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評價小劑量螺內酯治療高齡肺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選擇56例高齡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6例),對照組(3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給予螺內酯20mg,每日1次,平均服用半年。兩組患者隨訪結束時檢測肺動脈壓及血漿B型腦鈉肽前體(pro-BNP)反應療效指標;檢測血清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及觀察乳房發(fā)育、乳腺疼痛等副反應指標。 結果 治療組肺動脈壓及pro-BNP均較對照組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而兩組中血清鉀、尿酸、肌酐、尿素氮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中均未發(fā)現(xiàn)有乳房發(fā)育、乳腺疼痛發(fā)生。 結論 小劑量螺內酯治療高齡肺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有效且安全。
[關鍵詞] 肺心??;慢性心功能不全;螺內酯;高齡
[中圖分類號] R54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9-95-02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心力衰竭是肺心病發(fā)展的嚴重階段,已成為高齡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隨著心力衰竭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其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機制是心室重塑[1]。長期以來,大量的證據指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逆轉心室重塑的作用,而長期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往往存在著醛固酮逃逸現(xiàn)象。螺內酯作為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可以有效控制醛固酮逃逸現(xiàn)象,對延緩心室重構及改善肺通氣有顯著療效,在心力衰竭治療中備受關注。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入選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內干科住院的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56例,符合全國肺心病
專業(yè)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心力衰竭診斷標準按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 NYHA的心功能標準分為IV級。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同時需排除:(1)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2)高血鉀者;(3)嚴重瓣膜性心臟?。唬?)未控制的心律失常;(5)惡性腫瘤;(6)乳房增大。
1.2 方法
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6 例,男20例,女6例,年齡80~93 歲,平均(86.5±6.4)歲;對照組30例,男23 例,女7 例,年齡81~89 歲,平均(87.3±5.9)歲,所有患者均常規(guī)給予氧療、平喘、改善通氣功能及糾正電解質紊亂,合并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螺內酯(浙江亞太制藥廠,A73302111)20mg,1次/d,兩組患者治療時間0.3~1.0年,平均(0.6±0.4)年,治療結束時檢測肺動脈壓力、pro-BNP、血清鉀、尿酸、肌酐、尿素氮并進行比較,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治療前肺動脈壓力、pro-BNP、血清鉀、尿酸、肌酐、尿素氮均具有可比性。
1.3 療效觀察
1.3.1 肺動脈壓監(jiān)測 采用日本飛利浦iv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三尖瓣反流速度,按伯努利公式計算肺動脈壓(P=4V2)。
1.3.2 血漿pro-BNP測定 所有患者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應用美國雅培ci16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漿pro-BNP。
1.4 安全性評估
所有患者隨訪結束時,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應用美國雅培ci16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直接電極法檢測血清鉀,酶法檢測肌酐、尿素氮、尿酸,觀察患者胃腸道反應、乳房發(fā)育、乳房疼痛發(fā)生情況,評價螺內酯安全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隨訪結束時檢測肺動脈壓及血漿pro-BNP,治療組肺動脈壓力、pro-BNP較對照組明顯下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隨訪期間兩組患者中無乳房發(fā)育、乳腺疼痛發(fā)生,治療組1例出現(xiàn)輕度胃腸道反應,不影響繼續(xù)服藥治療。治療組血清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較對照組稍有增高,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攀升,據統(tǒng)計65歲以上人群可達6%~10%[2],如何降低老年患者心衰死亡率已成為我國老年慢病防治領域中新的挑戰(zhàn)。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肺血管或支氣管-肺組織病變引起的一種慢性肺動脈高壓性心臟病,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誘發(fā)加重,導致心力衰竭,病死率高。研究表明,心力衰竭過程中伴有RAAS系統(tǒng)的過度激活及心肌重塑,心力衰竭一旦啟動,就步入一個漸進性惡化的過程。神經激素過度激活可加速心力衰竭的變化和發(fā)展,通過抑制神經激素過度激活,阻斷心力衰竭惡性循環(huán),防止和延緩心肌重塑的發(fā)展,提高生活質量和降低發(fā)病率,成為目前心力衰竭治療策略的關鍵。目前在轉化酶抑制劑和受體拮抗劑作為抗心力衰竭治療主力藥物的同時,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療中由于ACEI、受體阻斷劑易引起干咳、氣道痙攣等副作用,使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同時長時間應用ACEI往往存在著醛固酮逃逸現(xiàn)象,使心力衰竭治療效果降低[3]。長期以來,螺內酯僅僅作為利尿劑應用于臨床,近年來,隨著對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認識,螺內酯作為醛固酮拮抗劑在心力衰竭治療中的益處不斷被發(fā)現(xiàn),有可能成為繼ACEI、B受體阻滯劑之后第三個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藥物[4]。螺內酯主要通過以下方面發(fā)揮治療心力衰竭的作用[5]:(1)利尿、減輕心臟前負荷:通過在腎小管遠端與醛固酮競爭拮抗發(fā)揮利尿作用,排鈉保鉀,減輕水、鈉潴留,血容量降低,減輕心臟前負荷;(2)抑制心室重構:心力衰竭時,腎臟分泌大量醛固酮,除產生水、鈉潴留外,通過心肌收縮蛋白合成增多,心肌間質膠原纖維增多及血管內皮平滑肌細胞增生等一系列作用,使心肌細胞肥厚,間質纖維化,最終導致心室重構。那長期應用螺內酯治療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療效及安全性如何呢?本研究通過監(jiān)測高齡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應用小劑量螺內酯后肺動脈壓及心衰指標pro-BNP與對照組的研究作為療效評價[6],同時對螺內酯常見副作用進行監(jiān)測作為安全性評估。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組肺動脈壓及pro-BNP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而兩組中血清鉀、尿酸、肌酐、尿素氮比較無明顯差異,所有患者中均未發(fā)現(xiàn)有乳房發(fā)育、乳腺疼痛發(fā)生,表明長期應用小劑量螺內酯能降低肺動脈壓,改善肺心病患者心衰指標,并未明顯增加螺內酯副作用。因此,小劑量螺內酯在治療高齡肺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有效、安全,能給患者帶來更多獲益。本次研究入選病例數(shù)相對較少,未進行大樣本的研究,隨訪時間較短,僅進行了高齡患者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論證。
[參考文獻]
[1] 李擁軍,周秀娟,程蘊琳.卡維地洛與充血性心力衰竭[J].醫(yī)學綜述,2004,10(10):609-611.
[2] 顧東風,黃廣勇,何江,等.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患病率[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3-6.
[3] 韓蘭唐,高云英,王立新,等.螺內酯對老年重度心力衰竭的療效[J].臨床薈萃,2003,18(9):510.
[4] Rochar,Williams GH.Rationale for the use of Aldosterone antagonists in conges tive heart failure[J].Drugs,2002,62(5):723-731.
[5] 江大建,楊殿金,葛文松.卡維地洛聯(lián)合螺內酯治療慢性心室重構性心力衰竭的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7,15(2):121-122.
[6] 崔潔,李波,劉微微.瑞舒伐他汀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效果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1):44-47.
(收稿日期: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