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華
摘要:協商民主的核心要素就是協商和共識,它推崇理性、務實和包容的語境。在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實踐中,基層黨組織應該選擇理性語境,梳理基層民主協商的多元需求;運用務實語境,凸顯基層民主協商的多重效應;把握包容語境,展示基層民主協商的多維路徑。如此,才能提高基層民主協商的實踐效能,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實踐內容。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基層民主建設;民主協商;理性;務實;包容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3)05-0045-04
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競爭性民主)是現代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兩者各有優(yōu)勢,互為補充?;鶎狱h組織在進行基層民主建設的進程中應當堅持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雙管齊下,根據實際境況主動選擇。協商民主的語境表達與選舉民主的語言范式有著顯著差異,協商民主推崇理性、務實和包容的語境,它“更主要地體現為決策的過程不是領導拍板的過程,而是民主協商的過程;民主協商不是既得利益集團‘俘獲政府的共謀,也不是政府為自己已有的決策提供理由而召集舉行的所謂‘論證會議,而是各利益團體就某些公共事務充分表達各自利益和意見,通過討論協商最終產生公共政策”。[1]38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在開展民主協商的進程中,選擇和營造與協商民主基本思想相契合的辯論語境和平等氛圍,提高基層民主協商的實踐效能,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實踐內容。
一、選擇理性語境,梳理基層民主協商的多元需求
協商民主強調在多元社會現實背景下,通過公民的參與就決策和立法達成共識,其核心要素是協商和共識。協商民主實踐可以追溯到雅典城邦民主時代,當時的社會民眾以公民大會為載體通過理性協商進行集體決策。亞里士多德認為,協商是公民公開辯論政策和立法的理性過程。協商民主的合法性“不僅僅出于多數的意愿,而且還基于集體的理性反思結果,這種反思是通過在政治上平等參與和尊重所有公民道德和實踐關懷的政策確定活動而完成的”。[2]基層黨組織開展基層民主協商的第一選擇就是憑借理性語境在多元、多變、多樣的社會境況下梳理、了解民眾的多種需求。
第一,構建平等對話機制,厘清基層民主協商的實際訴求。民主協商首先要求協商參與方必須遵循平等對話的原則,要求對話主體地位平等,對話平臺開放公開,對話渠道暢通,對話內容明確,通過多種公開渠道廣泛聽取基層民眾的反映和要求,收集和集合基層民眾的實際訴求,摸清基層民主協商的基本需求,這是基層黨組織開展基層民主協商的起始點和立足點。其一,平等對話是理性協商的正當追求。開展協商的首要前提是確立平等的基本原則,“對正義感的最低限度的能力保證每個人享有平等的權利,所有人的權利應當按照正義原則來裁定。平等的基礎是人的本性的一般事實,而不僅僅是一種沒有實際力量的程序規(guī)則。平等也不把對人們的內在價值的估價,或對他們的善觀念的相對評價作為前提。能夠提供正義的人們就應當得到正義?!盵3]這是開展協商和崇尚理性的正當要求和合法追求,唯有如此,才能平心靜氣展開話題,平心而論實際議題,平和心態(tài)參與對話。其二,平等對話是民主協商的現實語境。平等原則不僅是開展協商的基本追求,而且是實現民主的現實要求,民主協商最現實的語境就是通過公開的表達、透明的程序、合法的結果實現廣泛的參與和平等的交流,形成語言新鮮、語匯得當、語態(tài)平和的新型語境表達。其三,平等對話是實現訴求的理性表達。實現民眾的基本訴求是基層黨組織運用理性語境開展民主協商的現實目標,通過平等對話,理性表達“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要求,充分體現實際工作成效,不斷提升民眾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切實滿足對話主體各自的實際訴求。
第二,推行共同議事制度,實現基層民主協商的共性需求。共同議事制度是以社區(qū)(村居)黨組織為核心,社區(qū)(村居)居委會為主體,社區(qū)(村居)居民廣泛參與的基層民主協商實踐平臺。社區(qū)(村居)居民以此為依托秉承“民主提事、民眾議事、民主監(jiān)事、民主決事”的原則,明確職責,規(guī)范程序,實行按需議事、按職定事、按責問事,突出公共權利,關注群體利益,著眼共性需求。其一,共同議事是尋求共識的理性認同?;鶎訁f商面對多層面需求、差異化訴求和多重要求的實際境況,如何實現共識是基層黨組織開展基層協商的最終目的,共同議事的著眼點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共識和認同,通過提議形成共同的計劃和實施方案,通過議論尋找利益的結合點、需求的交叉點和訴求的重合點,構建共同議事廣泛的對話基礎和共同的交流平臺。其二,共同議事是基層協商的理性選擇。共同議事的現實目的就是通過基層民眾的共同協商和互動過濾非理性要求,糾正非主流觀點,消解不和諧因素,求同存異,追求和而不同。共同議事是開展基層協商的理性制度安排,是理性語境的共同確認和集體表達,它大大拓展了基層民主的開放性路徑和渠道,很好地實現了公共政策導向與公眾利益訴求的緊密對接,使得參與基層協商的主體更為成熟、理性?!皡f商民主更注重有實質性的直接民主,它強調公眾參與,通過高質量的理性溝通能力來直接決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盵4]其三,共同議事是實現公眾權益的理想語境。保護公眾基本利益需要通過共同議事的制度程序獲得確認,維護公眾合法權益需要借助共同議事的制度平臺得以明確,議事制度的語境表達必須符合公眾利益的現實旨趣,必須對應公眾權益的現實選項,必須詮釋公眾權利的現實價值。
第三,建立協商反饋平臺,解決基層民主協商的個性要求。民主協商本身就是不斷互動和反饋的過程,民眾訴求呈現周期性、反復性和循環(huán)性等特點,除了一般性需求之外,民眾的個體、個性要求日益頻顯,尤其在涉及切身利益的領域表現得尤為強烈和迫切。建立相互反饋平臺的目的就是保證民主協商進程中的個體意愿和個性需求能夠得到及時關注,通過點對點、面對面的實際互動和重點交流,最大限度地實現個性愿望和個體關切。其一,反饋平臺是推進基層協商的有效舉措。建立協商反饋平臺不僅拓展了基層協商形式,既有民主懇談會、聽證會的形式,也有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形式,還有遠程網絡互動的反饋形式;而且豐富了基層協商內容,協商反饋平臺能夠使協商進程不斷深入,對話交流的層次不斷提高,協商的覆蓋面不斷擴展,協商成果不斷積累和顯現。其二,反饋平臺是深化基層民主的有效保證。深化基層民主有賴于民眾話語、訴求的表達和反饋,通過有針對性的相互表達和持續(xù)對話,能夠拓寬基層民主的渠道,完善基層民主的程序,提高基層民主的效能。其三,反饋平臺是改善基層政治生態(tài)的有效抓手。協商反饋最大的現實價值就是使得基層政治資源得到充分調配和有效利用,基層政治環(huán)境得到良好建設和顯著改善,基層政治進程得到深入推進和持續(xù)發(fā)展,有利于健康民意的生長和傳播,有利于基層政治語境的重建和刷新,有利于基層民眾自治理念和自主意識的更新和提升。
二、運用務實語境,凸顯基層民主協商的多重效應
基層黨組織持續(xù)深入推進民主協商必須以務實語境作為支撐,用大眾化的語言與百姓交流,用平實的語調與民眾溝通,用平和的語態(tài)與群眾互動,強化群眾的主體地位,提升民眾的民主意識,突出基層協商的實際效果。
首先,以群眾接受的話語表達,整合民意,尋求認同效應。民主協商實質上是黨群之間整合民意、推進基層民主建設的綜合表現形式,是彼此間表達和傳遞合理意愿和要求的互動過程,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在協商進程中面對高漲和沸騰的民意,采取群眾接受的表達方式、表達形式和表達手段,想群眾所想,憂群眾所憂,積極尋找話語表達的結合點、民主協商的對接點、主流民意的聚焦點,讓群眾欣然接受,相互配合,主動認同,達到民意順暢、民心舒暢,實現思想統(tǒng)一、理念契合、關系融洽。一是務實語境催生民意,持續(xù)推進基層協商進程。務實語境來源于基層民眾的實際生活,反映和描述基層民眾當下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和境況,展示基層協商的實際發(fā)展進程。務實語境順應民意,直接表達基層民眾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和發(fā)展愿望,為基層黨組織推進基層民主協商提供最真實的注腳;務實語境順乎民意,直接表述基層民眾的最新期望和最現實訴求,為基層黨組織推進基層民主協商提供最新鮮的素材;務實語境順承民意,直接表露基層民眾的切身利益和最終追求,為基層黨組織推進基層民主協商提供最鮮活的資源。二是務實語境積聚民意,不斷夯實基層協商基礎。務實語境將零散和分散的基層民意進行集中和匯集,形成共同的表征和基本認同,為基層黨組織開展基層協商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務實語境聚攏民意,吸引和團結基層民眾集體發(fā)聲,共同說話,形成群體表達和共同話語,為基層黨組織推進基層民主協商提供語言基礎;務實語境整合民意,引導和培養(yǎng)基層民眾理順基層協商路徑,廓清基層民主表達內涵,形成一致的話語邏輯和語境思路,為基層黨組織推進基層民主協商提供思想基礎;務實語境提煉民意,提升和凝聚基層民眾的自我表達和集體智慧,躍升基層協商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形成特色的話語內容和語境系統(tǒng),為基層黨組織推進基層民主協商提供現實基礎。三是務實語境維護民意,著力彰顯基層協商成效。務實語境承認民意,承認民意就是承認正當合法的民意表達和民眾話語,就是承認基層民眾的合法權益和實際利益,就是承認基層民眾的生存愿望和發(fā)展要求,這是務實語境產生的基本前提,是彰顯基層協商認同效應的現實前提;務實語境確認民意,確定民意的實現基礎,認定民意的合法基礎,確保民意實現的現實渠道和協商路徑,為保護和維護大眾意愿提供話語支撐和意識認同。
其次,以百姓中意的協商語言,掌控民情,追求穩(wěn)定效果。開展民主協商的現實目標就是通過協商有效管控、掌控民情,穩(wěn)定發(fā)展大局,維護社會穩(wěn)定,這是基層黨組織推進基層民主協商的現實追求。面對日常顯現的常態(tài)民情、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民情、極易突發(fā)的異態(tài)民情,基層黨組織以主流民意為依托,以百姓中意的協商語言為依據,運用多種協商語言模式應對不同民情態(tài)勢,積極引導和掌控輿情,掌握話語主動權。一是以柔性協商語言應對常態(tài)民情。常態(tài)民情具有穩(wěn)定性、周期性和實時性的特點,柔性協商語境符合常態(tài)民情的變化要求,適合基層民眾的話語口味,契合協商本身所呈現的對等、對應和互動的基本特點,柔性協商的精髓就是因勢利導,顯示誠意,柔順話語,順乎民情,使得常態(tài)民情變化軌跡處于平穩(wěn)健康的運行狀態(tài)。二是以彈性協商語言掌控動態(tài)民情。動態(tài)民情具有多變性、反復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彈性協商語境能夠為基層協商留有很多空間和余地,對話更具靈活性和動態(tài)性,適應動態(tài)民情的變化軌跡,追隨動態(tài)民情的曲線起伏,調控動態(tài)民情的波動幅度,歸納和總結動態(tài)民情的變化特征和基本規(guī)律,尋找動態(tài)民情的共性要求和實際認同。彈性協商的要訣就是因勢而動,隨機應變,話語表達相互呼應,協商手段靈活多變,使得動態(tài)民情變化軌跡起伏有序、管控得當。三是以剛性協商語言控制異態(tài)民情。異態(tài)民情具有失衡性、突發(fā)性和扭曲性的特點,剛性協商語境鮮明體現對話的迫切性和激烈程度,協商各方具有緊張感,語言的張力、語態(tài)的急迫、語境的急切表現得極為明顯和突出,它是在躁動氛圍和沸騰環(huán)境下的信息傳遞和話語碰撞,是基層協商語境的特殊表現形式。剛性協商的關鍵就是因勢決斷,及時處置,話語表達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協商手段果敢有力,使得異態(tài)民情變化軌跡處于可控、可調狀態(tài)。
再次,以民眾認可的現實語匯,積聚民智,形成和諧局面。開展民主協商的最終目的就是經過互動協商匯集民眾的集體智慧和實踐經驗,實現和諧發(fā)展局面。這是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基層民主協商的價值追求,是基層民主協商發(fā)展要求的集中體現,是基層民主協商成果的最好展示。開展基層民主協商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基本路線,注意收集群眾的流行話語(順口溜、民謠、打油詩、口頭禪等),真實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跟蹤了解群眾的現實感受,及時匯集整理群眾的新鮮話語和實踐智慧。開展基層民主協商必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基本原則,民主協商始終與群眾實踐相結合,始終與基層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相結合,始終與基層科學發(fā)展相結合。通過有機結合探尋民眾的實踐路徑,挖掘民眾的實踐潛能,展現民眾的實踐成果,總結生動、鮮活的實踐經驗。開展基層民主協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鶎用裰鲄f商的首要議題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基層民眾的民主訴求和基本權益,滿足民眾的基本發(fā)展需求,基層民主協商的現實選項就是積極尋求基層民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認同,改善民眾的現實發(fā)展境況,基層民主協商的最終目標就是努力實現基層民眾所期盼的共同理想和宏偉目標,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理想境界,最終形成與民主要求相一致、與協商精神相吻合、與發(fā)展理念相融通的和諧局面。開展基層民主協商必須堅持“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基本思想。基層協商的立足點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基層民眾的現實利益和基本訴求,通過協商解決實際困難,改善實際境況,提高生活質量。民主協商的落腳點就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協商實現各項權益,維護合法利益,保障基本權利,形成和諧局面,實現全面發(fā)展。
三、把握包容語境,展示基層民主協商的多維路徑
面對復雜多變的民主訴求和協商要求,基層黨組織可以嘗試運用包容性語境追求“和而不同”的協商路徑,在差異中尋找共同點,在對話中產生認同感,“民眾的支持和認同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它會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遷而發(fā)生波動,政黨的權威能否樹立,取決于在變動的環(huán)境中,能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盵5]包容語境能夠很好地營造話語氛圍,大大拓展對話空間,豐富基層協商的語境內涵,為基層民主協商增添了恰當的語境選項。
第一,營造包容語境氛圍,釋放民意,實現平等協商。基層民眾的民主要求和協商愿望十分強烈,營造包容語境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釋放民意,能夠讓基層黨組織全面了解和掌握當下民意的實際表現和狀態(tài)。包容語境氛圍使得基層黨組織不僅能隨時傾聽多數民意,而且能敏感捕捉少數民意。基層黨組織在包容語境之下開展協商民主既能重視多數民意和大眾呼聲,照顧多數群體的共同利益,把它作為協商的重要內容重點關注,及時跟蹤,隨時掌控;又能兼顧少數群體意愿,滿足小眾要求,解決部分特殊人群的實際訴求?!皡f商民主建立了較為包容、平等、公正、自由的討論溝通機制,以求達成在公共利益基礎上社會成員廣泛接受的公識。公民在協商過程中分享彼此的觀點,分析彼此產生分歧的原因,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從而達成更大的公識?!盵1]26包容語境氛圍使得基層黨組織不僅能實時掌握主流民意,而且能同時留意和掌控非主流民意。開展基層協商必須牢牢把握主流民意,提高主流民意的表達聲音,放大主流民意的說話空間,拓寬主流民意的發(fā)聲渠道,擴大主流民意的實際影響;同時密切觀察和了解非主流民意,摸清非主流民意的動機和現實要求,通過合法渠道積極表述、規(guī)范表達,保證合理意愿得到充分釋放和滿足。包容語境使得基層黨組織不僅能正確引導積極民意,而且能及時消解、轉化消極民意。積極民意能夠持續(xù)推進基層民主協商進程,能夠營造良好的協商語境氛圍,能夠不斷提高基層協商的水平。消極民意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化解和消解,極可能干擾基層協商進程,破壞包容語境氛圍,影響民主協商的成效。因此,基層黨組織應該通過平等協商保護積極民意,化解消極民意,讓民意得到更多更好釋放。
第二,拓展包容語境空間,表達主張,實現自主協商。基層民眾的權利意識和表達意愿日益增強,拓展包容語境空間有利于民眾自由表達、理性表達、合法表達,有利于基層黨組織進一步完善利益表達機制,提供更多利益表達機會和場所,開拓更多訴求反饋渠道。自主協商的基本要求就是實現民眾意愿的自我表達,直接把自身的實際要求和現實境況表露出來,展現自主協商的內在沖動和尋求自我認同、集體認同的強烈愿望,這是包容語境下的率真表達、真實表達。它更多地呈現直白的表述、個性化的語言和各自主張的張揚,體現出鮮明的自主意識和獨立判斷。自主協商的現實要求就是實現民眾意愿的自愿表達,民眾積極主動地發(fā)自內心表達基本訴求和民主意愿,表明自主協商是基層民眾的自愿抉擇,它將內在的現實訴求外化為協商進程的實際內容,通過多層面、不同層次的實際選擇實現各項基本權利和現實利益,它使自主協商進程更具自為性、主動性,自主協商成效更具吸引力、影響力,這是包容語境下的自愿表達、真正表達。自主協商的本質要求就是實現民眾意愿的自信表達,民眾憑借自主意識和主體地位勇于發(fā)出聲音、表明要求,在不同語境的相互交鋒中,在多重利益的疊加交叉中,面對現實境況和實際狀態(tài)敢于表達自身訴求和群體要求,把協商的立足點設定為公共利益的追求和確認,把協商的著眼點聚焦于群體利益和自身的各項基本權益,把協商的落腳點歸于實際利益和各項權益的實現和維護,這是包容語境下的正當表達、正確表達。
第三,豐富包容語境內涵,凝聚民心,實現友好協商?;鶎用癖姷脑捳Z表達形式靈活多樣,語言內涵意蘊豐富,意義多變,基層黨組織通過不斷豐富包容語境內涵,提煉闡述,詮釋民主協商的實際意義。一是協商話語大眾化。協商話語必須貼近群眾的現實生活,代言民眾的真實意愿,辨證務實地闡述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既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又正視問題、直面矛盾,所謂“名正言順”,真正做到“說群眾話,講百姓事”。二是協商方式親民化?;鶎狱h組織運用民主懇談、聽證、議事、問卷(抽樣)調查等方式與民眾直接對話,面對面商談,“一事一議”解決現實問題,現場辦理兌現具體承諾,在溝通中聚攏民意,體察民情,凝聚民心。三是協商語匯通俗化?;鶎狱h組織與底層民眾溝通協商必須選擇群眾“聽得懂、能理解、記得住”的通俗易懂的大眾語匯,遣詞造句符合群眾口吻,語言表達切中民眾意愿,文章樣式顯示百姓格調,以淺顯的道理詮釋深刻理論,以直白的話語解答群眾疑問,以誠懇的語調回應民眾要求。
參考文獻:
[1]高建,佟德志.協商民主
[M].天津:天津人民出
版社,2010.
[2][美]喬治·M·瓦拉得茲.
協商民主[J].何莉,
譯.馬克思主義與現
實,2004,(3).
[3][美]約翰·羅爾斯.正義
論[M].北京:中國社會
出版社,1999:535.
[4][澳]何包鋼.協商民主:
理論、方法和實踐[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2008:36.
[5]王邦佐.執(zhí)政黨與社會整
合[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7:157.
[責任編輯:閆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