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為尋找患者經濟上更能接受的預防增生性瘢痕的方法,進行丹參霜/超聲波和秀碧/超聲波兩種預防增生性瘢痕方案的效果和成本-效果分析的比較研究。 方法 將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醫(yī)學美容門診就診的180 例創(chuàng)傷患者分成兩組,分別以丹參霜/超聲波(A組80例)、秀碧/超聲波(B組100例)治療,分別用丹參霜或秀碧以超聲波聲頭反復均勻地按摩15min,以強度0.75~1.25W/cm2,每天1次,兩組療程均為60d,并運用藥物經濟學方法評價兩組的成本-效果。 結果 A、B組預防增生性瘢痕的有效率分別為97.5%和99.0%,患者支付成本分別為1800元、1980元,成本-效果比分別為18.46(1800/97.5%)和20.00(1980/99.0%)。 結論 在丹參霜/超聲波和秀碧/超聲波兩種預防增生性瘢痕方案中,丹參霜/超聲波方案有略好的成本-效果比,是患者更能接受的預防增生性瘢痕方法。
[關鍵詞]增生性瘢痕;丹參霜;超聲波;秀碧;預防;成本-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9-170-03
增生性瘢痕是由于創(chuàng)傷修復中成纖維細胞發(fā)生異常生物學特性[1-2],而且表達、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1、基質金屬蛋白酶-2[3]、翻譯起始因子、磷酸化真核細胞翻譯起始因子和髓樣細胞白血病-1[4]等多種促進細胞增殖的因子,導致成纖維細胞數(shù)量病理性增多,并且產生大量的膠原纖維,治療十分困難;因而增生性瘢痕的預防就十分必要,應該采用包括激光治療、硅凝膠防治、藥物治療、冷凍療法、放射療法的多種方法聯(lián)合療法,而且相關的專業(yè)化護理和健康教育也有非常重要作用[5-6],但療效理想的研究很少[1,7-9]。近10年來,我們在預防增生性瘢痕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療效比較理想
的成果[10-12]。由于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學特性,增生性瘢痕的預防方法所需時間較長,費用較多,為尋找患者經濟上更能接受的方法,應該選擇具有較好經濟學效益的治療方案, 這個方面的研究文獻很少[13],本研究從藥物經濟學角度出發(fā),比較研究兩種預防方案預防增生性瘢痕的近期療效和經濟學效益,以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醫(yī)學美容門診就診的180例創(chuàng)傷患者分成兩組,A組:80例,以丹參霜聯(lián)合超聲波治療,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10~40歲;B組:100例,秀碧聯(lián)合超聲波治療,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齡11~45歲;兩組年齡、性別、時間、病例選擇標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用丹參霜[抗痤霜,解放軍空軍總醫(yī)院,總制字(2011)F06007]以超聲波聲頭反復均勻地按摩15min[11],B組給予秀碧(德國麥氏大藥廠,HK-19685)以超聲波聲頭反復均勻地按摩15min[12],兩組均以強度0.75~1.25W/cm2,每天1次,兩組療程均為60d。
1.3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上常采用顏色、質地和厚度、硬度等指標描述瘢痕組織的病理特點和治療效果,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個得到大家公認,較可靠而準確的瘢痕評估方法,包括溫哥華瘢痕量表[14],增生性瘢痕預防療效標準也無統(tǒng)一標準[8-9]。我們根據(jù)平時工作經驗,參考文獻[8],將增生性瘢痕預防療效標準改良如下:從4個維度分為四級,優(yōu):無增生,瘢痕平、軟,表面無毛細血管網,顏色接近正常膚色,無疼痛搔癢癥狀。良:瘢痕增生面積<創(chuàng)面積30%,隆起較小,厚度不超過1mm,表皮較薄且柔軟,表面存在少量毛細血管,色素沉著較輕,無癥狀。一般:瘢痕增生面積<創(chuàng)面積50%,觸感柔軟,有韌性,表面存在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淺,癥狀輕微。差:瘢痕面積>創(chuàng)面積50%,表面較為粗糙有隆起,厚度超過1mm,觸感堅硬,表面存在明顯的毛細血管,色素沉著明顯,癥狀重。優(yōu),良均視為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成本、成本-效果比是計量資料,采用兩個樣本均數(shù)的非參數(shù)檢驗,治療有效率是定性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成本(Cost,C)的確定
成本是指實施某一治療方案過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財力和人力資源的消耗。藥物經濟學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隱性成本[13-15]。直接成本是提供醫(yī)療服務所需費用,包括醫(yī)療費、藥費、檢驗費等;間接成本是因疾病導致不能正常工作而損失的費用,也包括醫(yī)生、護士在處理患者需要時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隱性成本有很多主觀因素,難以客觀地評估。本研究為突出計算兩種方法的藥物經濟學結果,將各種成本簡化為患者支付的醫(yī)療費。A、B組每人每次支付的醫(yī)療費分別為30元、33元,兩組療程均為每天1次,60d,患者支付成本分別為1800元(30×60)、1980(33×60),A組略低于B組(t=3.6,P<0.05)。
2.2 效果(Effectiveness,E)的確定
效果是指特定方法的治療結果,用某種特定治療目標來表示,一般以有效率表示。A組有效率為97.5%,B組有效率為99.0%,即A組略低于B組(x2=1.8,P<0.05)。
2.3 不良反應
A、B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如皮疹、潰瘍、感染等)發(fā)生。
2.4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計算、比較、平衡成本和效果,在二者之間尋找一個最佳結合點,而成本-效果比(C/E)就是將二者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并用單位效果所花費的成本來表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C/E值越低,表明產生1份效果所需的成本越低,患者支出就越少,該方案的經濟學意義越大。本研究得出成本-效果比,詳見表1,結果表明A方案的成本-效果比略低于B組(t=3.3,P<0.05)。
2.5 敏感度分析
由于成本-效果分析中許多參數(shù)是不確定的,因此必需通過變化這些參數(shù)來檢驗成本-效果分析的敏感度,敏感度分析就是為了驗證不同假設或估算對分析結果的影響程度。隨著藥品競爭激烈且透明度增加,勢必導致藥品價格的下降,因而患者支出也會下降;因此,假設兩種方法患者支出均下降10%(ΔC),進行敏感度分析,計算出ΔC/ΔE,詳見表1,結果表明A方案的成本-效果仍然略好(t=3.4,P>0.05)。
3 討論
由于增生性瘢痕的預防方法所需時間長,各種直接、間接費用較高,患者經濟壓力較大;為減少患者經濟壓力、尋找患者經濟上更能接受的方法,應該選擇具有良好經濟學效益的治療方案;目前報道的增生性瘢痕的預防方法,包括激光治療、硅凝膠防治、藥物治療、冷凍療法、放射療法及多種方法聯(lián)合療法等[1,5-12,16],相關的成本-效果分析的研究文獻很少[15-21]。創(chuàng)傷后3~4d,成纖維細胞開始增生,5~6d時,成纖維細胞增生停止并開始分泌膠原,隨后7d膠原形成最多,此后逐漸減少,3周后就更少,表明增生性瘢痕的預防應在皮膚各類創(chuàng)傷愈合脫痂后、手術拆線后1、2周為最佳開始治療時間[14]。
本研究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即提供醫(yī)療服務所需費用,包括醫(yī)療處置費、藥費(丹參霜、秀碧和75%乙醇或1‰苯扎溴銨(新潔爾滅)溶液等消毒劑)、檢驗費等,間接成本、隱性成本有很多主客觀因素,難以準確地計算。由于醫(yī)院管理體制以及方便患者的原因,我們對每個患者每次預防處理的收費是一次性收取30元或33元,包含上述多種成本,即每個患者每一個60d療程支付的醫(yī)療服務所需費用為1800元或1980元,遠遠低于瘢痕的治療總費用[19-21]。本研究A、B兩種方案的效果均在97.5%以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成本-效果比也比較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敏感度分析也證明了這些經濟學效果,只是A方法的略好。
綜上所述,本研究為突出計算本研究兩種方法的藥物經濟學結果,將各種成本簡化為患者支付的醫(yī)療費,從成本-效果分析的角度比較了兩種預防方案預防增生性瘢痕的經濟學效果,從兩組的成本-效果比值來看,A方法的C/E值略小于B方法,即A方法的單位效果所花費的成本略低,患者支出就較少;敏感度分析也證明了A方法的略好的經濟學效果,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參考文獻]
[1] Namazi MR,F(xiàn)allahzadeh MK,Schwartz RA.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of scars:what can we learn from fetal skin?[J].Int J Dermatol,2011,50(1):85-93.
[2] Gantwerker EA,Hom DB.Principles to minimize scars[J].Facial Plast Surg,2012,28(5):473-86.
[3] 張鵬,紀亮,張翠香,等.基質金屬蛋白酶促進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遷移及其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3, 23(3):11-14.
[4] 吳文藝,張麗婷,鄭志芳,等.eIF4E、p-eIF4E和Mcl-1在病理性瘢痕組織中的表達和意義[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2,28(5):360-365.
[5] 陳英,亢敏,張丹.循證護理在瘢痕整形術后預防瘢痕增生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1,40(9):928-929.
[6] Zhang QY,Ma S,Xi D,et al.Administration of a novel penicillamine-bound membrane:a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treatment for abdominal adhesions[J].BMC Surg,2011,(11):5.
[7] 韓曉霞,曾海峰,刁建升,等.他克莫司預防兔耳瘢痕增生的實驗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5):756-759.
[8] 田豐,徐飛,唐榮.深度燒傷后瘢痕增生不同方法防治的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1,32(9):1725.
[9] 顧家富,晉繼忠.苯扎溴銨溶液防治皮膚創(chuàng)傷愈合瘢痕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1,16(3):322-324.
[10] 朱世澤,王小影,陳耿淳.超聲波在面頸部瘢痕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美容雜志,2001,10(2):116-117.
[11] 王小影.丹參霜與超聲波聯(lián)合治療預防增生性瘢痕[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6,12(6):36.
[12] 王小影.超聲波導入秀碧預防皮膚增生性瘢痕[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3,23(7):97-99.
[13] Atiyeh BS,Dham R,Kadry M,et al.Benefit-cost analysis of 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J].Burns,2002,28(7):659-663.
[14] 劉海兵,唐丹,曹海燕,等.溫哥華瘢痕量表的信度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3):240-242.
[15] 李琴,戴永紅.2種方案治療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亂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8):694-696.
[16] 王曉妮.非手術治療方法聯(lián)合應用預防瘢痕[J].吉林醫(yī)學,2010,31(36):6807.
[17] Carayanni VJ,Tsati EG,Spyropoulou GC,et al.Comparing oil based ointment versus standard pract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burns in Greece:a trial based cos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1,11:122.
[18] Hop MJ,Hiddingh J,Stekelenburg C,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laser Doppler imaging in burn care in the Netherlands[J].BMC Surg,2013,13:2.
[19] Ahn CS,Maitz PK.The true cost of burn[J].Burns,2012,38(7):967-974.
[20] Sánchez JL,Perepérez SB,Bastida JL,et al.Cost-utility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burn patients in a specialized center[J].Arch Surg,2007,142(1):50-57.
[21] Silverstein P,Heimbach D,Meites H,et al.An open,parallel,randomized,comparative,multicenter study to evalu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performance,tolerance,and safety of a silver-containing soft silicone foam dressing (intervention) vs silver sulfadiazine cream[J].J Burn Care Res,2011,32(6):617-626.
(收稿日期: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