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對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道德素質具有深遠的意義,創(chuàng)新性開展小學生思品課教育是實現(xiàn)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關鍵措施。本文闡述了開展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三個原則,即針對性、多樣性和示范性。著重探討了創(chuàng)新性開展小學生思品課教育的具體措施,如開放教學氛圍、優(yōu)化思品教學、教學過程引導對話和結合實際開展思品課教學。
小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想品德教育小學生的思想很純凈,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正處于努力向外圍世界探究的階段。社會是復雜的,小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必須受到正確的引導,接受正確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在我們的關注中茁壯成長!小學生思品課教育的核心內容包括法律常識﹑生活常識﹑行為規(guī)范、道德標準等方面內容。
一、開展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幾點原則
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的教材全國各地大同小異,課程標準要求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不拘泥于課堂與書本,制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變革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走出課堂,到社會去感受生活,融入社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通過參加老師組織的各類社會活動,真實感受領悟課本內容,從而進行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發(fā)展。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的開展,必須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思想品德課課程內容和教師的教育引導。小學生年齡小,思想意識模糊﹑不穩(wěn)定,對其進行思品教育時需把握幾個基本準則。
1.針對性的突破。從教育教學方面來講,針對性是指根據(jù)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使其形成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的認識得到及時改正,避免誤入歧途。小學生中發(fā)生這類問題的有很對,這就要求我們思品課老師要針對事情的嚴重程度和來龍去脈對他們進行教育,列舉身邊事實,引導他們吸取教訓,認識自己的過錯和魯莽。
2.多樣性的堅持。多樣性是指多種多樣的教育形式,課堂講解、課堂討論、專題班會、社會實踐……各種教育形式都有其適用的價值,小學生思想品德課應有針對性地選擇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思想品德課的開展的效果。
3.示范性的堅持。這一條主要是針對思品課教師的行為而言,它要求我們思品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說到做到,決不可說一套做一套,堅持身體力行,做學生的好模范、好表率。因為,小學生的模仿欲望和能力極強,而思想又不成熟,很難判斷一個行為的好與壞,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將直接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模式。教師在要求學生“講文明懂禮貌講究衛(wèi)生愛護公物”等德育要求時,教師必須首先做到,不然學生會產生比較的心理,直接影響教育效果。因此,德育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必須“言必行、行必果”,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堅持示范性,保障對學生的德育教學效果。
二、小學生思想品德課開展的創(chuàng)新性
優(yōu)化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內容,是做好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首要任務。優(yōu)化是針對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育資源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優(yōu)化的目的是在思想品德課上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思品課教學效果,最終完成教育教學目標。
1.改變固定的課堂教學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顫姾脛邮切W生的特性,行為教學替代呆板的講授更適于小學生思品課的開展,因為它是小學生樂于適應、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
(1)首先,思品教學要打破場地的限制,教師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jù)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外的場所去進行活動,或者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例如,課本上講到《上下樓梯靠右走》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樓梯口,討論我們在上下樓梯時,為何要靠右走?并及時地進行上下樓梯走一走的活動。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親身體會,更會理解為什么上下樓梯要靠右走,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自覺的遵守這一規(guī)則,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合理利用身邊資源,開展思品教育。只要有心,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教育無處不在,學校中時時處處蘊涵著教學的良機,而良好的環(huán)境熏陶能取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合理利用學校的墻壁資源,讓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校園環(huán)境布置中多一些與思品教育內容有密切聯(lián)系的圖片,很自然地與思品教育結合。另外,充分利用班內的展覽角、板報、信息角等資源,使其與思品教學聯(lián)系起來,從而深化思品教育。
(3)創(chuàng)新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與形式。我們都有過這種體會,親身經歷的事記憶最深刻,理解也最透徹。因此,思品教學必須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體驗生活的味道,體驗人生的美好,體驗他人的幸?!粢獙崿F(xiàn)這一目的,我們的思品教學必須向生活開放,必須向現(xiàn)實開放,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思品課上的認識,而不是給予學生一個簡單的結論——該怎么做?使小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自然而然地產生良好的行為。
(4)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我們做思想品德課程設計時,要多做一些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動手動腦的課程安排,這樣的思品課可以鍛煉學生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例如,設計一個環(huán)境保護體驗課,通過一個小小課題的研究,不僅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求新求異的創(chuàng)新精神。
2.思品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對話引領
小學生在上思想品德教育課的過程中,作為一個有思想的個體,他們會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想法和興趣參與課堂活動,這就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變數(shù)。因此,我們決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案不放,反而可以利用這一變數(shù),必須獨具慧眼,善于捕捉對話信息,引領對話,并即時納入于臨場設計之中,巧妙運用于教學活動之間。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在動態(tài)生成中得到完善,才能提升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才是對充滿靈性和發(fā)展的學生生命的尊重。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靈活開展小學生思品課教育
萬事萬物都是發(fā)展的、變化的,社會科技文化在變、小學生的思想在變、教育教學方法在變……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拿著一成不變的教案照本宣科的對小學生開展思想品德課教育。因此,我們在開展思想品德課教育時,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手中的課本和教案,做的既源于課本,又不拘泥于課本。實現(xiàn)“三分在課堂,七分在課外”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也應該靈動多變,既包括書本內容,又容納生活內容、現(xiàn)實內容和時代內容,真正實現(xiàn)思品教育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
三、結束語
所謂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就是要求我們注重學生在知識形成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充分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只有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思品教學,思品教育才能獲得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稚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與教學[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3.
[2]王清平.放眼生命的成長: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學新視野[Z].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04.
[3]程蘇寧.淺談德育課堂教學導言的多樣性[J].成功(教育),2011,(7):19-21.
[4]苑祥寶.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J].新時代教師,2011,(0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