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華北石油第五中學 顏炳宇
避免“破窗效應”在班集體管理中蔓延
■河北省廊坊市華北石油第五中學 顏炳宇
“破窗效應”(Break Pane Law),是說一扇窗的玻璃被打破,如果沒有及時修復,將導致更多的窗玻璃被打破,甚至整棟樓被拆毀。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很奇怪的現(xiàn)象,但是仔細想想,生活中類似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一面墻,如果出現(xiàn)一些涂鴉而沒有被清洗干凈,那么,很快地,墻上將布滿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筆畫和痕跡;一壇泡菜的表面開始有一點“生花”,如果不及時加以處理,用不了多久,整壇泡菜就全部報廢了;看到廣場的地面上粘有口香糖,有的游客就會“有樣學樣”,隨意將口香糖吐到地上而面不改色,毫無愧疚之意……“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不僅如此,在班集體管理中也暗藏著各種形式的“破窗效應”,不能不引起班主任的警惕。
當我們走進教室,往往只看地面是否干凈,桌面是否整潔,但是如果你往暖氣片的縫隙中望去,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幕——暖氣片的縫隙中塞滿了演算紙、塑料袋、方便面袋,甚至用過的衛(wèi)生紙,而旁邊的學生往往視而不見,或者說司空見慣。在以班為單位的各種活動中,往往會遇到“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現(xiàn)象,你不干,我也不干,“破窗效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集體活動中,往往因為一兩個學生態(tài)度不積極而造成負面影響,進而擴大至整個班,使班心渙散,如一盤散沙。那么,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開局不慎。班集體管理中的每一個“第一次”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行為趨勢。如何對待第一次沒按要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如何對待第一次遲到的學生,如何處理第一起學生之間發(fā)生的校園欺侮事件,如何處理考試中的第一次作弊行為,如何面對學生的第一次“早戀”,等等,這些都需要班主任深思熟慮,公正客觀地解決。每一個“第一次”發(fā)生的不良行為如果處理不當,就會使負面影響蔓延,甚至輻射到其他活動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形成“破窗效應”。
其次是班集體管理制度不嚴格。正因為制度不健全,或者定了制度而沒有實施,才導致一些學生鉆了空子,如法炮制:你往暖氣片的縫隙里塞垃圾,那我也塞,反正沒人知道,知道了也沒人說什么,懷著一種法不責眾的心理破壞班集體環(huán)境衛(wèi)生。作為班主任,如果事先沒有制定一個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投機取巧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班集體管理也將難以正常實施。
再次是錯誤處理不及時。教育有效性的關鍵就在于及時、“一針見血”和徹底。不及時的教育就像隔夜的炒飯,一旦錯過了學生熟悉的興奮點,就很難再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教育不及時,還會使學生誤以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沒什么大不了,教師都不“介意”,還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滋長了再次犯錯的膽量,種下錯誤行為擴散的種子,“破窗效應”開始蔓延。
最后是教育方法貧乏。教無定法,我們一直倡導因材施教,“90后”學生大多數(shù)具有自我保護意識強、有個性、思想不成熟、耐挫能力差、情緒易激動等特征。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實施教育,不能切入要害的說教,就如隔著靴子撓癢——沒感覺,說多了反而會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為今后的教育設置路障;不徹底的教育則容易留下后患,由于班主任誤以為教育成功而放松警惕,反而為新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錯誤的發(fā)生提供了土壤。
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止“破窗效應”在班集體管理中蔓延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保護好每一扇“窗”。沒有種子就不會有果實,沒有陽光就不會有花朵,沒有河水就不會有魚兒,沒有“破窗”就產(chǎn)生不了“效應”。保護好班集體的每一扇“窗”,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比如,不讓暖氣片的縫隙里出現(xiàn)第一張紙,不讓墻壁被涂抹上第一筆痕跡,不讓地面出現(xiàn)第一塊口香糖,不讓第一股不正之風在班集體蔓延……
二是及時修理每一扇“破窗”。任何一種不良現(xiàn)象的存在,都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xiàn)象的無限擴展。同時,必須高度覺察和警惕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破窗”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不及時“修理”,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破更多的窗玻璃”。因此,班主任應該洞察秋毫,及時處理每一起突發(fā)事件、遏制每一種不良行為、關愛每一個“問題學生”,把一切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
三是制定完善的班集體管理制度。班集體必須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學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古語說“籬牢犬不入”,只有以嚴格的班集體管理制度扎緊“籬笆”,才能防止不良行為的滋生、蔓延。比如,針對考試作弊行為給予及時處理,既要進行情感教育,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承認錯誤,心甘情愿地履行誠信考試的義務,接受批評,其他學生引以為戒。制度完善,執(zhí)行有力,班集體管理得以順利實施,那么,“破窗”也就難成“效應”。
四是抓住“閃光點”,遮蔽“破窗”。如果“破窗現(xiàn)象”已經(jīng)出現(xiàn),那么教師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從其他方面尋找突破口,抓住“閃光點”,遮蔽“破窗”。比如,經(jīng)常聽教師說起,班里的某某學生“調皮搗蛋,任性而為”,或者是某某學生“懶惰成性,屢教不改”,事實上,這些學生只是在某一方面存在思想和行為問題(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有很多),他可能在別的方面具有值得欣賞的言行,我們?yōu)槭裁匆プ∷砩系倪@扇“破窗”不放而不去尋覓一下他身上的“閃光點”?用“閃光點”遮蔽“破窗”,也許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關愛每個學生,呵護他們敏感的心靈,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學生都很優(yōu)秀。
五是將“破窗效應”轉變?yōu)橛幸嬗诎嗉w管理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tǒng)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和引發(fā)整個系統(tǒng)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捌拼靶蓖轻槍Σ涣棘F(xiàn)象所產(chǎn)生的擴大性影響而言,比如前面提到的有人往暖氣片的縫隙里塞廢紙,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效仿,導致教室環(huán)境衛(wèi)生遭到破壞等。如果此時有一個學生將廢紙撿出來,做出榜樣,或者在班會課上開展“共同行動,讓班集體的暖氣片干凈美麗”的主題活動,則將改變現(xiàn)有的不良風氣。相信沒有哪個學生愿意在骯臟的環(huán)境中學習,一個榜樣帶動全班學生積極向上,讓學生們從“要保持教室衛(wèi)生”轉變?yōu)椤安蝗绦娜テ茐乃?,“蝴蝶效應”油然而生?/p>
簡言之,“破窗效應”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教育者要善于“防微杜漸”,從細微的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鍵所在,既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審視,又能從“一域”入手,抓早、抓小、抓苗頭、抓細節(jié)、抓超前、抓基礎?!按蛏咭蚱叽纭?,只要抓住關鍵、處理及時、方法得當,相信班集體管理中的種種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責任編輯 鄧 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