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女器”一詞,通行大型字詞典均未收錄,本文從“女器”一詞入手,結(jié)合文獻對所涉及的相關語匯,如“戎事不邇女器”“送女器”及“X女器X”等進行釋義。
關鍵詞:女器 送女器 考釋
一、“女器”及“戎事不邇女器”釋義
讀書偶得一詞——“女器”,不明其義,查現(xiàn)通行大型字詞典均未見其蹤影?!芭鳌倍肿钤缫娪凇蹲髠鳌べ夜辍罚骸氨映?,鄭文夫人芊氏、姜氏勞楚子于柯澤。楚子使師縉示之俘馘①。君子曰:“非禮也。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戎事不邇女器?!雹谖鲿x杜預注:“邇,近也。器,物也。言俘馘非近婦人之物?!泵鞔鷧卫ぁ秴涡挛嵯壬|范圖說·卷一》:“戎事不邇女器”,下標小注:“戎事兇勇,不近女物?!鼻宕奈短谩妒把拧め屧b下》:“器,眾物也?!毕乱蹲髠鳌べ夜辍罚骸叭质虏贿兣鳌?。顯然《左傳》例中“女器”之義即為女子或女子所用之物,言俘虜或被殺敵軍所截之耳等物不應接近女子,或女子所用之物不當與戰(zhàn)爭有關聯(lián)。如同女子送迎不出家門,見到兄弟不應跨越門坎一般,如若違反,則是一種不遵禮的行為。就“戎事不邇女器”一句而言,其包含的意義并非字面上所顯示,不能將其簡單的理解為“戰(zhàn)爭打仗不得接近女子”,參看下例:
(1)臣又聞吳起為將,暑不張蓋,寒不披裘,戎事不邇女器。今賢野次垂幕,珍肴雜遝,兒子侍妾,事與古反?!?(東晉·袁弘《后漢紀·孝順皇帝紀下》)
按:此例是把將軍吳起與校尉馬賢作對比,吳起“不邇女器”與馬賢“兒子侍妾”相對照。故此處“女器”釋為“女色、女身”義較妥。
(2)及堅以兵臨江,拜德為奮威將軍。堅之敗也,堅與張夫人相失,慕容暐將護致之,德正色謂暐曰:“昔楚莊滅陳,納巫臣之諫而棄夏姬。此不詳之人,惑亂人主,戎事不邇女器,秦之敗師當由于此。宜掩目而過,奈何將衛(wèi)之也!”(唐·房玄齡《晉書·卷一百二十七·載記第二十七》)
按:此例慕容德對慕容暐欲護送苻堅之妃張夫人去找苻堅之事,大表不滿。認為“紅顏禍水”,會“惑亂人主”,苻堅若與張夫人重會,戰(zhàn)爭必敗??芍?,此處“女器”應理解為“女子”或“女色”。
(3)陳湯誅郅支單于,元帝告祠郊廟,赦天下,群臣上壽置酒,以其圖書示后宮貴人。昔楚子以宋馘示文羌,君子曰“戎事不邇女器”譏之也。元帝以獲郅支圖上祠郊廟,下以為婦人之悅,失禮甚矣。其事雖微,史臣詳著之。(宋·劉子翚《屏山集·漢書雜論》卷三)
按:陳湯將郅支單于誅殺,元帝大喜,赦天下,宴群臣,同時將郅支單于的畫像給后宮貴人賞看,以討“婦人之悅”,劉子翚認為此事與上文《左傳》例中所提及的一樣,甚為失禮。
通過以上用例可知,“女器”在“戎事不邇女器”一句中,由最早單指“女子”義逐漸引申為“女色、女身”,而“戎事不邇女器”③有兩種解釋,一指不該拿和戰(zhàn)爭有關的人或物給女子看或者接觸,否則為不禮之舉;二指在戰(zhàn)爭之時不應當接近女色,以防惑亂軍心。
“女器”除了有“女子”“女子之物”“女色”“女身”之義外,還可解釋為“女用溺器”④。
(4)“鄭讓,字耐村,利津人。無兄弟,父母鐘愛之。美豐儀,又慧,……聘馬氏女。是年,讓入學,遂婚矣。先是女在閨中,嘗蓄一婢,將出閣,力遣去。凡見庭花新摘色艷者,必手揉碎之以為快意。合巹后,夫妻若膠漆。一日,馬見讓之溺器烏啄而長項,惡之,熔化成餅。夜,讓求之弗得,乃用女器,自此讓并不敢與妻異溺器。”(清·曾衍東《小豆棚·卷八·閨閫》)
按:鄭讓娶馬氏女,馬氏女見鄭讓的溺器形狀怪異而惡之,將其溺器熔化成餅。鄭讓膽小而馬氏女妒忌成性,于此,鄭讓只得與馬氏女共用一個溺器。此例中的“女器”,由文意得義為“女子盛小便的器物”,然此義僅得一例文獻為證,筆者猜測這可能是作者為了自己行文需要,據(jù)“溺器”臆生“女器”一詞,因為“溺器”一詞本身并未有男女之分,如:“宋,黃庭堅,號山谷。元佑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體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洗滌溺器,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職?!保ㄔ泳础抖男ⅰ罚┯置駠秶Z辭典》“溺器”條:“盛尿之器?!?此外,在現(xiàn)代漢語中“女器”較少用,多指女性生殖器官。⑤
二、“送女器”及“X女器X”等詞釋義
1.送女器:指的是嫁女時所贈器皿
(5)頃魏世魯郡地中得齊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犧樽作犧牛形;晉永嘉賊曹嶷于青州發(fā)齊景公冢,又得此二樽,形亦為牛象。(唐·姚思廉《梁書·列傳第四十四》)
(6)魏時,魯郡地中得齊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犧樽作犧牛形。(唐·李延壽《南史·列傳第三十九》)
(7)右《宋穆公孫盤銘》。元佑間,臨淄縣民于齊故城得數(shù)器,此其一也。藏趙元考內(nèi)翰家。驗其文,蓋送女器。 (宋·趙明誠《金石錄》卷十二)
按:從文獻用例可知,作為“送女器”的器皿有作牛形的,亦有作圓盤形,意義相當于青銅器中的“媵器”?!稘h語大詞典》“媵”條:指的是“古代諸侯嫁女”,那么嫁女時所送器皿即謂之“媵器”;同理送親陪嫁的器皿即謂之“送女器”。
2.婦女器物、妻女器幣、婦女器械
(8)單于以下脫帽稽顙,悉還前后所略婦女器械財物。(晉·陳壽《三國志·卷二十三》)
(9)又頗役嬪御,時有征求,婦女器物,公然受納,逼奪鄰居,廣開室宇,天下咸苦之?!保ㄌ啤だ钛訅邸侗笔贰ぞ砭攀ち袀鞯诎耸罚?/p>
(10)上遣內(nèi)殿崇班麥守恩召加超至闕,六月丙午朔,授左屯衛(wèi)將軍致仕,特給全俸絹緡,昆弟子侄并加寵秩,賜其妻女器幣有差。(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十七》)
按:文獻多將“婦女”“妻女”與“器物”“錢幣”等并列成詞,說明當時婦女地位不高,處于男人從屬地位,世人仍將女子作為等同價值的器物,可掠奪、征求、賜予,可見,并未把女子當成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注 釋:
①《漢語大詞典》“俘馘”條:生俘的敵人和被殺的敵人的左耳。
杜預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笨追f達疏:“俘者,生執(zhí)囚之;馘者,殺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計功也。”
②楊伯峻《春秋左氏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0年5
月第399頁:“顧炎武《補正》引明傅遜《左傳屬事》曰:‘戎事當嚴,不近女子所御之物,況使婦人至車中。又示以俘馘乎?’”
③近代徐世昌輯錄的《晚晴簃詩匯·卷一百七十六·再為管香給諫題
齊镈拓本》中曾將“戎事不邇女器”化作詩句:“如使女器同不邇,邾娷燕姞孰為銘。”
④《漢語大詞典》“溺器”條:盛小便的器物。
⑤可參看 王政.生殖民俗文化中的貝與蚌[J].書城,1996,(1)。
參考文獻:
[1][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4.
[2]毛詩正義[A].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3]論語注疏[A].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4]楊伯峻.春秋左氏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明]呂坤.呂新吾先生閨范圖說明萬歷刻本
[6][清]夏味堂.拾雅嘉慶二十四年遂園刻本
[7][東晉]袁弘.后漢紀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8][唐]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6.
[9][清]曾衍東.小豆棚[M].山東:齊魯書社,2004.
[10][宋]趙明誠.宋本金石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1.
[11][唐]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12][唐]李延壽.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3][唐]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4][晉]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5][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6]徐世昌.晚晴簃詩匯[M].北京:中華書局,1990.
[17]羅竹鳳主編.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5.
[18]王政.生殖民俗文化中的貝與蚌[J].書城,1996,(1)
(羅婳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古籍所 2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