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一個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要掌握工程技術“語言”,必須具有相當?shù)目臻g想象能力和空間構思能力。如何通過教學使學生具備“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培養(yǎng)空間想象力是制圖課的主要任務之一,而讀圖是培養(yǎng)這一能力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空間思維 識圖 能力
將物體在空間的立體形象反映到紙上形成視圖、按圖紙上的視圖想象出物體的立體形象特征和空間的位置,這就是制圖教學的主要目的。前者,可以說是工程技術人員的“語言”,而后者則是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作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對一個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要掌握上述“語言”,必須具有相當?shù)目臻g想象能力和空間構思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就是在經過一定的訓練后,能脫離實際物體從平面圖想象出物體的形狀。也就是“再造想象”??臻g構思能力,則要求能根據掌握的大量“表象材料”綜合結構、工藝等知識,按照實際需要,在頭腦中構成新的東西,且把它反映到圖紙,這就要求超越“再造”成為“創(chuàng)造”,因此稱為“創(chuàng)造想象”。
作為剛剛初中畢業(yè),幾乎沒有接觸到生產的實際知識的學生,他們的空間想象力一般來說是相當差的。如何通過教學使學生具備“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訓練。
1.通過到實地參觀,使學生了解到圖是什么,圖紙與工人進行生產的關系,使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制圖課程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2.應用物圖對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識別物與圖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讓學生首先建立起感性認識。一般來說,經教師介紹一些投影知識后,學生對照模型看圖,甚至對照模型畫出簡單的組合體圖是完全可能的。
3.由物圖對照轉向圖對照,也就是通過軸測圖來對照視圖。因為學校不可能備有學生接觸到圖紙的全部模型和實物,軸測圖又具有立體感強的特點,學生容易接受,教學中可用軸測圖來代替模型進行直觀教學。
4.學習組合體的視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教師必須組織好第一次組合體的讀圖教學,除運用模型、軸測圖、電化教學等多種手段進行反復對照教學外,還要讓學生進行自制模型訓練,以加強對視圖的了解,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興趣。但必須注意的是,自制模型軸測圖的引用會限制和削弱學生空間思維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在組合讀圖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分析指導,提出讀圖的思路,特別是對識讀組合體的兩種方法:“形體分析法和線面分析法”,應反復練習,講清圖線與線框所具有的各種含義。
作為制圖教學來說,必須始終貫穿先畫后讀、讀后再畫、讀中有畫、畫讀結合的原則。圖紙是根據投影理論和各種標準畫出的,要理解圖紙的含義,想象物體的形狀,就必須遵循投影原理和各種標準。因此只有掌握了繪圖的技巧、步驟,才能看懂圖紙表達的形體。反過來,圖紙的識讀也必然會促進圖紙繪制的技能和技巧。教與學是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兩個重要方面,要提高讀圖能力,除教的方面外,學的方面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作為學生,在學習時要強調:聽、看、記、想、練五個方面。
A.聽,主要是聽教師提出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子。
B.看,一是看教師對教具演示的動作原理,黑板上圖形的作圖過程,每條線的來龍去脈,講解的手勢動作;二是看清模型的結構、圖線的含義、習題的要求等。
C.記,是要記下上課時教師作圖的步驟、對題目的分析方法,以及每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未聽懂的內容,以便課后的復習。
D.想,要跟隨教師講解的原理進行推理,想辦法、想步驟,想結果,想空間形狀。
E.練,是本學科的特點,一定要多練,練作圖的原理、方法,練作圖的技能、技巧,練原理方法的運用等。
綜上所述,培養(yǎng)空間想象力是制圖課的主要任務之一,而讀圖是培養(yǎng)這一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學生在掌握了正投影原理,并有一定的繪圖實踐基礎上,運用形體分析、線面分析研究等方法,經過由圖到物、由平面到立體、由抽象到形象的積極思維,使視覺的平面圖形在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個清晰的立體形象,從而對物體各部分的形狀及相互關系有一個明確的空間概念??傊蜗笏季S能力的加強,必定會有助于讀圖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何偉良. 建筑電氣工程識圖與實例.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7.
[2]何培斌. 建筑制圖與識圖.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