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定點B(a,0)(a>0),E是BC所在直線上的一點,且點"/>
【摘要】通過借助電腦工具探究自編自解題目“已知圓A:x2+y2=R2(R>0),定點B(a,0)(a>0),E是BC所在直線上的一點,且點E分CB的比為λ。
一、問題的引出:
已知圓A:x2+y2=R2(R>0),定點B(a,0)(a>0),E是BC所在直線上的一點,且點E分CB的比為λ。
(1)過點E作BC的垂線與AC所在的直線相交于點P,求點P的軌跡。
(2)若AC交圓于另一點F,過E點作直線AC的平行線交BF于G點,過點E與G分別做直線BC與BF的垂線,求這兩條垂線交點H的軌跡。
我對該題進(jìn)行了探索,在求解過程中我借助了電腦工具采用了幾個有特色的方法,探究出很多重要的結(jié)論,下面介紹一下我的探究過程,請專家給予指導(dǎo)。
二、探究過程:
探究一:E為特殊點的情況:
1.若E為BC的中點
借助幾何畫板工具很容易描繪P點的軌跡圖形是以A,B兩點為焦點的橢圓(如圖3),證明過程可以借助“動點P到定點A,B的距離之和等于定值”這一關(guān)鍵(證明過程略)。從圖3中可以得出第一個猜想:
BC的中垂線可能是橢園的切線,下面給出證明過程:
證明:若BC的垂直平分線EP不是橢圓P的切線,則直線與橢圓還有一個交點P',所以應(yīng)有|P'A|+|P'B|=R,而 |P'B|=|P'C|,所以|P'A|+|P'C|=R,所以P'、A、C三點共線,所以 P'與P重合,所以猜想是正確的。
若設(shè)圓A:x2+y2=R2(R>0) ,定點B(a,0)(a>0),圓上有一動點C(x0,y0) ,則容易得出:P點的軌跡方程為:
■+■=1 。
由此得出定理一:
定理一:圓A內(nèi)有一定點B,圓上有一動點C,線段BC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點P.則點P的軌跡是以A,B為焦點的橢圓,該垂直平分線是該橢圓以P為切點的切線。
若AC交圓于F,線段BF的垂直平分線交AF于點J,EP與GJ交于點H,問H的軌跡?
借助幾何畫板的演示可以看出H的軌跡是一條直線,根據(jù)圖象的特點可以得出猜想二該直線可能是橢圓的準(zhǔn)線。
下面給出證明過程:設(shè)圓A:x2+y2=R2(R>0)內(nèi)有一定點B(a,0)(a>0),圓上有一動點C(x0,y0),則容易得出:
直線PE的方程為: y-■=-■(x-■) (1)
直線GJ的方程為: y+■=-■(x-■) (2)
考慮到:x■■+y■■=R2(R>0) 容易得:H的軌跡是直線方程為: x=■
因為P點的軌跡方程為■+■=1 ,容易證明x=■,即是橢圓■+■=1 的準(zhǔn)線。
由此得出定理二:
定理二:圓A內(nèi)有一定點B,圓上有一動點C,線段BC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點P,AC交圓于F,線段BF的垂直平分線交AF于點J,EP與GJ交于點H,則H點的軌跡是P點軌跡橢圓的一條準(zhǔn)線。
利用幾何畫板拖動點B,當(dāng)點B在圓上或是在圓外的時候,發(fā)現(xiàn)點P的軌跡不是橢圓了,由此得出猜想三,這時點P的軌跡是是雙曲線,點H的軌跡是該雙曲線的一條準(zhǔn)線。
證明:當(dāng)點B在圓上時,非常簡單發(fā)現(xiàn)點P與圓心A是重合的,說明這時點P年軌跡就是一點A,點H的軌跡也是點A,說明猜測是不正確的,當(dāng)點B在圓外時,由雙曲線的定義知,點P的軌跡是雙曲線,因為點P與點H的軌跡方程分別是■+■=1, x=■ ,這時a>R所以以上兩個方程變?yōu)椋骸?■=1 與 x=■ 顯然直線x=■是■-■=1的一條準(zhǔn)線。
由此得到定理三:
定理三:若B點在圓A上,圓上有一動點C,線段BC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點P,AC交圓于F,線段BF的垂直平分線交AF于點J,EP與GJ交于點H,P點與H的軌跡都是圓心點A,若B點在圓外,點P的軌跡是一雙曲線,點H點的軌跡是該雙曲線的一條準(zhǔn)線。
從該題的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猜想的結(jié)論當(dāng)點B在圓上時點P的軌跡是雙曲線,而在證明過程中得出點P的軌跡確是一個點。
因此可以有以下心得:就是單純的從幾何畫板的圖形展示中得出的結(jié)論有時是不可靠的,必須經(jīng)過科學(xué)的證明才可信。
2.E與C點重合
容易得P點的軌跡是一個圓,其方程為:x2+y2=R2(R>0)
3.E與點B重合
設(shè)C(Rcosθ,Rsinθ),則E(a,0)
KBC =■,則PE的方程:y=■(x-a),AC的方程為:y=tanθx,將PE與AC的方程聯(lián)立得點P軌跡的參數(shù)方程為:x=■y=■
經(jīng)幾何畫板演示,圖形是由兩個類似橢圓形成的圖形如圖5:
探究二:E為一般點的情況:
若點E為一般點, 點E分CB的比為λ。
(1)過點E作BC的垂線與AC所在的直線相交于點P,求點P的軌跡。
(2)若AC交圓于另一點F,過E點作直線AC的平行線交BF于G點,過點E與G分別做直線BC與BF的垂線,求這兩條垂線交點H的軌跡。
通過幾何畫板演示,由此得出一個猜想,
猜想四:(2)點H的軌跡還是一條直線。
下面給出該猜想的證明過程:
證明:設(shè)圓A:x2+y2=R2(R>0)內(nèi)有一定點B(a,0)(a>0),圓上有一動點C(Rcosθ,Rsinθ),則 E(■,■), F(-Rcosθ,-Rsinθ),G(■,■) K■=■,
KBF=■ 則HE的方程:
y-■=■(x-■) ,HG的方程為:
y+■=■(x+■)
由此得H點的參數(shù)方程:
x=■y=■(θ為參數(shù))。
從橫坐標(biāo)x看,顯然是一條直線但從縱坐標(biāo)y看, 的值域還無法求出,這還不能說明猜想五的準(zhǔn)確,只能說明點H在垂直于AB的直線上。
由此得到出定理四:
定理四:已知圓A:x2+y2=R2(R>0),定點B(a,0)(a>0),E是BC所在直線上的一點,且點E分CB的比為λ,若AC交圓于另一點F,過E點作直線AC的平行線交BF于E?蛐 點,過點E與E?蛐 分別做直線BC與BF的垂線,則這兩條垂線交點H在與線段AB垂直的直線上。(如圖6)
參考文獻(xiàn):
《內(nèi)蒙古信息技術(shù)教學(xué)研究論文集》于顯雙 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