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大學生群體正在逐步進入以90后為主體的時代。90后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行為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點,如何加強和創(chuàng)新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征的基礎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90后\"后大學生 思想行為特征 工作對策
“90”后大學生群體在價值觀念、人生態(tài)度、行為準則等思想政治行為方面表現(xiàn)出與以前數(shù)代人明顯的區(qū)別。正確分析“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征的發(fā)展與轉(zhuǎn)變,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增強非常有價值。
90后大學生行為的主要特點: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不斷發(fā)展,90后大學生在思想行為方面表現(xiàn)出一些鮮明的特征:(1)思維多元、視野開闊,但理想信念比較模糊。 在網(wǎng)絡廣泛普及的大環(huán)境中,信息逐步開放和透明。網(wǎng)絡的便捷和低成本,使“90后”大學生迅速掌握了利用網(wǎng)絡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本領。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趨于多元化,他們思維多元、視野開闊,能夠方便快捷地接受和吸收各種新生事物,也會受到各種文化思潮和流行文化的影響。 這使得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不輕易對某種觀念盲目認同。但同時,也會在理想信念方面表現(xiàn)出模糊不清的狀況,如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問題在認識上存在著一些誤區(qū),對一些深層次的社會問題認識不清。(2)自信張揚、特立獨行,但更易以自我為中心?!?0后”大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自小就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承載了整個家庭的希望,而家長也逐漸以相對民主的方式對待他們。因此,他們有著較好的自我認識,有主見,自信心強。但是由于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是在家中幾代人的寵愛中長大的,沒有和兄弟姐妹一同成長,因此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交往中團隊協(xié)作意識欠缺協(xié)作能力較差,缺乏對團隊的忠誠和責任。做人處事時,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作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重要標準。(3)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強,但功利性取向明顯。“90后”大學生出生的9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已經(jīng)進行了十余年,人民群眾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高。而伴隨著他們的成長,我國也逐步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不斷完善、社會變革不斷加劇的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市場競爭的壓力和利益關系的復雜多變,增強了“90后”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他們的目標定位更加務實,但隨著各自家庭經(jīng)濟狀況、生活條件的變化,以及社會風氣對經(jīng)濟利益、物質(zhì)享受的推崇,使“90后”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受到了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明顯影響,在價值取向有明顯的功利性傾向。(4)普遍思想早熟,但承受壓力的能力不足。“90后”大學生成長道路幾乎非常順利,大部分是在父母的過度呵護下和贊揚聲中成長起來的,過多的關愛和關注卻使得這些大學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一些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就難以承受,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以致出現(xiàn)心理疾病,甚至會做出自我傷害和傷害他人的不理智行為。面臨挑戰(zhàn)時會下意識向父母長輩尋求保護,面臨決斷取舍時會遲疑不決、畏縮不前。
針對“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上的這些特點,作為對高校學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與主陣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方面要對正面積極的思想行為特點給予保護和肯定,另一方面,對他們成長中的一些困惑與模糊認識,要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一、教育者要以年輕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對話的良好關系
獨立自信,要求平等,是90后大學生重要的思想特征。他們思想活躍,追求個性發(fā)展,有較強的平等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要求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調(diào)整以“老師”自居的高高在上的心態(tài),注重與大學生平等交換思想觀念,在交流中把握學生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和積極的思想。在多元價值觀面前,要引導學生在多種選擇中整理出核心價值觀,而不是只是簡單教育他們該怎么做。對“90后”大學生來說,親和力與威嚴同樣重要。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具備年輕的心態(tài),使自己富有親和力,主動且樂于和學生溝通、交流。要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欣賞他們的優(yōu)點,尊重他們的個性。只有“愛學生所愛、想學生所想”,才能真正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思維習慣。
二、教育者自身要充實完善自我,做到言傳身教
高校思政課與一般的學科有所不同,一般的學科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而思政課是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教育工作者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養(yǎng)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90后”大學生來說,一個有著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優(yōu)秀的品質(zhì)、知識豐富的教育工作者對他們有先天的吸引力、信服感,甚至尊敬、崇拜,這樣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事半功倍了。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完善自我,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注重學習高超的教育藝術,做一個讓學生喜歡、尊敬的老師,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工作者。
三、教育方法上改變傳統(tǒng)的說教式,注重心理建設,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90后”崇尚自由、多元化的學習氛圍,他們更愿意接受一種自由式的教育方式,而對各種說教不屑一顧。因此,教育者要學會與學生做朋友,成為學生愿意傾訴的對象。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學校給予心理健康指導。對他們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從而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因此,需要學校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切實增強心理咨詢和心理學教育在培育大學生健康心理過程中的作用。
四、教育形式上要多樣化,盡量用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交流和溝通
“90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觸,主要是由于教育方式的過時和缺乏趣味性造成的,教育工作者則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創(chuàng)新,吸取這些成功例子背后的內(nèi)涵,與時俱進,與“生”俱進,努力探索和研究教育藝術,摒棄那種古板、教條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從“90后”大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中找一些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靈感,以新穎有趣的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想教育的活動中來。 網(wǎng)絡、手機等新興傳媒具有平等、隱蔽、快捷、實時、互動的優(yōu)點,為大學生所樂于接受。當今,“90后”大學生可以說手機人手一個,電腦也極為普及。人人網(wǎng)、QQ空間、微博等已然成為很多90后轉(zhuǎn)載、討論、思考各種熱點問題的陣營,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這些現(xiàn)代信息技術拓展與 “90后”大學生思想交流的空間,通過網(wǎng)絡、飛信等方式與大學生進行平等、互動的交流和引導教育,以期用“90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樓啟煒.“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調(diào)查與分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4).
[2]陳佳.也談“90后”大學生的特點及教育對策[J].文教資料;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