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要】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中小學古詩教學中把審美教育寓于語言文字中,可以帶領學生品味古詩的語言美,領悟古詩的意境美,體會古詩的情感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 古詩教學 審美教育
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經過千百年的沉淀,流傳下來的能夠選入小學課本里的古詩更是精華中的精華,可謂字字珠璣。它凝煉含蓄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備受人們的喜愛?,F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許多古詩立意高遠,構思新穎,語言清新,趣味濃郁。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剖析其語言,探析其趣味呢?怎樣才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取古詩營養(yǎng),探索古詩真諦呢?下面就談談自己在古詩教學中的一點心得。
一、強化誦讀,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古詩的語言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古詩的押韻、平仄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優(yōu)美動聽。教師只有精心指導,引領學生反復朗讀,才能真正讓學生領會到古詩的音律美。由于古詩嚴格講究字數、句數的均衡、整齊,嚴格講究合轍押韻,誦讀起來自然就朗朗上口,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jié)奏美——這是古詩語言美的表現之一。此外,古詩選詞、煉句方面更是追求精美,常常運用貼切的修辭手法,使詩句臻于完美境界。比如,駱賓王《鵝》中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杜甫《絕句》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等詩句,兩個形成工整對仗的對句中,無論是從詞性看、從景物方位看,還是從描寫對象的色彩看,都形成了一一對應關系。其中第二例甚至周密至上下聯(lián)系的兩句中內含的“二級”修辭手法——夸張手法都相同,真可謂美至極致。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中的“綠”字用得非常傳神,據說王安石在用這個綠字以前,曾先后用了“吹”“到”“過”“滿”等十余字,然而作者始終覺得不滿意,后來才改用了“綠”字,這一改不但寫出了江南春景的美色,更富有一種動態(tài)美,還寫出了春天的一派生機,真是一字值千金。教學古詩時應該引導學生好好誦讀,從有板有眼地讀,到有聲有色地讀,通過誦讀感知古詩語言的音韻之美;還應引導學生用心研讀,字斟句酌,通過研讀發(fā)現古詩語言的表達之妙。
二、欣賞古詩景象之美
小學教材選編的古詩中,相當數量的作品都是摹景狀物的佳作,它們繪聲繪色,情景交融,在讀者眼前展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的動人景象。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披文入境,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詩句所描繪的種種景象,進而在聯(lián)想和想象的世界中欣賞這些景象。如在教學賀知章《詠柳》詩中“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一句,應該引導學生想象出九九艷陽映照下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柳圖”:高高的柳樹好像是用綠色的玉石裝飾成的,千萬條柔韌的柳枝,好像是垂著的碧綠的絲帶,迎風輕舞。在教學劉禹錫《望洞庭》一詩時,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去“欣賞”這樣的景象:夜幕降臨,靜靜的天空升起一輪明月,月光傾瀉在湖面,輕紗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沒有一絲風,水面平靜得似一面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望去,君山碧綠如翡翠,山點綴著水,水環(huán)抱著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銀似的盤子里放進的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三、啟發(fā)想象,挖掘古詩意蘊之美
詩,所以美,就因為它的詩情畫意,就因為它的內涵深廣,而很多古詩,它的詩情畫意,它的深廣內涵,往往體現在它的形象“背后”隱含的深刻意蘊。我們教學這類古詩,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需要,引導學生透過表象領悟內含的意蘊。如教學《題西林壁》一詩,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首先當然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不同角度觀察廬山所獲得的直觀感受:“橫看”,是從正面觀察,廬山是雄偉奇特的大嶺;“側看”,是從側面觀察,廬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遠”“近”“高”“低”,都是指詩人觀察角度的變化,“各不同”則是廬山千姿百態(tài)的概括描述。在此基礎上,有必要適度啟發(fā)學生領悟到詩人不只是在表現廬山的姿態(tài)特征,而且是在啟示人們,要站在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真正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四、啟迪心智,挖掘古詩的情感美
“情”是古詩的根源,詩是詩人“情動而辭發(fā)”的產物。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歌。
如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挖掘古詩的情感美呢?例如《詠柳》一詩,要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時,可先播放一段樂曲——《春天》。這首曲子以優(yōu)美抒情的曲調,輕快舒展的節(jié)奏,詩一般的音樂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發(fā)了少年兒童的熱愛祖國、熱愛春天的感情。學生一聽樂曲,便置身于優(yōu)美的春景之中,猶如身臨其境。這時再學古詩,學生會很快進入情境,與詩人筆下美麗多姿的新柳產生共鳴。
總之,教師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指導學生賞析古詩,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之潛移默化地接受審美熏陶,而且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想象,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和聽、說、讀、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