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娜
摘要:課堂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多問、多想、多說,從不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允許學生保留自已獨樹一幟的觀點,培養(yǎng)敢想、敢說、敢做、敢爭論的精神,使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激情。
關鍵詞:化學;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0248-01
高中化學由于知識面廣、橫向縱向聯系多、疑難點密布,許多同學認為化學難學,內容多、雜、亂,說化學"一學就會,一聽就懂,一多就亂,一長就忘",在考試時很難得高分。研究表明: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效率的高低,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位置。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告訴我們: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擁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具有更強烈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讓高一新生盡快適應高中學習生活, 培養(yǎng)良好的化學自主學習習慣是個關鍵的問題。
初中化學學習中,很多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靠死記硬背,學習依賴老師,欠獨立思考能力,不會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點,初中化學強調定性分析,只要求學生記住現象或結論,養(yǎng)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而到高中則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這就需要一開始就給學生作一個對比,明確高中除了記住"是什么"外,還要求弄清"為什么"和"是什么"和"有多少"。高中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要會對所學知識能應用于解決具體問題。還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chuàng)新。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習慣提幾點觀點。
1 教師的教育理念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1 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做到尖子生吃飽,中差生吃好,使全體學生自主參與,激勵競爭,如我在每一節(jié)教學時,都預先準備一份學案,學案中所涉及的問題有深有淺,首先讓學生預習教材,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學案中的題目。這樣一來使好、中、差的學生都各有所得。
1.2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創(chuàng)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的基礎。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導演",把學生推向化學教學的舞臺。
2 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要從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
2.1 預習的習慣。
預習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好習慣。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中學生需要培養(yǎng)的諸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養(yǎng)成了自學的習慣,就能使我們的學習更主動,更有創(chuàng)造性,更利于提高學習質量,掌握了自學能力,就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一把金鑰匙,就能源源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汲取新的營養(yǎng)。
每節(jié)課結束時,發(fā)給學生編制好的下一節(jié)課預習提綱,讓學生利用時間"先學",找出不懂的或者不能完全理解的問題。新課開始前邊提問學生邊檢查預習情況,通過聽學生回答的問題,看學生做的練習,對學生的"先學"做出評價,做得好的給予表揚肯定,馬虎或不預習的同學,對他們提出嚴格要求,并在下次課前檢查重點放在他們身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督促,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習慣。通過檢查落實預習,使教師能教準確判斷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使教學落入學生的發(fā)展區(qū)內。
2.2 課堂聽講的習慣。
在預習的基礎上聽課,可使思維活躍,注意力更集中,聽講是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聽講中要緊跟老師的思路,抓住重點,帶著問題聽課,對于預習中存在的問題,要看老師是如何分析的,自己為什么沒弄清楚,這樣不但可以理解這部分知識,還有助于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聽講目的更明確,注意力更集中。在聽講時也要做到手腦并用,做好聽課筆記。做筆記要抓住重點,條理清楚,特別要記的內容是知識點間的聯系,例題分析,對于老師分析某問題的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特別重視,這正是我們上課時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對于預習中了解的內容可通過老師講解強化記憶。在聽講時速要重視實驗,注意能力的培養(yǎng)。化學課上演示實驗較多,在老師演示實驗時,我們要認真觀察,并善于思考,要注意觀察實驗現象,抓住本質的內容。
2.3 復習的習慣。
學生進行復習,正常有三種情況。一是先復習,后做作業(yè);二是先做作業(yè),有時間再復習;三是要考試才復習。教會學生復習,是教會生自主學習的首要任務之一,復習不僅要每日常規(guī)劃,而且要求學生養(yǎng)成先復習再做作業(yè)的習慣。具體做法是:每天先把所學的知識、方法歸納總結在作業(yè)本上,然后再完成作業(yè)。學完一個單元或一章后,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使其系統(tǒng)化、結構化,建構認知網絡,最后寫出復習報告。養(yǎng)成及時復習和定期進行單元、章節(jié)歸納整理的習慣。
2.4 質疑的習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教材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愛護和培育學生的好奇心、質疑習慣,是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意識的起點。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多問、多想、多說,從不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允許學生保留自已獨樹一幟的觀點,培養(yǎng)敢想、敢說、敢做、敢爭論的精神,使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激情。教師不可抑制孩子的提問,應鼓勵學生多疑多問,激活思維,培養(yǎng)學生興趣,誘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注意的問題是:首先,抓住最佳時期。高一新生入學時是最佳時期,萬事開頭難,起步工作做好了,后面的工作就好辦。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練就幾路真正有用的本領,那才是最大的實益,終身受用的好修養(yǎng)。"只要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靠堅忍不拔毅力,一定能把化學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