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學生成功”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的準繩,已成為從事教育工作的價值追求,也是《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但一個慘淡的現(xiàn)實是:課堂教學效率總體低下的現(xiàn)狀,使許多學生對《歷史與社會》學習興趣缺失,難以體會到成功的快感。本文對課堂教學效率總體低下以及學生學習興趣低迷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進行分析,結合教師通過“六步三查”導學案模式打造高效課堂的理念和具體實例進行論述,就圍繞如何將學生的興趣內(nèi)化成恒定的學習動力、實現(xiàn)興趣與成功的良性轉(zhuǎn)化這一問題進行的教學實踐及獲得的經(jīng)驗啟示進行探討。
高效課堂興趣“六步三查”導學案一、《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
在調(diào)查興趣高低的原因時,教師和學生都具有許多共性,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一)受功利主義影響明顯。許多學生、家長、老師甚至是學校領導認為《歷史與社會》是副科,作為分數(shù)較少且開卷考試的《歷史與社會》只能居從屬地位?,F(xiàn)行的中考制度下是學好語數(shù)英科,各類考試都不怕??迫卫蠋熞沧愿氏痢⒌眠^且過,思想意識偏頗,缺乏提高教學水平的積極性。
(二)是教材本身和課程設置的問題。我們的教材課程設置從教學時間上看,國家課程并沒有歧視歷史教學,但到了各級學校具體操作時,歧視性暴露無余。課時安排在“赤道線”上,很少有或沒有課外輔導與活動課安排?!稓v史與社會》教師不做班主任就好像沒有這個人似的。不合理的課程設置是《歷史與社會》教學受到輕視的原因之一。
(三)是《歷史與社會》教師知識儲備不足和教學能力低下的問題。教師中史地專業(yè)的少,政治專業(yè)的多,甚至有兼任教師。一些新的教改思路和教學方法沒有及時取代舊的模式?,F(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方面不同學校、不同教師個體間反差相當大。有設施不用和好多教師不主動學習現(xiàn)代教育技術現(xiàn)象相當普遍。教學課件主要用來上公開課,撐門面,離普及還有相當長的距離。教師只搞教學不重視研究的還占多數(shù),教學研究氛圍不濃。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對《歷史與社會》缺乏興趣的原因。
二、打造高效課堂,使興趣內(nèi)化成動力的實踐
通過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興趣的調(diào)查與分析可以看出,打造高效課堂,使興趣內(nèi)化成動力已勢在必行。
(一)精心編制“六步三查”導學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學案”通常由學習目標、知識鏈接、學習內(nèi)容、展示提升、達標檢測、學習小結等幾個環(huán)節(jié)構成。(1)學習目標。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為學生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數(shù)量以2~4個為宜,要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2)學習重、難點。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內(nèi)容、學生實際,確定學習重難點。(3)知識鏈接。(復習相關知識或引入與所學內(nèi)容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目的在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新知學習做好鋪墊。(4)學法指導。有兩種呈現(xiàn)形式:第一種是把學習方法滲透和融入到知識的導學中,不單獨呈現(xiàn)。第二種是學習方法單獨呈現(xiàn)。(5)學習內(nèi)容。學習內(nèi)容是導學案的核心,要體現(xiàn)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要使目標知識化、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學習內(nèi)容包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群學)。(6)展示提升。展示必須是學生深入探究的問題,無論是組內(nèi)小展示還是班內(nèi)大展示都要明確展示是提升。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則,即問題性、互動性、創(chuàng)生性。(7)學習小結(即知識結構整理歸納)。學生按知識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歸納出知識線索,與其它章節(jié)知識聯(lián)系緊密的,在歸納出本節(jié)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體現(xiàn)與其它章節(jié)等知識的聯(lián)系。同時還要有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的要求。(8)達標檢測。達標檢測題的編寫及使用的具體要求:題型要多樣。量要適中,不能太多,以5分鐘左右的題量為宜。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難度適中,即面向全體,又關注差異。建議可設置選做題部分,促進優(yōu)生成長。規(guī)定完成時間,要求獨立完成,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時反饋矯正。(9)學習反思。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感悟,是寶貴的學習資源。學生填寫“學習反思”,當作復習時注意的問題。導學案上應該有留白處,讓師生在導學案的使用中寫下生成的知識點。
為便于準確說明這個問題,舉例如下(有刪節(jié)):
七上社會第一單元第一課我的家在哪里(一)從社區(qū)看我家導學案(一)
出品人:審核人:
一、學習目標:
1.知道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2.能夠在地圖上依據(jù)一般定向法、經(jīng)緯線或者指向標等確定方向。
3.在地圖上測量兩點間直線距離,并根據(jù)比例尺換算成實地距離。
二、學習重點:
地圖的三要素的判讀。
三、學習難點:比例尺的單位換算和指向標定向
四、導學過程:
1.圖1-1與圖1-2是同一處地方,為什么容易使人混淆?
2.繪地圖和看地圖要注意那三個問題?
五、精講小結(5分鐘左右、視具體情況定)
“六步三查”模式:第一步,學案自學,找出學習困惑;教師“一查”自學進度、效果;第二步,圍繞困惑對學、群學;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組織下,“展示”學習成果,謂之“小展示”;教師“二查”展示過程在暴露的問題;第四步,教師根據(jù)小展示暴露出來的近共性問題,組織全班“大展示”;第五步,學生歸位,整理學案、整理糾錯本,教師利用對子“三查”對子測評;第六步,學生達標測評自主提高。
(二)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但實踐證明單一的形式不如綜合傳輸?shù)男Ч谩6嗝襟w具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利用它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善于結合教學內(nèi)容,在每堂課上課開始,就要創(chuàng)設情景,如音樂、圖片、電視記錄片、漫畫等等一些比較形象生動例子,然后在這種情景的渲染下進行下一步驟的教學。
例如,講抗日戰(zhàn)爭時,我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這首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能使學生每一根神經(jīng)都“悲”起來,每一個思維的細胞都“活”起來,然后因勢利導,隨即提問:“‘九一八’指什么歷史事件?”“從歌詞中可以看出日本侵華的目的是什么?”讓那些優(yōu)秀學生很快進入學習佳境,而且學困生的興趣也被激發(fā),可謂一石二鳥。自然,他們發(fā)言也很積極,課堂效果也很理想,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這樣學生參與積極,在感知中討論,在討論中探究,在探究中獲取了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激發(fā)興趣
新課程強調(diào)體驗性學習,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要讓每一位學生全方位地動起來,要學生用自己的腦子去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對于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而且也是激發(fā)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新教材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圖文并茂,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閱讀地圖,讓他們學會從地圖上獲取有用的信息。他們的積極性很高,學習效果也不錯。這種動腦動手的方法特別符合學困生好動好奇的天性,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指導學習,學習過程中知識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完美的結合,學習中的難點在動手做的過程中迎刃而解了,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使他們樹立起探究創(chuàng)新的信心。在上七年級上冊《鄉(xiāng)村聚落》時,上課開始,我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圖片:《陜北窯洞》《沙漠村落》《北極冰屋》《東南亞吊腳樓》《膠東海草房》《傣族竹樓》《福建土樓》,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居住地與環(huán)境的關系的理解,又增添了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三、打造高效課堂,實行“六步三查”導學案的啟示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理念先行。理念是思考和行動的起點,決定了我們的行動方向和行動方式,在“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三中心”中,過分強調(diào)了教師教的地位,在這種理念下,教案則被老師們視為傳遞知識的載體和法寶。設計導學案,首先要打破這種觀念,“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這是我們設計導學案的理論基礎。從教學思想看,從知識本位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發(fā)展為本位;從師生關系上看,從老師的本位教學轉(zhuǎn)變?yōu)閷W生本位,教學關系上看,從教為本位,轉(zhuǎn)化為學為本位,教學環(huán)境方面,從教室的本位教學轉(zhuǎn)變?yōu)樾畔⒒?、生活化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壟斷者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課程的設置從單一性分科型課程教學變?yōu)槎鄻踊C合型課程學習。
(二)教師要具備必備的知識,追求淵博的知識
當今倡導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教師要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精通任教科目的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熟悉相關科目的基本知識和科技成果的應用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知識淵博的教師,常常能左右逢源,淋漓盡致地闡發(fā)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恰當自如地例解典型試題,解決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各類現(xiàn)實具體問題,精當應對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表現(xiàn)出靈活、高效、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得輕松、高效。學習、掌握知識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教師淵博的知識常使學生敬慕不已,甚至嘆為觀止,這往往天然地形成教師對學生強大的親和力,激發(fā)并學生的興趣的重要因素。
(三)正確定位教師的作用
導學案導學要求教師必須提高三個能力:備課中的廚師能力,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教學中的導演能力。備課中的廚師能力:教師必須根據(jù)教材精選材料,精選認知策略,精收反饋信息,優(yōu)選教學方案,優(yōu)化教學手段,在抓住重點、凸顯難點、破解疑點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撐點上下功夫,在能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的興奮點上下功夫。教學時的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學好比導演,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樂,寓教于情,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tài)。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教學中教師必須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我要學為我要學。
參考文獻:
[1]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5.
[2]李炳亭.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7.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給老師的建議(修訂版)(全1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06.
[4]黃紹裘,黃露絲瑪麗.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