的一位好朋友仔細查看了這個房間,然后對他意味深長地說:“寧靜這東西,渴求得越多,就越是無法真正得到?!?/p>
或許,不對寧靜刻意追求才是獲得寧靜的好方法。今天,工作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棚戶區(qū)和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鬧市的那些人,盡管他們周圍的吵鬧聲不絕于耳,但他們對噪聲的態(tài)度十分漠然,對他們來說,熙熙攘攘的吵鬧不僅是生活大幕上的背景,還是周圍有人的一種體現(xiàn),這表明他們并不孤獨。
或許,為了獲得真正的寧靜,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經驗,嘗試接受各種聲音,給大腦鍛煉的機會,讓大腦熟悉它們。因為當大腦適應了聲音后,它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將它們屏蔽掉了,大腦只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而這也是鬧市中小販們不感覺吵鬧的原因。放開,去適應各種聲音,這才是獲得安靜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