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0后”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并日益成為大學生主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尤其要加強以生命觀教育為重要內容的人生觀教育,使學生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成為學校希望、自己期盼、父母放心、社會滿意的有用人才,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生命觀是人生觀教育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我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和面對的教育對象的不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在形式與內容上作出相應的調整,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的“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要求,把健康積極的生命觀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疇,使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建立在更為扎實的基礎之上。
生命觀教育本身是人生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著力回答的是生命的本源、生命的價值、生命與死亡的意義、如何對待生命并使得生命之花綻放出絢麗色彩等一系列問題。缺乏正確生命觀的人生觀教育必然是蒼白的、空泛的。而且,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在本質上與他如何看待生命、如何體悟生命的本真意義關系甚大,不可分離。
生命觀教育是當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的切入口?,F(xiàn)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容易內容空泛,流于形式。如若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從身邊的事例和典型的案例入手,引導學生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和研討,講出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再加上教師從更高的層面加以點撥和提升,那么人生觀教育、世界觀教育將變得更加具體生動。
熔于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精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十分重視人的內心省視以及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家的“天人合一、清靜自守”,釋家的“破除我執(zhí)”等思想,都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于生命、奮斗進取、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各方面的經驗智慧和深刻思考。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中華脊梁,他們無不從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譜寫了元氣豐盈、輝煌燦爛的生命華章。繼承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善于從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掘出有益資源為我所用,服務于當今大學生的積極的生命觀教育,是需要我們長期探索和不斷實踐的課題。
另外,當今時代也造就出一大批自強不息、奮發(fā)有為,把生命樂章彈奏得美妙動人的杰出楷模。他們當中,有的是自學成才的創(chuàng)新典型,有的是見義勇為的平民英雄,有的是敬老孝親的鄰家好人,有的是身殘志堅的卓越之士……他們都是立足腳下、敢于擔當、富有責任、充滿大愛,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榜樣。用這些典型、榜樣教育和影響青年學生,使他們充分體會到生命的體溫、生命的無窮潛質和生命的真正意義,對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大寫的“人”,其意義不言自明。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實施生命觀教育,必須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無疑是加強人生觀、生命觀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和引領者。一方面,具有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無形中會對學生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感召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案例式、啟發(fā)式、研究式教學,使學生成為教學互動的參與者、在場者、言說者、體驗者至關重要。
實施生命觀教育,必須與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高校應建立起以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為主,輔之以教師、教輔人員、學生骨干參與的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體系,形成“教師教育”與“同伴教育”共存互補的長效機制和有益生態(tài),這一體系和機制須在“預警、干預、應對突發(fā)事件”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當然,首先要解決觀念問題,要讓學生明白,出現(xiàn)心理問題是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關鍵是正視并積極應對,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尋求幫助、化解心結,釋放不良情緒,使失衡的心緒重新歸于平衡。
實施生命觀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實踐主體地位,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要鼓勵學生參與、組建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減少癡迷于網絡的時間,使學生在面對面的實際交往中實現(xiàn)“同伴教育”,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在策劃和組織各項有益的活動中感受成長的脈動和生命的喜悅。鼓勵學生參加健康有益的社會公益和社會實踐活動,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接受挑戰(zhàn)、鍛煉體魄、磨煉意志、增長才干,感受生命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