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成曦
豆腐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偉大發(fā)明。
舊時的貧民階層,在沒有豐富的葷食作為蛋白質(zhì)來源時,就是靠豆腐來補(bǔ)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zhì)(植物蛋白)。豆腐又白又嫩、營養(yǎng)美味又價廉,“吃豆腐”在上海話中可譯作“占便宜”,為何?這么美味營養(yǎng)的東西又如此廉價,吃豆腐不是占便宜是什么?而在海外留學(xué)的人,閑時到唐人街的小館打牙祭時,少不了要吃一盤燒豆腐,才有家鄉(xiāng)的風(fēng)味。
著名學(xué)者、批評家金圣嘆上斷頭臺時,對監(jiān)斬說,有一要事要與其子商談,監(jiān)斬官想這一垂死之人,無非是要交代一些后事,就準(zhǔn)其要求,叫其子上前聽,結(jié)果金圣嘆異常認(rèn)真地對其子囑咐道:“花生米與豆腐干同嚼,味道賽過牛肉干,切記切記!”雖說這是金圣嘆面對生與死的豁達(dá)和坦蕩,卻也體現(xiàn)了他對豆腐美食的熱愛。
據(jù)考證,豆腐原產(chǎn)于安徽的淮南地區(qū),為淮南王劉安所創(chuàng)。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述:“豆腐之法始于前漢淮南王劉安。”宋朱熹有詩云:“種豆豆苗稀,力渴心已腐。早知淮王術(shù),按坐獲泉布?!闭f的是他如果能像淮南王劉安那樣發(fā)明了豆腐,只要坐在家里,財富就源源而來,能為大富翁。這些敘述都指明豆腐為劉安所發(fā)明。其實這也是出于偶然。這劉安的母親愛吃黃豆,某日臥病在床,無法咀嚼黃豆,劉安便讓人把黃豆磨成粉再加水煮成湯給母親喝,又怕她食之無味,就在湯中加入鹽調(diào)味,沒想到這加了鹽的黃豆湯就凝固成塊,成了豆腐的雛形。
而以豆腐人饌的美食,大江南北比比皆是。早在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有列出多個豆腐菜的菜單,有:蔣侍郎豆腐、楊中丞豆腐、張愷豆腐、慶元豆腐、芙蓉豆腐、八寶豆腐與蝦油豆腐等,講述了袁枚多次吃豆腐美食的經(jīng)歷與這些豆腐的做法。而豆腐發(fā)源地安徽的豆腐名菜就有屯溪的八公山豆腐與黑多縣的臘八豆腐等。北方的豆腐菜口味較淳樸,如香椿拌豆腐,白菜熬豆腐,韭菜炒豆腐等,而南方的豆腐菜做法相對復(fù)雜些:廣東、福建客家的釀豆腐,雞汁豆腐、魚頭豆腐煲等,這些都是南方豆腐菜式的代表。
以豆腐入饌的美食。大江南北比比皆是。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地方都出產(chǎn)豆腐,但要產(chǎn)好的豆腐有一必不可少的條件,即要有甘甜的天然泉水,有好泉水,加好的黃豆與好的工藝,所產(chǎn)的豆腐必然品質(zhì)超群,山東泰安、云南石林、福建長汀等皆因當(dāng)?shù)赜猩虾萌?,所產(chǎn)的豆腐也是揚名全國。
2006年我與友人到龍巖一帶游玩,到達(dá)龍巖新泉時,老習(xí)慣必是先探尋當(dāng)?shù)赜泻蚊朗?,按朋友的介紹到了一家溪邊的小菜館吃他們的一道名菜叫溪魚豆腐。魚是溪里剛撈出來的大小不一,約兩三個手指寬的小溪魚。地上一大盆沒在水中的一塊塊雪白的豆腐。油燒熱把溪魚在油中煎得微焦,放入蔥姜蒜,醬油,水等,再加入豆腐燜煮,慢火燜煮大約二三十分鐘即成。嘗那魚肉細(xì)嫩鮮美,幣甥隉腐更是此菜的精華,完全已將魚的鮮味吸收,加之豆腐自身的淳香,那滋味比之雞汁也不多讓。原來新泉就是以甘美的泉水與溫泉而聞名,有如此好的泉水做出來的豆腐本就異常鮮美,再加上新鮮的溪魚同烹,那味道自然是錦上添花,十分的完美了。
梁實秋曾提過香椿拌豆腐是他最喜歡的一道菜。香椿就是莊子所說的“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的椿。早幾年住在文儒坊時,清晨天濛濛亮?xí)r常在坊巷問散步閑逛。一日,散步吉庇巷與通湖路交叉口處,就見一棵不大不小的香椿樹,當(dāng)?shù)厝舜蠖嗖蛔R此樹,而我早些年在北方呆過,識得此種異香。就摘得些嫩芽,翠綠中微帶暗紅色,回家用熱水一燙,切成碎末,再與豆腐一拌,加點金蘭油膏,異香撲鼻,幾口人嘴,香氣由嘴灌人鼻腔,一天都清新有神。
而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也可以制成美味的。一般講究的人家會用它炒索肉松食用,對老年人或怕胖的人來說最為相宜。把花生油燒熱,加入擰千的豆腐渣,隨炒隨加油,炒透放涼,吃到嘴里酥松香脆,比福州肉松還要美味。唐魯孫曾寫過一段軼事:有一日張伯駒(號稱北平四公子之一)到他家吃飯,吃到一道火腿炒豆腐渣,食而甘之,認(rèn)為粗淡中有絕味。過些天就叫人送一只大火腿來,請?zhí)萍业膹N子做菜請朋友韓頌閣等人吃,目的就是想嘗嘗火腿炒豆腐渣,大家吃完均是贊不絕口。韓頌閣說:“俗語有句吃豆腐花了肉價錢,今天我們吃豆腐渣花了火腿價錢?!标H坐相顧大笑。后來他們請客聚餐,便都會有道葷炒豆腐渣,可見豆腐之美味。
金庸筆下的大才女黃蓉也是用了一道豆腐菜“二十四橋明月夜”讓洪七公吃得心服口服,而教了郭靖“降龍十八掌”,這道菜是在整只火腿上挖洞,填入豆腐蒸熟,最后棄火腿而食豆腐,豆腐吸收了火腿的精華,自然鮮美絕倫。這道菜與唐家的火腿末炒豆腐渣有異曲同工之妙??梢娊鹩钩耸俏晃暮酪彩且晃幻朗臣?,而且是一位喜歡吃豆腐的美食家。
與豆腐有關(guān)的美味,真可以寫幾本書。本文以豆腐開篇,就以豆腐菜結(jié)尾吧。唐魯孫先生生前食過的幾家做豆腐的好地方,現(xiàn)在不知還存有否,不妨寫出來與眾食家存念:上海老伴齋的雞刨豆腐,老正興的火腿燒豆腐,廣州東南園的雞蓉釀豆腐,南京夫子廟六華春的紅白豆腐羹,漢口小圃的蹄膀燉凍豆腐,北平灶溫的蝦子鍋塌豆腐。