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軍語是軍事領域的專業(yè)用語,是軍人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語言。規(guī)范和統(tǒng)一使用軍語,是統(tǒng)一軍隊認知的基本要求、協(xié)調部隊行動的基本保證。在作戰(zhàn)、訓練中應遵循相關規(guī)則正確使用軍語的語音、語形、語義,盡量避免形成語境差。
關鍵詞:軍語 語境 語境差
一、語境差的定義
同一交際界域,各語境因素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形成一個語境體系。語境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是一個多層面的聚合。言語行為的表達和接受都建立在一個復雜的語境體系中。語境中的各要素有時是和諧統(tǒng)一的,但有時會出現(xiàn)錯位,造成一種不平衡,這就形成語境差。所謂語境差,即在同一界域內,語境各要素間表現(xiàn)出來的不平衡。
二、軍語語境差生成的原因
(一)不同的語體形成語境差
語體是言語的功能變體,又名功能風格。人們在不同的社會活動領域內進行交際時,由于不同的言語環(huán)境所形成的一系列使用全民語言材料特點的綜合。人類社會交際多方面的需要是語體存在的社會基礎;語言材料在功能上的分化是語體存在的物質基礎。根據不同的言語環(huán)境和語言材料的功能分化,語體分為日常談話語體和公眾書卷語體兩大類,后者又分為科學語體、藝術語體、政論語體和事務語體幾類。在言語交際中,語體表達形式的選用往往受到交際對象的制約,使用不同的語體可能導致不同的交際效果。
軍事語體包括軍事書面語體和軍事口頭語體兩大系統(tǒng),其下又可作若干類別的區(qū)分。軍事書面語體由于交際領域、交際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語言也不同,從而形成文藝語體、科技語體、議論語體、事物語體等。根據口語的正式程度,軍事口語語體可分為對制式口語語體和非制式口語語體。語體語境對軍語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影響,在不同語體中軍語的使用也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在軍事科技論文等專業(yè)性較強的話語中,多使用相關軍語的學名,例如:神經性毒劑—含磷毒劑,芥子氣—β,β’-二氯二乙硫醚,維??怂埂猄-β-二異丙胺基乙基硫趕甲磷酸乙酯,等等。以上各組同義形式中前者為軍語正名,后者為學名。在軍事口語和軍事文學語體中,多使用軍語的俗稱。例如:艦艇分區(qū)列隊—站坡,飛機掩體—機窩,美國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單人掩體—散兵坑,等等。以上各組同義形式中前者為軍語正名,后者為俗稱。
(二)不同的文體形成語境差
文體是指獨立成篇的文本體裁(或樣式、體制),是文本構成的規(guī)格和模式。通常指由交際環(huán)境、交際目的的不同,而逐步形成相對穩(wěn)定下來的篇章結構及言語總體格調。它反映了文本從內容到形式的整體特點,屬于形式范疇。文體的特征及其劃分,往往取決于其層面結構中某些因素的強化、突出或變異。文體的構成包括表層的文本因素,如表達手法、題材性質、結構類型、語言體式、形態(tài)格式,以及深層的社會因素,如時代精神、民族傳統(tǒng)、作家風格、交際境域、讀者經驗等。由于不同的文體表達手法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性可能會導致語境差。
以軍事應用文——軍用文書為例,軍用文書包含平時文書和作戰(zhàn)文書。由于軍用文書運用領域的特殊性,受交際任務、場合等因素的制約,在語言表達上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尤其是在作戰(zhàn)文書中,受到文體語境因素的制約,通常要求語言簡潔、高效、保密,多使用單音詞、古語詞和縮略語以達到簡明扼要的表達效果,一些全稱軍語語形被臨時縮減后再使用。例如,一份撤離戰(zhàn)場的命令有如下表述“右縱隊由團基指指揮,左縱隊由副團長到后指擔任指揮;由后勤處副處長率軍務參謀、后勤助理員和軍醫(yī)各1名負責打掃戰(zhàn)場?!逼渲小盎浮焙汀昂笾浮狈謩e為“基本指揮所”和“后方指揮所”的縮略語,雖然這些縮略語不一定是規(guī)范的、標準的語形,但在一定語境中,它們的語義不變,語用效果也不會受到影響。而在軍事法律法規(guī)中,通常要求用語專業(yè)、嚴謹,因此較少使用縮略語,如要使用軍語縮略形式,通常會加注說明以使詞義完整。例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第一百四十五條規(guī)定:“各類武器和物資應當嚴格手續(xù),按照‘三分四定’(‘三分’是攜行、運行、后留,‘四定’是定人、定物、定車、定位)的要求,分類擺放整齊?!贝藯l令對“三分四定”做了詳細注釋使表意更清晰完整。
(三)不同的話語語境導致語境差
軍語的使用離不開話語語境,軍語可能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內涵和不同的外延,指稱不同的對象。例如下面兩段文字:
(1)在某部新聞報道工作總結表彰會上的講話這樣寫到:兩年來,部隊新聞報道工作在各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新聞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各級新聞報道人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進步。
(2)軍用文書對多個主送機關的排列順序是“先部隊后機關、先大單位后小單位,先直屬后配屬。
這兩段話中都有“部隊”這一術語,但是由于它所處的話語語境不同,含義不同。例(1)中的“部隊”泛指軍隊,例(2)中的“部隊”指“直接擔負作戰(zhàn)和保障任務的團級以上建制單位”。
(四)接受語境和表達語境的錯位導致語境差。
言語交際不僅意味著表達主體的表達,還需要接受主體的理解和反饋。
此時的語境差通常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由于表達者的修辭行為本身有隱喻的因素,接受者對表達者的編碼有不同理解,導致對同一言語產生不同理解形成語境差。二是由于接受者年齡、性別、文化背景、思維方式、邏輯推理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導致不同的接受者對同一言語產生不同理解。三是同一接受者由于時間不同、空間不同或者由于情緒的不同,從而對同一言語產生不同的理解。
三、語境差的雙重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語境差也是如此。一方面會產生消極作用,因為它是產生信息差的直接原因,可能會導致言語交際的失敗。但是在某種場合也會產生積極作用,所以語境差可分為積極語境差和消極語境差。積極語境差是對修辭行為讀解或建構中形成正面效應的語境差現(xiàn)象。消極語境差是對修辭行為讀解或建構中形成負面效應的語境差現(xiàn)象。
在軍事話語語境中,軍語是軍事領域的專業(yè)用語,是軍人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語言。規(guī)范和統(tǒng)一使用軍語,是統(tǒng)一軍隊認知的基本要求、協(xié)調部隊行動的基本保證。尤其是在情況復雜、瞬息萬變的作戰(zhàn)行動中,更是需要準確使用軍語,以統(tǒng)一我方參戰(zhàn)力量包括上下級和友鄰的作戰(zhàn)行動,確保指揮順暢、行動協(xié)調。否則,可能因為概念指稱隨意形成消極語境差,而造成表述混亂和認知誤判,影響戰(zhàn)局順利進展甚至導致作戰(zhàn)失利。例如,有一次,某部進行實彈演習,連長給通信兵下了一道命令:演習開始,立即查線。因為連長方音太重,通信兵聽成了“立即拆線”。結果,剛剛架好的電線被拆除了,一次演習就這樣失敗了。以上這個案例就是因為連長語音表達問題造成的接受語境差。所以在作戰(zhàn)、訓練中應遵循相關規(guī)則正確使用軍語的語音、語形、語義,盡量避免語境差。
參考文獻:
[1]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馮廣藝.語境適應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何自然.語用學概論(修訂本)[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4]李蘇鳴.軍語導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
[5]譚學純,朱玲,唐躍.接受修辭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6]王德春.修辭學探索[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7]西槙光正.語境研究論文集·語境與語言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
(向音 湖北武漢 軍事經濟學院人文社科系43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