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雅芳
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提升學生思維素養(yǎng)的問題談了幾點想法。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現(xiàn)狀和語文學科的性質,都需要語文教師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以文為本,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有如下闡述:“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睙o論是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還是當今教育改革的現(xiàn)狀,都要求高中語文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
分析文本思路,提升判斷力和概括力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必修課程的教學要求發(fā)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倍盐瘴谋緝热?,理清文章思路,就先要教會學生提取、篩選文段信息。教師要做的就是帶領學生研讀文本,教給學生閱讀、把握文本信息的方法,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敏銳的判斷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為深入閱讀和感悟文本奠定基礎。
搜尋中心句,快速把握大意。找到了中心句,自然段段意就基本明自了。一般在段的開頭的中心句起概括和總述作用;在段的中間的中心句起承上啟下作用;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歸納和總結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這些概念告訴給學生,并在平時的課堂閱讀教學中不斷強化,增強學生語言的敏感度,提升他們快速搜尋判斷中心句、把握文意的能力。
關注關聯(lián)詞,厘清段落關系。關聯(lián)詞語可幫助我們來厘清段間和段內關系。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的《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是他尚未完成的手稿,是分類編排的的偶爾閃現(xiàn)的思想的靈光,體系并不嚴密,這就對學生的閱讀造成很大的障礙。而這篇文章用語上的最大特點就是關聯(lián)詞語的大量使用,可引導學生通過關聯(lián)詞語梳理句間、段間關系。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偉大”獨立成段,是文章的核心觀點;第二段用了“但”、“然而”、“因為”三個關聯(lián)詞語,通過這三個詞語,分析各分句、復句間的關系,得出第二段的主要內容:思想能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而有尊嚴;第三段的開頭使用了關聯(lián)詞語“因而”,告訴讀者二、三兩段間是因果關系,第三段的結論是第二段論述的基礎上得出的:我們要努力好好地思想。以此類推,可幫助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思路。
當然,除這兩種方法外,教師可根據(jù)學情和文本采用切合實際的辦法,但不能回避的是要教給學生閱讀文本的方法,授之以漁,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概括能力。
深入挖掘文本,提升洞察力和感悟力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谡Z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處進行品味、感悟和體驗。
細讀文眼處。詩有“詩眼”,文有“文眼”。 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拔难邸笔歉Q看主題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脈絡的、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lián)系的關鍵。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點,是讀懂文章的關節(jié)點。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眼進行文本細讀,鍛煉學生敏銳的洞察力。
細讀內涵處。內涵是一種抽象的感覺,不是表面上的東西,而是內在的,隱藏在事物深處的東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富有內涵的文段感情深刻含蓄,隱現(xiàn)著文本的中心或價值取向。對這些地方進行細讀有利于學生抓住重點,讀出弦外之音,品出豐富情感。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在他的《文本細讀:徜徉在語言之途》中這樣說道:“始終保持對文本言語的一種高度敏感,對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必須抱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時的那種警覺?!苯處熢谥笇W生閱讀文本之時,就要時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敏感和警覺,在文章的文眼處、內涵處細細玩味,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處,感悟文本,那才會產生“悠然會心,細讀奧妙難與君說”的體驗。
質疑探究文本,提升發(fā)散力和批判力
“養(yǎng)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边@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的表述,把學生的思維訓練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文本,以提升學生的求異思維、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無疑中發(fā)現(xiàn)有疑,提升批判力。教材中選入的古今中外的作品,是極為經(jīng)典的思維經(jīng)驗的結晶,但也不可否認,由于與學生的距離較遠,會讓學生產生疑惑,或是作品本身會有些許瑕疵。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問、質疑,既可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也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
在空白處想象聯(lián)想,提升發(fā)散力??瞻?,是作者有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召喚讀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蘊空間。我們在教學中就要在這樣的地方促使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激活學生的思維。留白是中國古典詩畫的常用手法,在古典詩歌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其留白處讓學生想象揣摩,體會詩歌意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它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痹谡Z文閱讀教學中,要在現(xiàn)有文本的基礎上,發(fā)動學生主動質疑,想象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思維是智慧的火花,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這有利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但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不能架空課文內容,就思維談思維,要以教材為本,因材施教,不能喧賓奪主。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判斷力和概括力、洞察力和感悟力、發(fā)散力和批判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