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仁燕 黃敏毅 王志高等
摘 要:隨著生物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推進,評價問題逐漸成為課程實驗深入的瓶頸。而學習性評價有利于彌補傳統(tǒng)評價方式(檔案袋評價和評價表評價)先天的不足,通過構建學習性評價體系可實現對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合理的評價。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性評價;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S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5-111-02
生物類綜合實踐課活動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所設置的必修課程,但隨著綜合實踐課的推進,發(fā)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其中如何制定綜合實踐類課程評價體系成為課程深入推進的瓶頸。
1 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不足
目前,檔案袋評價和評價表評價是我國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生物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的評價方式。檔案袋也是學生的成長記錄袋。檔案袋評價優(yōu)點是讓學生擁有了自我評價、判斷自己學習質量和進步的機會,使他們成為評價的主體之一。檔案袋評價符合過程性評價的理念,可以對學生的活動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評價。但是它有2個主要的缺點,一是“檔案袋”核心內容不一致,很難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教學評價;二是檔案袋評價要花費學生及家長大量的實踐,評價面比較廣,很難有效實施。評價表評價是在活動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評價表進行評價。如大家常用《課堂教學評價表》來評價課堂教學。在聽評課時,聽課者每人拿著一張并沒有經過專家充分論證的評分表:一、二、三、四,A、B、C、D,條條款款,分項打分,總分作為對教師這堂課的評價。而事實上,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很難拆分成一個個的評價表。
以上這2種評價方式均忽略了生物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理念的一個核心點,即將課程、教學和評價融合為一體。如何在生物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合理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該課程的深入改革,同時也影響著廣大學生、教師素質的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
2 學習性評價的優(yōu)勢
評價不在教學過程之外,而是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高效的教學依賴于高質量的評價[1]。如何實現教學和評價的有機統(tǒng)一,使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學習進步、教師提高和學校發(fā)展的動力,成為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學習性評價是由形成性評價發(fā)展而來的。學習性評價的優(yōu)勢主要有:(1)學習性評價融評價于教學過程之中。在學習性評價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確定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什么位置,需要達到什么目標,并判斷采取何種教學措施使學生更好地達到目標。同時,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的信息,幫助學生意識到自身是如何學習的,如何在對教師所提供的信息做出反饋的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學習能力,有效地掌握學習內容,并找到如何調整和改進自己的行為和學習的途徑,主動自覺地去達到教育教學的要求,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并不斷提高自我評價能力。(2)其二,學習性評價是重要的反饋機制[2]。與教學過程有機融為一體的學習性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反饋機制。學習性評價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可以使教師、學生、知識等教學要素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從而保證教學信息流的暢通無阻,實現信息的有效反饋,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同時,學習性評價并不排斥對學生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認知過程的關注,可有效地強化認知。通過對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以及運用知識和技能的方法的檢查,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刻印象和理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認知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另外,傳統(tǒng)的帶有等級的評價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度降低,等級和分數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很熟悉的評價代碼,但是對于學生的理解來說,則主要起到阻礙的作用。例如,引起學生放棄學習或產生絕望等不良后果的量化的考試分數就不能被認為是高質量評價,因為它對學生學習產生的消極影響要大于積極影響。而學習性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動機。由于學生經常接受對自己積極、正向的評價信息,就會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自我評價也會趨于積極,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強度就會相應提高。
3 學習性評價與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對接
從學習性評價的核心理念可以看出,學習性評價是一種將課程、教學和評價融為一體的評價方式,它注重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它提倡的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以及評價的價值取向都是多元的。學習性評價的理念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理念是不謀而合的[3-4]。以生物類綜合實踐課程“校園植物檢索及分類”為例,我們探討了如何將學習性評價與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合理的對接。我們將評價主題分為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2部分。
對教師的評價指標體系,我們的評價人包括學習小組、教師本人、生物類綜合實踐課程組和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組。其中:(1)學習小組為評價人的主要評價標準為:老師是否全程參與校園植物調查、檢索及分類識別;是否積極與小組成員探討遇到的植物檢索及識別問題;是否積極與其他老師經常探討遇到的問題,如如何解決植物特征不全時的植物的檢索方法;是否積極查找資料(如安徽植物志,植物檢索表等)以解決遇到的問題;老師在活動過程中是否對學生有評價;活動目標和評價標準是否是學生與老師共同制定的;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的評價是否能起到啟發(fā)作用,是否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教師間是否對同伴的觀點有口頭評價和爭論;學生是否覺得活動很有意思并且很愿意參與類似的活動。(2)教師本人主要評價標準為:指導態(tài)度積極主動;善用啟發(fā)式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及時評價;積極與其他教師探討遇到的問題;活動過程中自己有所收獲;活動后積極主動改進方案。(3)生物類綜合實踐課程組主要評價標準為:積極與導師組成員探討遇到的問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充滿熱情;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具有團隊合作精神。(4)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組主要評價標準為:活動設計、步驟;探討問題記錄;學生活動表現的觀察記錄;活動反思;活動成果。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目標,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設計,確定了參與主動性(是否愿意承擔不認識植物的檢索識別)、方法掌握程度(是否熟練掌握植物的特征,是否熟練掌握檢索表及檢索工具)、實踐程序(植物檢索觀察是否規(guī)范)、口頭表達(遇到困難學生能否簡潔清楚地表達)、學習效果(是否能快速檢索常見的校園植物)、團隊精神(遇到困難是否能通過團隊合作來解決)、成果展示(編制的校園植物目錄是否合理正確)、自我期待、教師期望等評價項目。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評價活動之中,具體的評價標準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活動主題協(xié)商制定。
參考文獻
[1]丁邦平.學習性評價:涵義、方法及原理[J].比較教育研究,2006,2:1-6.
[2]孫玲.學習性評價:一種有效的教學反饋機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9,12:33-35.
[3]楊承印,楊潔,張迎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學習性評價[J].課程教材改革,2009,10:17-19.
[4]奚玲玲.論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與評價過程[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9(2):76-78.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