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苓
摘 要: 如何提高病理學大班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指導老師要不斷摸索實踐的話題,文章提出應靈活運用“特普朗制”,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關鍵詞: 病理學 大班教學 特朗普制 興趣培養(yǎng)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揭示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闡明疾病本質的醫(yī)學基礎學科,是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學科,是醫(yī)學教育的主干課程,其知識量大、涉及面廣,與臨床聯(lián)系密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1]。在病理學大班教學實踐過程中,我與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興趣聽老師講課,而是看自己的書,而且不僅病理學這樣,許多基礎課程都是如此。興趣是產(chǎn)生強烈求知欲和積極思維的重要前提,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呢?如何才能提高病理學大班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病理學學生對大班教學不感興趣的原因
1.1學生眼中的病理學“太難”
病理學一般在二年級上學期或下學期開課,此時學生還沒有接觸臨床相關學科,而病理學內(nèi)容多、涉及面廣,不僅要求學生很好地掌握解剖學、組織學等基礎知識,而且要理解大量抽象的概念及形態(tài)學的描述,學生往往不知從何處下手,所以大部分學生認為病理學太難,對這門課程有畏懼感,因此沒有學習興趣。
1.2病理學大班教學模式多為被動式
高校逐年擴招使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教學資源相對短缺,病理學教學不得已才采用大班教學。因為學生多,再加上課時有限,所以大班教學若想采用能增強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思考能力的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臨床病理討論(Clinical Pathology Conference,CPC),則實踐性不強。因此,病理教學多采用被動式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教代學,缺少教與學的互動,把教與學的統(tǒng)一活動割裂開來,忽視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壓抑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2.靈活運用“特朗普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特朗普制[2],又稱“靈活的課程表”,是20世紀后半葉在美國一些學校進行實驗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由教育學教授勞伊德·特朗普提出?;咀龇ㄊ?,將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別作業(yè)三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首先是大班上課,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課,應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由最優(yōu)秀的教師任教;然后是小班討論研究,每個小班20個人左右,由教師或優(yōu)秀學生負責,研究和討論大班上課的材料;最后是個別作業(yè),其中部分作業(yè)由教師指定,部分作業(yè)由學生自選,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三種形式的時間分配大致為:大班上課占40%,小班研究討論占20%,個別作業(yè)占40%。不難看出,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是一種綜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試圖將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既有集體上課,又有一定的研究討論,還能夠進行獨立的鉆研。
針對病理學大班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感興趣的原因,可以靈活運用“特朗普制”,采用病例導入教學法進行大班上課,在實驗課中實現(xiàn)小班討論,然后通過讓學生參與臨床實踐完成個人作業(yè)。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了解病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2.1采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法集中授課
病例導入式教學法[3]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原理設計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方式(Case Based Study,CBS),它借助臨床病例,通過文字和圖像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基礎醫(yī)學知識與患者臨床癥狀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在備課時要精選案例,案例不要太復雜,難度要適中,在上一次課結束時就把案例發(fā)下去,讓學生分頭查找資料獲取知識。下次課留出15分鐘進行討論,在安排分組討論時,做好課前溝通,充分發(fā)揮學習委員和班長的組織能力,讓部分學生起帶頭作用,必要時事先做一定的發(fā)言安排,指定部分學生準備發(fā)言,盡量鼓勵那些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學生。
課后,通過電子郵件、電話或者QQ多和學生交流,一方面,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以了解學生能否理解教學內(nèi)容,能否跟上教學進度。另一方面,學生有了解自己學習進程和狀況的需求,以對自己的表現(xiàn)有所了解和控制,這樣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2采用PBL理念進行實驗教學
由于理論課課時有限,小班討論可以在實驗課中進行,將實驗課的時間完全交給學生,切片及大體標本都由學生講解,小組成員充當記錄員,每個成員在傾聽和記錄講解者的觀點時都要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再組織和再發(fā)現(xiàn),使人人都有機會充當本組的講解人。講解人可由小組成員推舉或組長指定,教師發(fā)揮引導和總結作用[4]。
2.3讓學生參與臨床實踐
個別作業(yè)可以安排在課余時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可以根據(jù)興趣收集臨床病例;也可以進入病理科見習,了解臨床病理的常規(guī)工作;可以根據(jù)時間安排學生學習切片及大體標本的制作,讓學生對病理有充分的感性認識;還可以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參與到科研實踐中,讓學生了解科研就在身邊,不如想象中的那樣難以靠近。讓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結語
教學的過程是信息傳送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要求教師傳遞出正確的信息,而且要求學生做出適時的回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個不斷探索更新的過程,指導老師要不斷地摸索實踐,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莉,周士東.病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劉曉利.“特朗普制”教學模式與大班課堂教學的控制[J].計算機教育,2011(12):59-61.
[3]王曉艷,王鵬,王麟,紀中.傳統(tǒng)教學融合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生理學課程中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2):119-120.
[4]李可.特朗普制在醫(yī)學心理學大班教學中的應用[J].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1):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