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壇、校慶典禮等活動,是校園文化、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術論壇、研討會、慶典,正在背離舉辦的初衷,負面效應凸顯,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
辦學術論壇引發(fā)尷尬事
學術論壇本是交流學術、碰撞火花的平臺,但是一旦與錢扯上關系,有時候讓知識分子非常尷尬。
張教授是湖北某高校一名知名的博士生導師,3年前牽頭舉辦了一場海峽兩岸的學術論壇,當時邀請了臺灣和大陸的30余名學者參加。
籌備之初,初步估算論壇所需的經費在20萬元左右。論壇雖然是張教授牽頭的,但一名高校教師顯然無法承擔論壇的全部經費。于是,年近六旬的張教授想到了“冠名”——找主辦單位?!拔肄k這個論壇,是一份責任,為大家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不為名不為利?!睆埥淌诮榻B了他“化緣”的途徑——先把學校拉進來做主辦單位,再根據自己的學科,把對應的政府機關拉進來,然后自己還有一個省政府授予的顧問頭銜,借助這層關系再找省政府領導支持一下。雖然已是頗有名望的博導、教授,張教授還是得陪著笑臉上門求人,最后倒是如他所愿,各家單位都很支持,答應了他上報的預算經費。
正當張教授全心籌備論壇之時,政府部門來電話,說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活動預算要減一半。張教授考慮到:“人家給錢就不錯了,只好再想辦法?!彼贸鲱A算表,先做“減法”——把招待宴會改成自助餐,把原本計劃準備的禮品去掉,論壇地點從酒店轉到學校會議室,經費只負擔自助餐和部分特邀專家的差旅費;再做“加法”——找學校支持一點,再從自己的科研課題經費中挪用一點。當論壇辦完時,張教授長舒一口氣:“再也不主動提議辦論壇了,太累?!?/p>
其實,這件事情發(fā)生在“窮學校”“窮教授”身上,如果換在經費寬裕的老師和財大氣粗的學校身上,舉辦論壇自然會大方很多,論壇也會隨之增多。張教授舉辦論壇為錢所困,正好印證了當前“三公”經費高企、支出不透明、增加辦學成本的現狀。最近,華東某省教育部門與當地一家單位舉辦合作簽約儀式,開會一個小時,花費高達近5萬元。這錢到底是如何花的?據調查得知:場地租用費,半天為一次,2.5萬元;主席臺電子顯示屏,使用一次0.6萬元;與會代表吃飯費用,人均100元標準,共0.5萬元;會議文件制作打印、禮品等各類費用共計1萬多元。
背離大學精神
如今的很多學術研討會或論壇,都是“虎頭蛇尾”:開幕式領導出席,很熱鬧,到了后面的主題報告和分組研討,人就慢慢少了。更有甚者,一些知名教授點個卯就走,留下PPT由學生代為講解。嚴肅的學術殿堂,怎么可以容忍這種風氣?
“眼下,我們一直在討論大學精神的回歸。但我們還有純粹的大學精神嗎?”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慨嘆,現在的大學教授都是在市場文化、官場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影響下活動的,純粹的“學術文化人”早已不多?!凹词故遣淘嘞壬谑?,面對各種非學術文化的包圍,他還能實現他的理想嗎?”
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先生曾批評“慶典泛濫”。據他統(tǒng)計,2011年前5個月,全國僅高等學校就有42家舉辦了校慶,從10周年到100周年都有。至于企事業(yè)單位的慶典,更不計其數了。這位年屆八旬的老先生感嘆:“一個單位每隔5年或10年就搞一次慶典,這在世界上聞所未聞?!?/p>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以目前盛行的大學校慶來說,應該有兩個基本主題,一是校友歡慶,回到母校,重溫師生、同學情誼;二是反思學校辦學的問題,為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找到方向。國外大學校慶,往往就圍繞這兩大主題。
很多專家學者表示,如何舉辦學術論壇和校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校的辦學宗旨和大學精神?!拔覈髮W意識到以前學術論壇式校慶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改變,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須指出的是,這樣的變化還遠遠不夠。”熊丙奇表示,不管是此前南京大學的“序長不序爵”,還是人民大學的公益校慶,都是積極的變化。但是,真正體現大學精神、回歸學術本質,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會議名義唬人內容走過場
“臺上的院長們,你們能不能嚴肅點?”在北京某高校舉行的一場學術論壇提問環(huán)節(jié),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教授拿起話筒,厲聲喝問。這場原本“基調和諧、其樂融融”的論壇,因為這個不和諧的“話外音”,出現了長時間的尷尬?!拔业膯栴}很簡單,就是想請院長們在兩分鐘時間內,告訴我你們所研究學科最前沿的5個問題?!甭牨娞釂柇h(huán)節(jié),這位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一字一頓地問道。事實上,剛剛結束討論的專題就是“學科發(fā)展前瞻”。這位教授補充道,“我這個問題,原本很想問某位院長。但從剛才發(fā)言內容來看,他估計很難給出滿意回答?!?/p>
臺上院長們以社會熱點作引子,以搞笑段子作點綴,但就是不切入正題。原本早該結束的上一節(jié)討論,已完全擠壓了下一專題的時間,院長們卻仍樂此不疲。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南京一所高校的教授曾訴苦說:每年那么多的論壇,都是老朋友組織和參加,不參加不行,如果每次都精心準備演講稿,哪有這個精力?最后只好應付應付。筆者在網上隨機查閱了幾個學術論壇的新聞報道和嘉賓演講稿,發(fā)現越是由政府部門、商業(yè)機構買單的論壇,“打醬油”的人越多,純粹高校舉辦的學術論壇要略微好一些?!艾F在的學術論壇,聽的人花不了太多參會費,講的人有高額的出場費,大家都不珍惜了,走走過場?!边@位教授表示,高質量的學術論壇越來越少了,很多嘉賓都是按照出場費的高低決定自己演講內容的深淺。
學術論壇泛濫的同時,還有以校慶、院慶為代表的各種慶典活動。湖北某高校2011年舉辦校慶,除了請很多校友回來捐錢、搞幾個講座外,并沒有太多留得下來的財富。該校部分老師表示,這種活動就是做給領導看的。一位在高校工作多年的老同志透露,一般來說,每一任校領導都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內做出點成績,校慶就是向上級領導展示“政績”的平臺,因此很多高校非常熱衷。
在最近曝光的部分學術論壇、校慶典禮的負面新聞中,無不是與會者開會打牌、玩手機、睡覺及學校拿著驗鈔機收錢等離奇鏡頭?!罢且驗榕e辦初衷不正,才會導致現在這種情況?!币晃桓咝=淌诒硎?,很多學術論壇都掛著“國際”“中國”的名頭,其實這些學術論壇上外國學者、省外學者都少得可憐。
湖北大學葉顯發(fā)教授表示,開會應秉持“不浪費時間、不說空話”的原則。會議什么主題,該討論哪些問題,無論你是校長還是院長,開會前都應了然于胸。正式開會,每個人力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講明白問題,如果你習慣務虛,不喜歡直奔主題,那也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結束發(fā)言?!懊總€人的時間都寶貴,這是個基本的準則!”
頻頻開會慶典的背后
日前,天津市紀委研究室焦健博士在媒體上撰文指出,嚴格控制慶典、研討會、論壇等活動,可以從源頭上杜絕大手大腳和奢侈浪費,有效控制行政費用支出,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切實讓有限的財力用到刀刃上,用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政府在無形之中就會在人民群眾心中樹立起良好形象。
目前,有很多高校一方面為辦學經費緊張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又頻頻舉辦各類會議慶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不負責任、鋪張浪費的現象。對此,一些專家表示,歸根結底這還是形式主義在作怪:有個人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有體制機制上的問題,也有制度安排上的問題。
在實踐中,形式主義造成的鋪張浪費,實際上又難以找到承擔責任的對象。因為浪費的是公家資源、公共資源,搞形式主義者只求“形象出去了、驗收合格了、氣氛上來了”,至于是否符合實際、浪費有多少,恐怕沒有一個人、一家單位會認真去計算。相反,有些搞形式主義者還能因此得到好處,比如政績、經濟回扣。
如何盡快遏制各種慶典和低水平學術會議泛濫的勢頭?專家開出了一套“組合藥方”。
第一,高校經費收支情況要向社會透明公布。目前,很多高校在學校內部有財務收支狀況的公布,但是往往只公布大類項目,具體怎么使用的一概不知。尤其是會議、慶典這種“非明碼標價商品”的開支,普通師生沒有評判的標準。因此,審計部門要加強對高校辦學經費的審計,將學術論壇、慶典等納入審計范圍,要嚴格按照會議、論壇的相關規(guī)定標準加以審計。必要時,部分地區(qū)可以探討建立高校學術研討會績效評估機制,盡管大規(guī)模推行有難度,但是可以進行試點。季度、年度學校經費使用明細要盡量公開透明。
第二,黨政領導要率先垂范,盡量不參加或少參加各類不必要的研討會和慶典活動。目前很多學術論壇、慶典活動熱衷于跨地區(qū)、跨系統(tǒng)、跨行業(yè)邀請人員參加,或邀請上級機關領導、國(境)外機構及知名人士參加。往往黨政領導的級別成為研討會吸引人參會的重大“賣點”,這種情況在有商業(yè)機構參與的研討會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筆者曾見過不少學術研討會,副省級以上領導往往只是出現在開幕式上,甚至簡短的致辭結束后就以“還有其他事情”為由立即走人,這既影響了活動的氣氛,也影響了領導的形象。因此,黨政領導尤其是高級別領導要率先垂范,加強自我約束,不給泛濫的學術“盛宴”存在的機會。
第三,活動形式要盡量簡潔高效、節(jié)省開支。通過對多個學術研討會調查發(fā)現,活動形式多樣,最突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開幕式太長,致辭的領導太多,以致于部分會期一天的研討會,半天在聽各位領導致辭;二是附帶活動安排太多,很多研討會以開會之名行旅游觀光之實,會議場所非五星級酒店不要,會議地點盡量放在風景名勝區(qū);三是禮品過于貴重,許多展會的禮品跟著潮流走,電腦不好拿就送平板電腦,蘋果的送不起就送聯(lián)想的。越是重點高校、越是辦學經費寬裕的高校,這種情況越是嚴重,過分追求形式主義加劇了鋪張浪費。北京某高校博導劉教授坦言,在國內和國外參加學術研討會,享受的待遇完全不一樣,“國外的會議很摳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