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zhàn)結束以來,美國的教育成功取代歐洲,達到了輝煌的頂點,吸引了全世界的優(yōu)秀學生??梢哉f,美國教育的成功必然有其非比尋常之處。然而筆者認為,推崇應當建立在真實了解的基礎上,借鑒必須依賴于本國國情。
誤區(qū)一:美國學生不太用功讀書
據(jù)說有些人去美國的中學轉了一圈,就得出結論:“美國的教育是快樂教育,學生不做作業(yè),課業(yè)負擔很輕;而中國的學生課業(yè)負擔太重,每天睡眠嚴重不足,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下降。因此,中國的中小學應當盡可能地減少學習時間,難度應當盡可能低,課本應當盡可能薄。”筆者雖然不太懂基礎教育,但是卻接受過基礎教育,總覺得這個結論違背了基本常識。我們每個人很小的時候都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沒有人能輕輕松松成功。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付出很少卻收獲很多的事情呢?天上怎么可能白白掉餡餅呢?
后來,經(jīng)過實地考察,筆者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秘:美國的學校分為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兩種。在美國最好的私立學校,美國學生學習的辛苦程度一點也不比中國學生輕,他們每天也只能睡五、六個小時。美國學校里的競爭一樣很激烈。但是質量比較差的美國公立學校就完全不同,那里的學生是比較輕松的,競爭壓力也不大。由此可知,有些人考察的可能只是美國的公立學校,就匆忙得出了片面的結論。
此外,美國小學的課本并不薄。他們的文學、歷史課本都很厚,有些也很難,但學生打下了非常堅實的人文基礎。與美國類似,日本同樣十分注重學生是否用功學習。比如,最近日本政府提出“重建日本教育”的口號,要求中止已進行10年的“快樂教育”,給日本小孩增壓,增強他們在未來的全球競爭力,特別是和中韓學生的競爭。這未必不是看問題的一個角度。
誤區(qū)二:大學招生不看重學生成績
“美國大學招生不看重學生成績,看重的是綜合素質?!庇腥藶榱俗C明這一點,列舉出哈佛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拒絕多位SAT、ACT成績滿分的申請者的例子,當然其中包括了許多中國學生。同時,也有人列舉出耶魯大學招收的中國學生成績并不高的例子,以此說明美國大學對成績是多么的不重視。然而,在筆者看來,“美國大學招生不看重學生成績,看重的是綜合素質”這句話的后半句是對的,但前半句是錯的。
事實上,美國大學招生時非??粗貙W生成績,只不過他們看重的是學生在中學平時的學習成績,而不是SAT、ACT一次的成績而已。以美國最好的私立大學——斯坦福大學、最好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例,他們錄取時最重視的是申請者在中學的GPA以及AP課程的成績,SAT、ACT的成績只是作為其中的一項指標參考而已。這是因為,美國大學招生實行的是申請制。他們并沒有一個和中國的高考制度相類似的全國性考試,也不會依據(jù)這一考試的成績去錄取學生。
從歷史的角度看,SAT和ACT是有人(而且是私人機構)先組織了一個考試,慢慢地各個大學開始認可這個成績,然后才逐步推廣開的。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期,SAT和ACT幾乎是無人問津的,它和中國的高考制度完全不同。中國實行的是全國高考下的統(tǒng)一錄取制度。從形式上看,它特別像中國古代的科舉——老百姓也是這么看待的。所以,高考成績在中國高校招生中才會成為唯一的錄取依據(jù)。
誤區(qū)三:“美國的教育很公平”
有人認為,美國的大學招生不分種族、民族、膚色,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也能獲得高額獎學金完成學業(yè),體現(xiàn)了公平和正義。這完全是不了解美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得出的片面認識。應當說,經(jīng)過100多年的抗爭,美國的少數(shù)民族特別是黑人,贏得了平等受教育的權利,這是美國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進步。
然而,大家不要忘了,美國社會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也是一個視不平等為當然的社會。在教育領域尤其如此。在美國人的觀念中,稀缺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應當由那些社會地位高、家庭經(jīng)濟好的學生獲得。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學生的家庭能夠支付得起高昂學費;另一方面,這些學生先天稟賦條件比較好,受教育程度高,畢業(yè)后有父母和家族的關照,也更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既說明了教育的質量,也可以更好地回饋母校。
不過,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普遍都有一個毛?。喝狈τ驗樗ㄋ┮呀?jīng)什么都有了。為了讓他們有足夠的動力迎接挑戰(zhàn),必須有另外一些家境貧寒的學生來刺激他們。
出于這個目的,美國的私立大學往往在有限的招生計劃中拿出一部分招生名額,并提供獎學金,為家境貧寒但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提供財務資助。這些學生的智商很高,普遍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希望出人頭地的決心,他們會非常珍惜上帝賜給他們的機會,將來也有機會取得巨大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存在會激起那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迫使他們也加入到奮發(fā)向上的行列里來。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在一條鯰魚的刺激下,其它沙丁魚加速游動,保持活力。
一般說來,家庭經(jīng)濟好的學生心胸比較寬廣,視野比較寬闊,但失之安逸;家庭經(jīng)濟差的學生視野比較狹窄,容易急功近利,但吃苦精神比較強。這兩類學生都能從對方身上學到自己所缺乏的東西。這才是美國大學特別強調生源多樣性的根本原因。
生源多樣性固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砥礪,不僅促進了跨文化交流和融合,而且的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但是,從根本上說,生源多樣性是為富裕階層的教育提供服務的一種方式,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教育制度。自然,這樣的教育制度培養(yǎng)出來的人,在價值觀上也就符合美國有錢人的利益了。所以,美國多位總統(tǒng)不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在世界上推行霸權主義自有其教育制度上的緣由。
當然,這是美國私立大學的做法。對于美國的公立大學來說,它考慮的主要是公平問題,也就是解決讓所有人有接受教育機會的問題。教育質量的問題就要退居次要地位了。從某種程度上將,這也是為什么美國頂尖的一流大學主要是私立而不是公立的原因。大家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就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么耶魯大學在中國招收的學生成績不一定最高的原因。因為耶魯大學已經(jīng)招收了美國本土成績最好的學生。它到中國來選學生,一定是美國學生最缺乏的那一類人。換句話說,一定是最有特點的、最符合美國人需要的人。成績自然不需要最好的——它何必要不遠萬里到遙遠的中國去尋找成績最好的學生呢?美國本土就有。當然,也不能低于耶魯大學的入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