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測繪科研的煉獄里創(chuàng)造了春天,以自己10年的艱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給地球照了個像”,被譽為“‘把地球搬回家’的人”“為地球做尺子的人” “用數字信息擁抱美麗‘中國夢’的人”。
他們,創(chuàng)造了測繪界的奇跡,打破了我國航空測量儀器及數據處理領域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改寫了中國航空攝影測量長期采用膠片的歷史,推動了我國測繪從傳統向數字化技術體系的跨越式發(fā)展。
他們,研制成功的數字航空攝影儀,將4臺日常用的非專業(yè)相機“捆綁”在一起,變身為可以航空攝影測量的“千里眼”,使中國科學家在“數字地球”研究領域成了世界公認的“領頭羊”,為“中國夢”增添了更加美麗的光環(huán)。
……
他們,就是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河南理工大學校長鄒友峰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河南理工大學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創(chuàng)新團隊。
在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河南理工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劉先林院士、鄒友峰教授、郭增長教授等共同完成的“大面陣數字航空影像獲取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項由河南理工大學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創(chuàng)新團隊10年潛心研究的成果,是該校自2011年度完成的“中國煤礦瓦斯地質規(guī)律與應用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之后,又一次獲此殊榮。
“為夢想而奮斗”
在河南理工大學校園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如果你在學生食堂看到一位白發(fā)蒼蒼、衣著樸素的老人買了兩根油條、一碗稀飯,笑呵呵地坐在你附近就餐,那人可能就是劉先林。”
劉先林“摳門”?筆者給劉先林算了筆賬,每年他在該校的津貼是12萬元,然而劉先林“很虧”,任職以來,這筆錢他分文未取?!八堰@筆錢留在學校,設立了一個專門賬戶,用來資助科研項目和生活較困難的師生?!眻F隊成員、河南理工大學測繪學院院長郭增長十分感慨地說。
走進河南理工大學測繪學院綜合辦公樓307室,這個劉先林辦公兼臥室的地方,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簡易床、一張沙發(fā)、一臺電腦、一張堆滿專業(yè)書籍的寫字臺、一個書柜。
2006年,劉先林在河南理工大學新校區(qū)做實驗,學校安排他在老市區(qū)的賓館吃住。新校區(qū)距賓館8公里,坐車也就十幾分鐘,年近70歲的劉先林依然要求睡在辦公室,洗漱在樓里的公共衛(wèi)生間。每晚,整棟大樓就剩下他和門衛(wèi)?!翱瓷先ジ駛€看大門的工友?!遍T衛(wèi)們都認得他。劉先林喜歡住辦公室,原因是離設備近點,可以隨時做實驗。
劉先林對學生說:“搞科研,就要做好啃面包、住辦公室的準備?!眲⑾攘种笇У牡谝晃徊┦亢?、團隊成員劉昌華記憶猶新,“一次課題組跟他談科研談到下午1點多,可他談興正濃,大家肚子餓得咕咕叫都不好意思說。將近2點了,他突然想起,‘哦,時間不早了,我們去吃飯吧?!绞程煤唵我它c兒菜,又給每人要了一張大餅,還叮囑大家一定要吃飽?!?/p>
“為夢想而奮斗,心中美好的東西定能創(chuàng)造出來!”河南理工大學校長鄒友峰說。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理工大學第一位學成歸來的博士,一個把學者的睿智與管理者的從容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專家型領導干部,鄒友峰2003年被任命為焦作工學院院長(河南理工大學前身)時,年僅38歲,是當時河南高校最年輕的校長。
“對待科研,他要求一是一,二是二,十分嚴格,不許有絲毫的差錯!”鄒友峰教授的博士生柴華彬說。的確,對河南理工大學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創(chuàng)新團隊來說,科研就是最好的生活。
正是在劉先林、鄒友峰的帶領下,河南理工大學測繪學科發(fā)展走上了“快車道”:2004年,學校獲批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省級重點學科,2005年獲得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成立新的遙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yè),2007年獲準成立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測繪學科4年上了4個臺階。近年來,學校又建成了礦山空間信息技術河南省重點實驗室、“中原地區(qū)土地資源綜合監(jiān)測與持續(xù)利用”國土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河南省測繪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河南省測繪工程省級教學團隊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主持承擔國家863、973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含重點)項目1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完成地方政府、企事業(yè)單位委托項目200余項,25項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或領先水平,5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5項,省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特等和一、二等獎12項……就這樣,河南理工大學人用心血和汗水筑就了一條測繪事業(yè)發(fā)展的“高速公路”。
“堅定信仰,擁抱美麗夢想”
“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仰,又腳踏實地,苦干實干,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抱美麗夢想!”鄒友峰說,“從事測繪科研,必須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编u友峰認為真正的研究成果總能解決制約生產作業(yè)的重大技術難題,走出“象牙之塔”,開出一片新天地。
“我們搞測繪科研,就好像背著黑鍋在地獄里爬行,誰最能吃苦,誰意志最堅強,誰就能最終找到地獄的出口!”師生們對劉先林的話耳熟能詳。
在數字航空攝影儀的研制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一起航拍,一起分析。2005年7月,大家一起到野外進行航空試拍。試飛用的是一架簡陋的噴農藥的蜜蜂三型飛機,機身沒棚,像公園里的小帆船。飛機只能容納兩個人,除駕駛員外,另一人是倒座、腳懸空,很難受。更關鍵的是試驗難度大,小飛機技術操作水平要求高,修正航向、調整水平等許多操作都要由專人完成。面對這種情況,有的人犯起了嘀咕:這與我們平時見到的飛機差別也太大了,連密封艙都沒有。大家猶豫著不敢上去。
為打消大伙兒對安全的顧慮,劉先林第一個登上了這架飛機。大家勸他,他卻笑著說:“放心吧,這小東西聽話著呢?!焙芸?,飛機就消失在大家視野中?!?0分鐘了還沒有回來!”現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看到大家驚魂未定的樣子,他倒笑開了,連嘆收獲豐富,并興奮地說:“相當安全,天上兜風感覺不錯!”“只有親自上去了,才能看到儀器的工作情況,才能知道在工作當中怎么操作,會產生什么問題?!彼€開玩笑說,“環(huán)境條件差一點,我們就用人力補其不足,這叫做‘以軟補硬’?!痹谒膸酉拢瑘F隊成員一個個輪換登上飛機,順利完成了預定任務。
愛國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我們就是看不得國外的產品壟斷中國市場。外國能做到的,咱們也能做到?!惫鲩L說,“長期以來,國內數字航空影像獲取主要依靠國外進口的數字航攝儀,國外數字航攝儀采用專業(yè)量測型相機,不但價格昂貴、檢測維修困難,且存在著中小比例尺測圖數據冗余大、效率低,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高程精度低等問題。因此,開展數字航空影像獲取關鍵技術研究和裝備研制,對提升我國測繪技術水平和實現測繪儀器國產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和現實意義?!?/p>
“其實,研發(fā)最困難時,壓力很大,但我們硬是咬牙挺過來了?!惫鲩L說,“在做實驗的幾個月里,我們沒睡過一個好覺,對情況一次次地了解、分析,一步步地摸索、實踐,一遍遍地校正、修改……”
2007年5月底,原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宣布了一條喜訊: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儀通過了專家鑒定,該攝影儀填補了國內空白,高程精度指標達到同類產品國際領先水平,整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作為第一參研單位的河南理工大學,師生們的臉上再也無法掩飾成功的喜悅。
“過去搞地形測繪,必須到野外進行實地測量。有了這套設備,可以通過航空照片、衛(wèi)星照片,把地面模型按原樣搬到室內來。以前艱辛的野外測繪,現在坐在電腦前就可完成了。所有測繪要求的圖種,這套設備都能繪制,應用面非常廣?!眻F隊成員、河南理工大學測繪學院副院長張合兵自豪地說。
“執(zhí)著于創(chuàng)造與奉獻”
劉先林說,“作為中國人,要為國家爭氣!你如果停了,人家就上去了,你很快就會被淘汰。要跟著整個技術進步的步伐?!?/p>
“執(zhí)著于創(chuàng)造與奉獻,人生就有出彩機會!事業(yè)因為夢想而變得飛揚熱烈,因為夢想而變得無比厚重。”鄒友峰說,“在追求夢想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上,把每個人的潛能和價值都充分發(fā)揮出來,創(chuàng)新活力才能更好地持續(xù)迸發(fā)?!彼巧朴谟萌怂L,合理安排科研任務,充分調動科研組成員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鄒校長用淡泊名利、虛懷若谷的精神,凝聚起一個和諧向上的創(chuàng)新團隊;他博學嚴謹、豁達謙和,像磁石般吸引著我們每一個人?!睆埡媳f,“年輕人總愛找他討論技術問題,也都愿意到他手下工作。他也敢于放手讓年輕科技人員去干去闖,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增長才干。他帶過的年輕人,大都很快能獨立承擔國家或國家測繪局重點科研項目,成為科研骨干?!?/p>
“我們所做的科研成果一定要能夠得到推廣和應用?!编u友峰反對那些“紙上談兵”的科研,“國外數字航攝儀價格平均為1500萬元每臺套,而我們研制的裝備售價僅400萬元每臺套。價格低是一大優(yōu)勢,還可根據需要,隨時更換不同焦距的鏡頭,使用非常方便。用戶只需購置一臺本設備就可以滿足不同項目影像獲取的需要,國外的航攝儀則沒有這項功能。另外,拍攝前后,都可對相機參數及時進行檢校,以符合我國測繪行業(yè)的作業(yè)標準,保證測繪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但進口的數字航攝儀需要送到國外檢校,周期長、成本高,用戶難以承受。”
據介紹,數字航攝儀還在其關鍵技術——多像機高精度拼接,即多幅影像拼接的虛擬影像生成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種相機投產以來,已在全國28個省、市完成了70萬平方公里的航空影像獲取任務,所獲取的影像應用在數字測圖、數字城市建設、城市規(guī)劃、礦產資源勘探等領域,產生經濟效益約40.4億元,同時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傳統的膠片航攝儀體積大、價格高、周期長、效率低,而基于數碼相機的數字攝影儀體積小、價格低、周期短、效率高?!惫鲩L說,“數字航攝儀高程精度比國外同類產品高三到四倍,分辨率、幾何精度也高于國外同類產品;鏡頭覆蓋范圍更大,因而拍攝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鏡頭可以更換,一臺儀器可以滿足不同比例尺地形圖測制的需要,大大提高儀器的利用率?!?/p>
也許,鄒友峰說過的一段話,可以作為團隊成員的人生注腳:“以最低的標準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以最高智慧創(chuàng)造出造福人類的偉大成果,以最大努力承載起人民的夢想和重托。毫無疑問,人生的價值絕不是僅僅滿足于吃、穿、住、行,而是在于將‘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化為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