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錢包,看看你的銀行卡,你是否發(fā)覺,幾乎每張銀行卡上都有一個“銀聯”的標?每當你用銀行卡跨行消費一次,銀聯就能從你這筆消費的手續(xù)費中獲得一定比例的收益。你平時可能經常為銀聯貢獻收益,但不一定了解這個機構。
這是個有些奇怪的機構,自2002年成立以來,這家特殊的金融機構靠著先天的身份優(yōu)勢和壟斷手段,在金融業(yè)內所向披靡。
誕生之初,銀聯原本是一個非盈利性質的銀行卡組織,它的職責和使命是實現銀行卡全國范圍內的聯網通用,減少各銀行刷卡終端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但成立不久后,銀聯就通過旗下公司參與收單市場,與商業(yè)銀行展開激烈競爭,利潤快速增長。
之后,銀聯變得越來越貪婪。銀聯的身份和角色說不清,道不明。銀行是銀聯的股東,銀聯本是銀行的服務機構,但與銀行合作的同時,還與銀行競爭逐利。比如在銀行卡收單市場,雙方競爭已趨白熱化,不僅打價格戰(zhàn),還互相指責,甚至陷入惡性競爭的局面。
隨著近年第三方支付的興起,銀聯又將目光瞄向這一領域。目前已推出無卡支付交易處理平臺,聯合鐵路、航空、電商及商業(yè)銀行等機構,推出了“銀聯在線支付”和“銀聯互聯網手機支付”業(yè)務?!般y聯在線支付”直接繞開了傳統(tǒng)的網銀平臺,用戶無需開通網上銀行即可支付。
最近有消息稱,銀聯正號召銀聯成員銀行“招安”第三方支付,并稱如若“招安”不成,則希望成員銀行切斷與第三方支付的接口,轉投銀聯旗下,打造一個“統(tǒng)一的支付平臺”。
為搶食全球增長最快的信用卡市場,銀聯與國際銀行卡組織之間的戰(zhàn)爭也從未間斷。國際卡組織在中國無法發(fā)行人民幣卡,國內銀行卡清算又被限制必須要走銀聯通道,這已經讓VISA感到不快;而銀聯又搶占了雙幣卡的境外交易收入,這讓VISA不得不進行反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甚至就電子支付市場的壟斷問題向WTO提出申訴。
貪婪的銀聯角色定位錯綜復雜,既是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者和監(jiān)督者,同時又是游戲的參與者,既扮演裁判角色,又是運動員角色。
銀聯應當逐步改變自己的形象,從一個“官味濃重”的機構,轉變?yōu)槭袌龌?、服務化的卡組織。放低自己的身段,去贏得銀行的信任和尊重。
或許,銀聯真的該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