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皓,男,1970年8月生于大連鄉(xiāng)下,1989年3月入伍,1999年12月進入大連晚報社,2010年12月任大連海燕文學(xué)月刊社主編。1987年開始寫詩,1988年獲“蓓蕾杯”全國中學(xué)生詩歌大獎賽一等獎,1990年獲詩刊社“雷鋒杯”全國新詩大賽三等獎,2012年獲詩刊社“雷鋒——道德的豐碑”全國詩歌大賽二等獎等。曾在《解放軍報》《光明日報》、《解放軍文藝》《詩神》《詩潮》《鴨綠江》發(fā)表散文、詩歌作品,有多篇作品入選各種年選。2010年出版詩集《擊木而歌》。
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大連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詩歌創(chuàng)作委員會秘書長。東北師范大學(xué)文藝學(xué)研究生,文學(xué)碩士。大連民族學(xué)院新聞系客座教授。
普濟寺
海印池里游泳的錦鯉是自在的
朝陽洞涌出的晨光是自在的
在多寶塔和古樟樹之間
飛來飛去的白鷺是自在的
普濟寺門外無欲無求的一切
都是自在的
自在的人們千里迢迢
跋山涉水,從四面八方
來到普陀山,匆匆走過普濟寺門前
自在的一切
把一個又一個祈愿
寄托于一柱清香
寄托于佛前的念念有詞
寄托于虛空里繚繞的煙霧
寄托于功德箱里面值不等的捐獻
寄托于三拜九叩
寄托于從不開口講話的觀音菩薩
當(dāng)我把所有的寄托
都交給普濟寺
我便放下
我已無所求,我又回到普濟寺門外
自在的一切
魚是魚
水是水
普濟寺
還是去年來時的普濟寺
同僧人一起品茶
茶具沒什么異樣
茶葉沒什么異樣
我卻喝出一種異樣的味道
我喝得小心謹慎
僧人笑言
你不喝完我就無法續(xù)杯
你不放下就喝不出茶的味道
我們都是人,只不過
我是僧人你是游人
接下去再喝同一壺茶
我的心中一片釋然
我不再區(qū)分你我
普陀山桃花
兩樹桃花先于我
抵達舟山群島
抵達普陀山
一樹在左,一樹在右
去往南海觀音的路上
一叢出世的桃花
在左邊一座破舊的房屋邊上
寂寞開無主
另一樹入世的桃花
在紫竹林右邊那些樹木中間始盛開
提前打開人間
四月的芳菲
我北方的風(fēng)衣,此刻
如此切近一縷春風(fēng)
一朵桃花的只言片語
對應(yīng)一次不辭而別的舟車勞頓
回來的時候,我又一次經(jīng)過桃花
我說不恨,不怨,不貪,不念
我只是你今生的過客,抑或
來世的黑客
霧鎖寧波
城市多么淺薄
一場濃霧的到來,只是為了
把故事的結(jié)局弄得
撲朔迷離
有時候,水越是渾濁
越容易摸到魚,越容易看清
偽善的本來面目,越容易
找到面具后面的淚水
包括航班在內(nèi)的所有擔(dān)心
都是多余的。清酒歸還本性
濃霧歸還晴天,一個借口
歸還一個刻骨銘心的城
安坐于江南早春的一隅
不感傷不足以妥協(xié)
不妥協(xié)不足以自在
自在是昨夜細雨如琴的寧波
玲瓏心
威風(fēng)八面的上午,我用一枚雪花
把一朵梅花點燃
指尖上的心跳劍走偏鋒
玉的碎片在花朵與花朵之間
瓦解。我的心迅速
潮濕乃至融化
這預(yù)謀已久的暴力多么精巧
明知有去無回
卻被玉聲感召
矛盾的心有八個方面
玲瓏只是其中一種誤讀
此時花開帶著宿命的決絕
你甘為玉碎
我從此止步不前
給爺爺樹碑
當(dāng)那塊一人多高的花崗巖
立起來的時候
我覺得在碑后面躺了多年的爺爺
也站了起來。跟他的名字
一起,站了起來
李華文,這個被我
遺忘多年的名字
是我爺爺?shù)拿?/p>
是墳包下那一抷骨灰的名字
是記憶里那個痩弱小老頭的名字
是那個整天沒有笑容
惟獨見到孫子就嘿嘿的名字
是那個失去了一只眼
卻耳聰目明的名字
是那個半夜三更掀開柜門
呷一口老白干的名字
是那個種了一輩子地
房無一間地?zé)o一壟的名字
姓李,范華字,名文
卻,一文不名
給爺爺樹碑,不是
給爺爺立傳,只是
讓大地把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
交還給爸爸,交還給我
交還給族譜,交還給思念
交還給孝
不需要墓志銘,只需要
一縷春風(fēng),一抹陽光
兩滴眼淚一樣的清明雨
三個響頭
給爺爺樹碑,就是
給逝者一個邀約
在那些個特定的日子里
我們圍坐在你的周圍
看燃燒的紙錢灰飛煙滅
看一燭香露出白骨
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