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雯雯
情感是一種復雜的心理功能,是人對于客觀現(xiàn)實的態(tài)度的體驗,是主體對于外界刺激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它是有客觀事物是否滿足個體需要而產(chǎn)生的,它反映了客觀事物與個體需要之間的關系,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支配作用,是人學習與工作的動力。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任務,同時它更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教育一方面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養(yǎng)成健康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就是說以教學促進情感;另一方面便是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調動,即以情感促進教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在明確學習語文目的、意義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滿懷熱情的講解,對語文教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迸發(fā)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進而推動語文教學的效率。
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情感調動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一、借助示范朗讀、講究教學用語及身態(tài)語言等多種語言手段,傳播情感信息,促進情感調動
記得有人說過:教師應當像個演員。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確實應當有一定的表演藝術家的氣質和修養(yǎng)。中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干練的藝術家,要使自己的講課總是受到學生的歡迎是不容易的。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接受知識的對象,實際上也是鑒賞教師講課有無藝術、藝術程度如何的最客觀最公正的裁判員。
首先,語文教師應該是一位朗誦高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示范朗讀是學生領略文章情感的重要途徑。有人說:“一次成功的朗讀是勝過一百次蹩腳的分析?!边@句話雖有一些夸張,卻不無道理。語文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既是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內容的過程,也是以聲傳情感染學生的過程。學生的情感往往是潛在的、內蘊的,語文教師教授課文時需要用動情的語言傳達動情的內容,通過調節(jié)自己語言高低輕重、語調的抑揚頓挫、節(jié)奏的緩急停續(xù)、表情的喜怒哀樂,將課文中的文字語言及蘊涵的感情形象生動地傳遞給學生,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焰,使他們在情感的河流中沐浴知識與人世道理的光輝。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情感調動中,教師必有明顯的情感體驗進行示范性美讀,讓學生在娓娓動聽的聲音氣息中進入情境。
除了示范朗讀,教師還應是個語言大師。其講課用語也應像磁石一樣緊緊的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興趣與熱情。興趣能夠激發(fā)、引導人們從思想上來探索某中事物的底蘊,直接影響一個人智力的發(fā)揮和工作效率。而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用課堂語言這一魔棒來調動。
語文課教學語言應當富有美感。語文教師用美的語言能喚起學生對美的感受和追求,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自覺接受教學內容的吸引,從而對其有深刻的體味,發(fā)揮教學的磁性作用。有時幽默語言是課堂教學語言的調味品。如果能在教學中適當用一些幽默語言藝術,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意聽,這樣教師說的有趣,學生聽的有味,就能以趣激學,寓教于樂。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身態(tài)語言、增加講課表情來進行信息傳遞及情感傳遞。教師的身態(tài)語言,是組織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遞信息時所用的非語言符號。實踐證明,借助一定的身態(tài)語言,變平面為立體,可以更好的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孔乙己》教學中“摸出四文大錢”,教師以“摸”的動作來演示孔乙己當時的情形,孔乙己的那種窘境,學生就可以輕松感受到。
二、善于設置導語,奠定情感基調,尤其是通過時代背景及作家經(jīng)歷的介紹,激發(fā)學生情感
導語是課堂教學的突破口,是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開始,是調節(jié)學生狀態(tài)、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第一步。設置精巧的導語,往往可以一下子扣住學生的心弦,為學生學習全文定下情感基調,為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把握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因素作好鋪墊。
在教學朱自清名作《春》時,教師就可以設置一種詩情畫意式的導語:我們一提到春啊,你們想一想看,會不會眼前就仿佛展現(xiàn)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景色?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無限的生機,有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就曾經(jīng)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下面請同學背誦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兩篇詩中是怎樣描繪春天的。我們現(xiàn)在就生活在陽春三月里,然而我們只能感知春天,卻不會寫春。那么請大家看看朱自清是怎樣描寫春天的景物色彩、姿態(tài)的。這一開場就會創(chuàng)造一個與春天極為協(xié)調的詩一般的境界,把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從而調動學生的情感。
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對作品時代背景及作家個人經(jīng)歷的介紹,激發(fā)學生的情感?,F(xiàn)行的中學語文教材中所選課文作者大都是大家和名家,他們經(jīng)歷豐富,思想深邃;課文又大都為名篇,是被社會和實踐檢驗、證明是典范的作品。介紹作家經(jīng)歷,讓學生了解他們的艱辛與勤奮、刻苦與睿智,從而激勵自己奮發(fā)向上。教師適當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了解作家寫作本篇的動機、情感觸發(fā)點,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
三、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多媒體教育日益顯示其重要性。語文教學,尤其是文學作品教學,適當?shù)剡x擇多媒體,可以有效地把作品的美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果我們能根據(jù)文章內容選配合適的音樂,選取相關的圖片和視像,使視聽結合,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情景氛圍,使他們視覺與聽覺、情感與思維全方位地投入,就會體會到優(yōu)美的韻味,把握流動的氣脈,產(chǎn)生妙不可言的感覺。教師在教學電影電視劇本時,也可以把電影、電視劇搬進教室,讓學生身臨其境,易于理解課文。
總之,多媒體能使無聲的語言變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創(chuàng)造出各種情境,促進學生的視覺、聽覺都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進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運用各種途徑,激發(fā)并調動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盡最大可能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一句話,語文教學中的情感調動是可行的,又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