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訪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家訪系統(tǒng)化管理在促進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溝通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助推劑,本文結(jié)合中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實際,從家訪的對象明確化、內(nèi)容具體化、方法藝術化闡述了班主任家訪策略的具體應用,整體構(gòu)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wǎng)絡,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初中班主任家訪助推劑一、當前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影響的現(xiàn)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價值觀逐步趨向多元化,舊的傳統(tǒng)道德受到市場經(jīng)濟的巨大沖擊,新的道德體系又未完全建立,來自家庭和社會的負面影響常常沖擊學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5”是指學校教育,“2”是指學校之外的教育。也就是說,學生在校5天的教育常常被家庭、社會的2天影響所抵消。在這種背景下,整體構(gòu)建德育工作網(wǎng)絡顯得尤其重要。
家訪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補充。家訪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關系到學校與社會、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影響社會對學校教育工作的參與和支持,進而影響學校的整體教育質(zhì)量。
二、家訪系統(tǒng)化內(nèi)容與實踐操作
(一)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明確家訪內(nèi)容
家訪前班主任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首先,要明確家訪的對象,其次,家訪前要提前與家長約好時間,與家長溝通后在家長比較方便的時候進行家訪,這樣可使家長有個思想準備。第一次家訪,班主任要對家訪對象的家庭狀況方面要全面了解,班主任還要對學生在校情況和優(yōu)缺點進行梳理,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填寫好班主任家訪記錄表,以便今后查閱。
(二)差異化家庭類型,家訪內(nèi)容具體化
1.根據(jù)不同家庭類型,因人而訪
對溺愛型的家庭。家訪時,我先肯定學生的長處,然后用懇切地向家長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說服家長采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fā)家長不可因溺愛而隱瞞子女的過失,千萬不要袒護自己的子女。如有個叫胡小華的學生,家庭條件很好,父母非常溺愛孩子,嬌生慣養(yǎng),百依百順,家訪時,喜歡夸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干,一談孩子的缺點錯誤時,他們就不愛聽,甚至替孩子辯護。我委婉地介紹了他們熟人中兒女教育成功的例子,是他們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對孩子的愛。在我多次的耐心說服下,家長的思想漸漸地轉(zhuǎn)變了,孩子的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對放任不管型的家庭,尤其是單親家庭、外來務工家庭,班主任在家訪時要多報喜、少報憂。使學生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發(fā)展前途,激發(fā)家長對學生的愛心和期望心理,同時,委婉地向家長提出放任不管學生對學生的影響,使家長明白學生生長在一個缺乏愛心的家庭是很痛苦的,從而增強家長對子女的關心程度,加強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為學生的良好發(fā)展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對專制型的家庭。家長深信“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對孩子管教過多、過嚴。孩子成績不好或者犯了錯誤,輕則訓斥責罵,重則拳腳相加,這樣的家庭應特別注重方法。如初二學生李成,他犯了錯誤,知道要家訪,非常害怕我來了個“宣而延訪”。先對學生宣布準備去家訪,又說明給他留出一段時間,好好努力,做出成績,給老師提供一個家訪報喜的機會。他激動地向我鞠了一個躬,并請我看他的行動。果然,他幫助同學,刻苦學習,平時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同學的好評。這時,我對他說:“我準備明天到你家去報喜”,他高興極了。家訪時,談了他近段時間的良好表現(xiàn),待家長高興時,我委婉地講了家長要給學生愛撫和溫暖,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理解、體諒孩子的不足。這樣,家長的思想轉(zhuǎn)變,學生也有自信和熱情,有了學習的動力。
對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對這種家庭的學生,班主任要從關心孩子的生活開始,多表揚他們在家好的方面。例如,有次,為了初二學生李小明與同學打架的事進行家訪,那天已是晚上七點多鐘了,鄰居告訴我,他放學后總是先把晚飯做好,等他爸爸媽媽收工回來一起吃。今天因為他媽媽在割稻還沒有回來,他去田里接他媽媽去了。當時,我被那位鄰居說得直后悔今天他與同學打架后我批評得太嚴厲了,這樣懂事的孩子,和人打架是不是另有別的原因呢?第二天,我在班里轉(zhuǎn)述了家訪的情景,真誠地向這位同學說聲對不起,說:“胡老師教育的方法不好,過于簡單,我想這件事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吧,首先我對我的工作方法檢討,我想李小明同學一定會向老師說明情況的。不過,如果用打架的方法來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我想恐怕也不妥吧?李小明同學你說呢?”他站起來使勁地點點頭,我繼續(xù)說:“我為我班里有這樣一位孝子而感到驕傲,有孝心的人一定善良。這樣的學生身上即使有缺點,老師相信他一定會改正的”。此后,他再也沒有打過一次架。
2.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特點,因材相訪
(1)班主任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情況要一分為二。對待學習效果較差或某方面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班主任家訪時,首先充分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喚起家長關心學生的熱情,然后與家長就事論事地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在校表現(xiàn)的不當之處,提出切實的改進意見,絕對不能一味地指責缺點,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通過堅持不懈的“苦心經(jīng)營”,加強班主任與家長之間長期的“合力教育”,學生學習效果明顯的提高,班級違紀現(xiàn)象會得到有效遏制。
(2)重視中間不起眼的學生。這部分人是班級堅強的后備力量,班主任應該加強對這部分人的教育。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既肯定其好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夠的地方,喚起家長的教育熱情,并共同努力促使學生下階段好好努力。
3.根據(jù)不同的事件背景,因事隨訪
當學生取得一定成績而沾沾自喜時,家長也容易被學生的情緒感染,覺得自己的子女真的具備這樣的水平。這時需要教師適時給他澆澆冷水,并激勵他能再接再厲。
當學生遇到挫折而悲觀失望時,往往會破罐子破摔,喪失進取心,無心向?qū)W,此時學生更需要教師的悉心呵護與鼓勵。當學生受到挫折時心理最脆弱,這時班主任予以家訪,有助于家長及時了解子女的心理,配合班主任及時疏導,幫助子女走出困境,這時的幫助可以讓學生感動一輩子。
(四)家訪方法藝術化
1.平等相待,敞開心扉
班主任是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而家長的職業(yè)各有不同。因此,在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班主任的權威性是毋庸質(zhì)疑的。特別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往往不會與班主任交流,這時我們班主任必須放下架子,千萬不可以教育的口氣對家長進行說教。班主任可以通過先聊家常等方法使家長放松心情,對班主任產(chǎn)生親切感消除家長對班主任的緊張敬畏心理,從而漸入佳境。
2.尊重家長,善于傾聽
在與家長的交往過程中,班主任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家長。班主任切忌以懂得教育而自居,不愿傾聽學生家長的意見。家訪中,教師應仔細尋找家長意見中的合理成分,不能以教訓的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誤的時候,班主任仍不能當著學生的面訓斥家長。否則,家長有可能將這種羞憤之情轉(zhuǎn)嫁于學生,極易形成學生與班主任的對立。當教師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應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系,做到以禮待人,以理服人。
3.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
班主任向家長介紹情況時,要實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縮小,這樣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使學生心悅誠服。班主任對學生任何不慎重的評價,都會傷害學生和家長的感情。班主任家訪時要注意斟酌語言,用詞要有分寸,千萬不可因失言導致失禮。班主任把學生性格上的弱點說成是人性上的“污點”,這就是用詞不當;或把學生行為上的缺點說成是品行上的“缺陷”,這就是詞不達意;或是把學生雞毛蒜皮的小錯誤、“陳谷子爛芝麻”向家長“告狀”,這就是小題大做。
4.要少批評,多鼓勵
在家訪中,無論對家長還是學生都要多欣賞,多肯定。對于中等或是后進學生教師也要多表揚,多肯定。對學生的缺點,教師也要以建議或期待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才會為學生、家長重新點燃希望之火,將肯定和鼓勵變?yōu)閯恿Α?/p>
三、結(jié)束語
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家庭、社會的影響因素并重,但學校教育應在三者之間發(fā)揮著主導、協(xié)調(diào)、影響、制約的作用。通過家訪讓學校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來達到提高家庭教育的功效,家庭教育的功效提高了,使得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并重。真心地希望通過班主任家訪這種與家長溝通的助推劑,能夠達到“5+2=7”甚至是“5+2>7”的教育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新時期中小學教師家訪探析[J].教育探索,2010,(5).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方法漫談[M].漓江出版社,2008.
[3]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M].家庭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教師心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